★工作總結(jié)頻道為大家整理的兩校共建工作總結(jié),供大家閱讀參考。更多閱讀請查看本站工作總結(jié)頻道。
為了擴大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實現(xiàn)“上好學”的愿望,合肥市教育局啟動省市示范高中共建工作,從XX年開始,合肥六中先后與合肥二中、合肥十七中結(jié)成共建學校。通過共建,調(diào)動了雙方辦學的積極性,呈現(xiàn)出共謀發(fā)展、共同提高的良好態(tài)勢。
合肥二中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我校的范廣偉校長就是二中的畢業(yè)生。共建伊始,合肥二中的金傳應校長任現(xiàn)職前是合肥六中副校長。有這樣的歷史淵源,更有市教育局的政策支撐,使得兩校共建有了堅實的基礎,而不是“拉郎配”“單相思”,雙方學校的領導班子都很重視共建工作。合肥六中邀請二中共建班的學生參加六中的畢業(yè)典禮,并在大型考試中使用同一套試卷;二中每年暑假都邀請六中高考科目的骨干教師參與校本培訓,聽課評課;我校教科室主任范毓波、胡成方兩位老師應邀到二中舉辦專題講座。
合肥六中在舉辦各種活動時,都能及時告知共建學校。今年2月26日,我校獨立舉辦了XX年高考研討會,邀請馬鞍山二中郭慧宇副校長、安師大附中馬林副校長等學科帶頭人解讀高考說明,把脈XX年高考,我們盛情邀請二中、十七中的領導老師與會,共襄盛舉。對此次大型活動,合肥十七中鼎力相助,蔣梅梅校長親自安排高三所有老師參加,由教科室主任陳巖老師帶隊。合肥六中組織“胸懷成才夢,走進清華園”冬令營活動,也邀請二中、十七中少數(shù)學生參加。今年5月,我校語文組青年教師龐麗亞、林慧承擔全市《中國小說欣賞》選修教材公開課任務。課前,得到了合肥十七中語文特級教師陳巖主任的悉心指導,陳老師不止到六中聽課評課,與語文組其他同仁共同打磨這兩節(jié)公開課,以公開課為平臺,兩校語文組的老師加強了聯(lián)系,加深了友誼,是兩校共建的生動范例。
通過共建,拉近了校與校之間的距離,使得六中的領導和老師既感到光榮,更感到肩頭沉甸甸的責任,我們時刻警醒自己“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要切切實實提高領導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以期能真正發(fā)揮示范、引領、輻射作用。通過共建,我們也從二中、十七中領導和老師身上,感受到不甘落后、奮力崛起的信念和力量,促使我們倍加珍惜得來不易的品牌效應,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當然,共建取得的成果只是初步的,還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和可能。共建工作要取得預期的成果,有賴于上級領導的進一步重視,有賴于共建雙方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辦學理念、發(fā)展規(guī)劃、教學教研等領域要進一步加大共建的力度,努力實現(xiàn)共建效益的大化!
為了擴大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實現(xiàn)“上好學”的愿望,合肥市教育局啟動省市示范高中共建工作,從XX年開始,合肥六中先后與合肥二中、合肥十七中結(jié)成共建學校。通過共建,調(diào)動了雙方辦學的積極性,呈現(xiàn)出共謀發(fā)展、共同提高的良好態(tài)勢。
合肥二中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我校的范廣偉校長就是二中的畢業(yè)生。共建伊始,合肥二中的金傳應校長任現(xiàn)職前是合肥六中副校長。有這樣的歷史淵源,更有市教育局的政策支撐,使得兩校共建有了堅實的基礎,而不是“拉郎配”“單相思”,雙方學校的領導班子都很重視共建工作。合肥六中邀請二中共建班的學生參加六中的畢業(yè)典禮,并在大型考試中使用同一套試卷;二中每年暑假都邀請六中高考科目的骨干教師參與校本培訓,聽課評課;我校教科室主任范毓波、胡成方兩位老師應邀到二中舉辦專題講座。
合肥六中在舉辦各種活動時,都能及時告知共建學校。今年2月26日,我校獨立舉辦了XX年高考研討會,邀請馬鞍山二中郭慧宇副校長、安師大附中馬林副校長等學科帶頭人解讀高考說明,把脈XX年高考,我們盛情邀請二中、十七中的領導老師與會,共襄盛舉。對此次大型活動,合肥十七中鼎力相助,蔣梅梅校長親自安排高三所有老師參加,由教科室主任陳巖老師帶隊。合肥六中組織“胸懷成才夢,走進清華園”冬令營活動,也邀請二中、十七中少數(shù)學生參加。今年5月,我校語文組青年教師龐麗亞、林慧承擔全市《中國小說欣賞》選修教材公開課任務。課前,得到了合肥十七中語文特級教師陳巖主任的悉心指導,陳老師不止到六中聽課評課,與語文組其他同仁共同打磨這兩節(jié)公開課,以公開課為平臺,兩校語文組的老師加強了聯(lián)系,加深了友誼,是兩校共建的生動范例。
通過共建,拉近了校與校之間的距離,使得六中的領導和老師既感到光榮,更感到肩頭沉甸甸的責任,我們時刻警醒自己“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要切切實實提高領導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以期能真正發(fā)揮示范、引領、輻射作用。通過共建,我們也從二中、十七中領導和老師身上,感受到不甘落后、奮力崛起的信念和力量,促使我們倍加珍惜得來不易的品牌效應,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當然,共建取得的成果只是初步的,還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和可能。共建工作要取得預期的成果,有賴于上級領導的進一步重視,有賴于共建雙方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辦學理念、發(fā)展規(guī)劃、教學教研等領域要進一步加大共建的力度,努力實現(xiàn)共建效益的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