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空間情感日記:老人·老屋·老貓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3空間情感日記:老人·老屋·老貓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夕陽中的老街,漸漸恢復了它的寧靜,坐在被太陽烘熱的石板上,看著小山村的老屋,還有村頭的那棵老榆樹都被西沉的夕陽暈染得斑斕著,心也隨之釅釅的。
    莫名地喜歡上了余暉中的老街中的一切。
    老街上橫臥著高矮胖瘦的老屋,禁牧后蕭條得讓人的心驚悸,原本熱烈的氛圍已經(jīng)蕩然無存,惟有我們的到來有了一些活氣,小村莊隨著日出日落默默地經(jīng)歷著春夏秋冬的剝蝕,古井里的月亮圓著她的夢,老街的老人們繼續(xù)著他們?nèi)粘龆?,日落而息的工作,在時光的變遷中守望著不老的故事。
    滿身遍布皺痕的老屋,遲暮得靜默在余暉中,灰紅色瓦片上靜立的野草也被這夕陽鍍上了一層銀邊,窗格子里來來往往的人影熱烈了平時冷寂的氣氛,老屋的老人也神氣了許多,六個孩子帶著妻子兒女匯聚在這座老屋里,享受著獨有的天倫之樂。老屋的陳設簡陋,原本油著紅漆的大柜子已經(jīng)暗淡了光澤,兩個舊桌子上擺放著電視機和做飯用的電器,一鋪朝南的大炕鋪著暫新的藍色的地板革,廚房依舊是老式的農(nóng)村大鍋灶,燒著煤炭、柴草或晾干的牛糞。此時,老人寫滿滄桑的臉上笑瞇瞇地看著兒孫們忙碌著,快樂著,滿足讓老人總是喋喋不休地說著過往的人和事,述說著兒孫們早已不再熟識的往事,兒孫們孝順地圍坐在老人身邊,或聽著故事,或有滋有味地欣賞著二人臺粗獷的曲調(diào),老人聽著聽著睡去了,兒孫們躡手躡腳地離開,唯有那只老貓靜靜地偎依在老人的腿邊,安詳著片刻的寧靜。
    老人命苦,四歲時父母先后去世,被他的舅父領養(yǎng)上到小學三年級時,又被從朝鮮戰(zhàn)場回來的二叔接回,可是二叔命運不濟,被當時政府認定是逃兵被判刑,9歲的他就自己一個人生活,到后來娶妻生子。老人是勤奮聰慧的,當過大隊會計,把一家人的生活經(jīng)營得美滿和睦,先后給岳父岳母,二叔養(yǎng)老送終。在他的培養(yǎng)下,六個孩子中有一個大學畢業(yè),有三個孩子在鐵路工作,有一個孩子在鎮(zhèn)上一家工廠工作,只有大兒子夫婦陪著他在這個只剩十余戶人家的小村子里生活。老人是滿足的,在村子老人里他是幸福的,不缺錢,兒子輪流回來陪他,吃的用的都準備得齊全。兒子們接他到城里,老人總是推三阻四,原因是怕死在城里火化。
    平日,陪伴他的就是這只老貓,老人吃什么它吃什么,老人走到哪兒它就跟到哪兒,寸步不離,相依為伴。此時一家人坐在炕上聊天,老貓或在眾人的腿的空隙里懶洋洋地走來走去,或依舊親昵地偎在老人的腿上假寐,慵懶的眉目間,隱約可見當年虎虎生威的氣勢,可如今打著哈欠,半睜著迷人的灰藍色的大眼睛,斜睨著大聲說笑的人,一副道行高深的模樣。
    老人只有幾畝薄地,因為政府給每畝土地一定的補償,老人不忍心丟棄,平時只有幾個身邊的兒子輪班為他耕種除草,十年九旱,有時甚至收不回成本,但老人總是抱有希望,因為總有人說:這里要占地建飛機場,建公墓……用老人的話說:那將是一筆不菲的補償。兒女們順從老人的心意,愛做什么做什么,只要他高興。小村子里人煙稀少,真可謂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老人每天吃好睡足,就來到老井邊,和村里的老者們閑聊,往往老人就是每次閑聊的主要發(fā)言人,從國家形勢,到家長里短,說到高興處,便會倒背著手,在人群中走來走去,發(fā)表著他的很得意的演說。
    老街依舊古樸,但空曠得讓人感受著它的寥落,沒有人居住的房屋或被主人用木板紅磚把門窗弄得嚴嚴實實,抑或有的房主干脆丟棄,這些房子的門窗和房頂?shù)哪玖弦呀?jīng)被人拆除,剩下的黃土坯堆砌的房子的框架經(jīng)不住風雨的盤剝衰敗著,給原本冷寂的村子帶來更多的沉重,唯有院落里的果樹依舊花開花落,隱約中可看見小村子曾經(jīng)的興盛。
    有時,滄桑只是瞬間的感受,就像眼前,老街的空曠,老屋門窗的斑駁,那口老井里隱約的月亮,還有老屋背后那黑黝黝的山,就這樣突然地滄桑感襲上心頭,落日似乎顯得很無力,唯有我在別人注意不到的地方癡迷地看著這一切。
    老街老了,老屋舊了,老貓惰懶了,唯有老人坐在搖椅里守著他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