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期末考試試卷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高一物理期末考試試卷》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高一物理期末考試試卷
    高一物理(選修)
    本卷分第一卷(選擇題)和第二卷(非選擇題)兩部分
    第一卷(選擇題 共38分)
    一. 單項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1.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做受迫振動的頻率由它的固有頻率決定
    B.產(chǎn)生多普勒效應(yīng)的原因是由于波源頻率發(fā)生了變化
    C.波的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現(xiàn)象
    D.在干涉圖樣中振動加強的質(zhì)點振動位移總是
    2. 在用自由落體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物體重力勢能的減少量mgh總是比動能的增加量 大,其原因是
    A.重錘質(zhì)量太大造成的 B.測h值偏大造成的
    C.計算動能 時,速度v值偏小造成的 D.由于重錘克服阻力做功造成的
    3.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回復(fù)力作用下物體的運動一定是簡諧運動
    B.做簡諧運動的物體,加速度方向與偏離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總是相反
    C.回復(fù)力一定是振動物體所受的合外力
    D.振動物體兩次通過平衡位置的時間間隔一定為一個周期
    4. 一個物體沿著一固定的光滑斜面下滑,在下滑過程中
    A.斜面的彈力對物體的沖量為零
    B.斜面的彈力對物體做的功不為零
    C.物體動量的變化量等于物體重力的沖量
    D.物體動能的變化量等于重力對物體所做的功
    5. 汽車底板上裝有彈簧鋼板,它們的作用是
    A.可以減小車輛受到的沖量
    B.可以延長動量變化的時間,減少車輛受到的作用力
    C.可以減小車輛的動量變化
    D.使車輛不發(fā)生上下振動
    6. 在均勻介質(zhì)中,各質(zhì)點的平衡位置在同一條直線上,振動由質(zhì)點1開始向右傳播。已知質(zhì)點1開始振動時的方向豎直向上,經(jīng)時間t,質(zhì)點1~13第一次形成如圖所示的波形,則該波的周期為
    A.t/2 B.2t/3
    C.3t/2 D.9t/13
    二. 多項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7. 下列物體在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恒的是
    A.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 B.雨滴在空中勻速下落
    C.物體在豎直光滑圓弧面自由運動 D.汽車在水平路面上做減速運動
    8. 一個人把質(zhì)量為1kg的物體由靜止向上提升2m,同時物體獲得2m/s的速度,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計空氣阻力。對于這個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重力對物體做功為20J B.合力對物體做功為22J
    C.合力對物體做功為2J D.人對物體做功為22J
    9. 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質(zhì)量相等的A和B兩個物體,原來靜止的B左端固定一輕質(zhì)彈簧,A與彈簧左端相隔一段距離。A以速度v正對著B滑去,A跟彈簧相碰后,對于A、B和輕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彈簧被壓縮的過程中系統(tǒng)的總動量不斷減小
    B.當彈簧壓縮到最短時,A、B的動能之和最小
    C.當彈簧壓縮到最短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A初始動能的1/2
    D.當物體B的速度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零
    10.一根水平的彈性細繩上,如圖所示的兩個形狀相同的正弦半波相向傳播,某個時刻恰好在同一個區(qū)域相遇疊加,a、b、c是細繩上三個質(zhì)點,且b是此時刻波的正中點,則
    A.a、b、c三質(zhì)點此刻均在它們各自的平衡位置且振動速度為零
    B.a質(zhì)點此刻的速度方向向下
    C.b質(zhì)點此刻有的振動加速度
    D.c質(zhì)點此刻的速度方向向上
    11.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質(zhì)量為M=3kg的木板和質(zhì)量m=1kg的物塊,都以v=4m/s的初速度朝相反方向運動,它們之間有摩擦,當木板的速度大小為2m/s時,物塊的運動情況是
    A.加速度方向向左
    B.速度大小為10m/s
    C.加速度為零
    D.速度方向向左
    第二卷(非選擇題 共62分)
    三. 實驗題。第12題6分,第13題8分,共14分。
    12.張敏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研究碰撞中的規(guī)律:水平粗糙桌面上的P處靜置一質(zhì)量為0.3kg的小滑塊B(可視為質(zhì)點),另一質(zhì)量為0.1kg的小滑塊A(可視為質(zhì)點)從Q處以一定的初速度勻減速向右運動,在P處與B發(fā)生碰撞(時間極短)。Q左側(cè)和P右側(cè)各安裝了一個速度傳感器并與計算機連接,分別用來測量A和B的速度,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以A從Q處出發(fā)時刻為計時起點,得到A和B得速度-時間(v-t)圖象如圖乙所示。
    (1) 依據(jù)題中信息分析,碰撞發(fā)生在t=______s時刻;
    (2) 張敏同學試圖驗證A、B組成的系統(tǒng)在碰撞前、后的總動量是否守恒,據(jù)你判斷,碰撞過程中摩擦力、空氣阻力等對A、B系統(tǒng)總動量的影響_______________;
    A.明顯,不可忽略 B.不明顯,可以忽略
    (3) 根據(jù)題中信息判斷:A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_______B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3.劉文同學在家里做“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但沒有合適的擺球,他只好找到一塊大小為3cm左右,外形不規(guī)則的大理石塊代替小球.實驗步驟如下:
    A.將石塊用細尼龍線系好,結(jié)點為M,將尼龍線的上端固定于O點
     B.用刻度尺測量OM間尼龍線的長度L作為擺長
    C.將石塊拉開一個大約α=30°的角度,然后由靜止釋放
     D.從擺球擺到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測出40次全振動的總時間t,由T=t/40得出周期
     E.改變OM間尼龍線的長度,再做幾次實驗,記下相應(yīng)的L和T
    F.求出多次實驗中測得的L和T的平均值作計算時使用的數(shù)據(jù),帶入公式 ,求出
    重力加速度g.
     ⑴你認為該同學以上實驗步驟中有重大錯誤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⑵該同學用OM的長作為擺長,代入公式 ,求出重力加速度g,這樣做引起的系統(tǒng)誤差將使重力加速度的測量值比真實值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該同學換了一種做法:先使OM間尼龍線長度為某個值,測出其周期T1;后使OM間尼龍線長度比原來縮短了△L,再測出擺的周期T2。那么,重力加速度的值可以表示為________(用T1、T2、△L表示)。
    四. 計算題。本題共5小題,共48分。
    14.(8分)游樂場的過山車可以底朝上在圓形軌道上運行,游樂場的過山車可以底朝上在圓軌道上運行,游客卻不會掉下來。暑假快要到了,班上的同學都想去試一下。我們把這種情況抽象為右圖的模型:弧形軌道的下端與豎直圓軌道相接,使小球從弧形軌道上端滾下,小球進入圓軌道下端后沿圓軌道運動。實驗發(fā)現(xiàn),只要h大于一定值,小球就可以順利通過圓軌道的點。如果不考慮摩擦等阻力,已知圓軌道的半徑為R=6.0m。問:過山車至少要從h為多高的地方由靜止下滑,才可使游客沿圓形軌道運行而不掉下來?
    15.(8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一塊質(zhì)量m=0.5kg的玻璃板表面涂上了碳黑,用F=7N豎直向上的拉力,使玻璃板m由靜止開始向上運動。由于當時沒有計時儀器,小組成員開動腦筋,用一個裝有振針(沿水平方向左右做簡諧運動)的固定振動器充當計時器,振針在玻璃板上畫出了如圖所示的曲線。測得OA=1.20cm,AB=5.20cm,BC=9.20cm。g取10m/s2。求:
    (1)玻璃板的加速度a (2)振針的振動頻率f。
    16.(10分)如圖所示,均可視為質(zhì)點的男、女兩名雜技演員表演蕩秋千,開始,兩演員相擁著一起從A點處(秋千繩處于水平位置)由靜止出發(fā)。繞水平杠O擺下,當擺到最低點B處時,女演員在極短時間將男演員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己剛好能回到原高點A處,已知男、女演員質(zhì)量分別為m1=60kg,m2=45kg,秋千的質(zhì)量忽略不計,秋千的等效擺長為R=1.8m,男演員落地時,重力做功的瞬時功率為多大?
    17.(12分)某介質(zhì)中已經(jīng)形成的一列簡諧橫波,在t=0時刻的波形如圖中的實線所示。
    (1)若波向右傳播,t=0時刻剛好傳到B點,在經(jīng)過0.6s,x=7m處的P質(zhì)點開始振動,求:
    ①該列波的周期T
    ②從t=0時刻起到P質(zhì)點第一次到達波峰時止,O質(zhì)點所經(jīng)過的路程S0
    ③P質(zhì)點開始振動時刻,O質(zhì)點對平衡位置的位移y0
    (2)若該列波的傳播速度大小為20m/s,且波形由實線變成虛線需要經(jīng)歷0.525s時間,則該列波向哪個方向傳播?
    18.(10分)光滑水平面上靜置著質(zhì)量均為m的木板AB和滑槽CD,木板AB上表面粗糙,動摩擦因數(shù)為 ,滑槽CD為1/4光滑圓弧,圓弧底端與木板AB相切與D點,它們緊靠在一起,如圖所示。一個可視為質(zhì)點的物塊P,質(zhì)量也為m,從木板AB的右端以初速度v0滑上木板AB,過B點時速度為v0/2,P又滑上滑槽CD,最終恰好能滑到滑槽CD圓弧的點C處,求:
    (1)物塊P滑到B處時,木板AB的速度vAB;
    (2)木板AB的長度L;
    (3)滑槽CD的半徑R。
    [參考答案]
    http://www.DearEDU.com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選對的得3分,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
    1 2 3 4 5 6
    C D B D B A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
    7 8 9 10 11
    AC CD BCD BD CD
    三.實驗題。本題共有2小題,第12題6分,第13題8分,共14分。把答案填寫在題中的橫線上或按要求作答
    12.(1)0.2 (2分) (2)B (2分) (3)大于(2分)
    13.(1)B、C、F (3分) (2)偏?。?分) (3) (3分)
    四.計算題。本題共有5小題,共48分。解答要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
    14.(8分)設(shè)m過頂點的臨界速度為v,由 得 (3分)
    m由h高處滑下至坡底,再沿圓軌道恰好到達點處
     (3分)
    所以 (2分)
    15.(8分)(1)分析m受力如圖
     ,方向豎直向上 (4分)
    (2) (2分)
     (2分)
    16.(10分)⑴ 兩演員由A擺到B: (1分)
    m1與m2分離時速度大小分別為v1 和v2 ,
     (2分)
    對m2上擺過程: 所以 v2=v0= (1分)
    v1= (1分)
    m1與m2分離前、后,m2對 m1做功:
     (2分)
    ⑵ , (1分)
     (2分)
    17.(12分)⑴ ,
    ① (4分)
    ② 對O處質(zhì)點,
     (2分)
    ③ 所以 (2分)
    ⑵
    所以,該列波是向左傳播的 (4分)
    18.(10分)⑴ 對3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有:
    所以 (3分)
    ⑵ 系統(tǒng)的總能量守恒 所以 (3分)
    ⑶ 對P和CD組成的系統(tǒng),設(shè)P到達CD的點C時速度為v,則
     ……①
    ……②
     由①式得 代入②式得: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