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學數學教案五篇 小學數學教案(四篇)

字號: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五篇 小學數學教案篇一
    掌握運算順序和文字題結構及數量關系,并能正確地列式解答。
    能列綜合算式解答。
    為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作好準備。
    一、復習。
    1、遞等式計算。
    (1)942-136÷8×20 (2)146×13-360÷6
    (3)73586-16940+40780-50245
    先要求學生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哪幾步可以同時脫式,然后集體練習,三人極演。
    2、文字式題。(口答,要求列式并算出得數)
    (1)37加上16的和是多少? (2)37加上16,得多少?
    (3)350減去80,差是多少? (4)350減去80,得多少?
    比較第(1)與(2),(3)與(4)題在列式上有沒有區(qū)別?
    (5)35個2是多少?70里面有幾個2?
    (6)11的6倍是多少?66是11的幾倍?
    (7)48除以6的商是多少?8與6的積是多少?
    (8)60減去49,差是多少?17乘以3,積是多少?
    二、新授。
    1、引言。一步計算的文字題,我們可以根據和、差、積、商的意義直接列式計算。兩步計算的文字題,可以根據數量關系列式計算。怎樣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文字題呢?這是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
    2、教學例3。350減去80乘以3的`積,差是多少?(列出綜合算式)
    (1)讀題,理解“積”,“差”等術語。
    (2)提問:這一道題與剛才口算的第(3)題比較有什么不同?350減去了什么?減去了多少?怎樣列式?
    被減數 減數
    350-80×3
    歸納:因為這題的要求是求差,必須找到被減數與減數,被減數是350,減數是80乘以3的積,所以列式是350-80×3。
    從運算的順序來看:80×3應該先計算,這樣列式是完全符合題目要求的。
    接著計算: 原式=350-240
    =110
    3、把例3改題?!?50減去80,再乘以3,積是多少?”該怎樣列式呢?
    提問:誰來說一說這一道題求的是什么?怎樣想的?怎樣列式?
    被減數 乘數
    (350-80)×3
    歸納:因為這一題求的是積,必須知道被乘數與乘數各是多少,被乘數是“350-80”所得的差,乘數是已知數了,要先算“350-80”,就要加上小括號,所以列式為:(350-80)×3。
    接著計算:
    原式=270×3
    =810
    從運算順序來看,350-80應該先計算,所以(350-80)×3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三、鞏固。完成教科書第94頁上的“做一做”題目。
    四、作業(yè)。做練習二十一的第1——4題。
    小學數學教案五篇 小學數學教案篇二
    第一課時認識更大的數
    數一數
    一、教學內容
    教材2-4頁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數,明確級、數位、計數單位的概念,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知道億是個很大的數。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觀察、動手及分析能力。
    3、進一步滲透數學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思想,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三、重點難點
    1、明確“數位”與“計數單位”之間的對應關系。
    2、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四、教具準備
    計數器,相關數據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向學生呈現(xiàn)一組圖畫,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數。
    故宮占地720000平方米;20xx年已有112000000平方米的“都 市森林
    ”環(huán)繞北京城;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在奧運會期間可容納100000人;國家大劇院“蛋殼”面積約為3.5萬平方米。
    提問:這些都 是老師找到的圖片資料,看完之后同學們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發(fā)現(xiàn)都可以說一說。
    教師提問:同學 們說的都很好,在這些資料中出現(xiàn)的數據都 比較大,是我們學過過的,你們認識它們嗎?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來認識這些比較大的數。
    (二)探索新課
    1、復習
    (1) 說出萬以內的計數單位
    (2) 提問: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
    (3) 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
    (4) 讀出下面各數
    4958、 3026、4005、7000
    板書出各數字的數位。
    2、認識“十萬”
    出示一張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幣
    提問:10張100元是多少元?20張呢?50張呢?100張是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回答。
    提問: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幣是一百張,那么這一捆人民幣是多少元?
    收銀元員一共收了9捆人民幣,共是多少元?
    提問: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可以借助計數器)
    教師質疑:萬位滿十了怎么辦?(小組討論)
    老師小結:萬位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就是“十萬”,10個一萬就是“十萬”。
    板書:十萬
    3、認識“百萬、千萬、億”
    出示汽車圖并提問:
    1輛轎車如果賣十萬元,2輛能賣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說出想法后用計數器驗證。
    提問: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呢?10個一千萬呢?
    分別板書:百萬、千萬、億
    同時告訴學生:一億是一個很大的數,如果1秒數一個數,晝夜不停地數,數到1億要數3年2個多月。
    然后指出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和以前學的個、十、百、千一樣,都是計數單位。
    提問:從剛才一邊撥珠,一邊數數的過程中,誰發(fā)現(xiàn)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也就是十進關系)
    (三)課堂作業(yè)設計
    1. 教材第3頁第1題。
    在進行練習前,教師要告訴學生撥珠時只在一個數位上撥,最好是我們今天學過的計數單位。
    2. 教材第4頁第2題。
    教師要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注意指導學生手口要一致,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如果遇到進位問題,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如:千位滿十,要向萬位進一。
    3. 教材第4頁第3題和第4題。
    教師可以補充數數的題目。例如:一萬一萬地數,從九十五萬數到一百零四萬。
    一千萬一千萬地數,從六千萬數到一億。
    一百萬一百萬地數,從四千六百萬數到五千三百萬。
    4. 教材第4題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訂正答案。如果有的學生完成有困難,可以先讓他們撥一撥計數器,明確前后兩檔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義。
    (四)思維訓練
    如果給你足夠多的.小木塊,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這個數?與同學交流一下,看看誰的方法又正確又簡便。
    (五)課堂小結
    老師提問:在今天這節(jié)課上我們認識了比較大的數,你都記住了哪些計數單位? 一共有幾個?
    在這些計數單位中,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第二課時 人口普查(三個課時)
    分課時一 讀多位數
    一. 教學內容
    人口普查
    教材第5~7頁。
    二. 教學目標
    1. 掌握億以內的數的讀數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
    2. 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及歸納概括能力。
    3.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結合相關數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 重點難點
    1. 握億以內數的讀數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
    2. 掌握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四. 教具準備
    計數器,整數數位順序表,數字卡片。
    五. 教學過程
    小學數學教案五篇 小學數學教案篇三
    1.使學生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基本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聯(lián)系,能主動總結、歸納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yǎng)類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激發(fā)探索計算方法、解決計算問題的興趣。
    使學生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基本的筆算方法
    請學生看屏幕上的小區(qū)圖,圖上不但有漂亮的樓房、還有美麗的草坪。提問:你們知道小區(qū)里為什么種草坪嗎?
    月星小區(qū)有850平方米草坪。這種草坪每平方米每天能釋放氧氣15克,吸收二氧化碳20克。月星小區(qū)的草坪每天大約能釋放氧氣多少克?月星小區(qū)的草坪每天大約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學生讀題,師解釋氧氣、二氧化碳的知識
    (1)比較:這兩個乘法算式和前面學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板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2)回憶:計算85015,要用到以前學過的哪些乘法知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乘法的筆算、估算
    師幫助大家回憶以前知識。
    口算: 802= 980= 6070=
    3020= 1330= 5040=
    提問:你是怎樣口算的?老師為什么讓大家做這組口算題?(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
    學生估算:把850看作800,15看作10,用80010=8000,結果應該比8000大。把850看作900,15看作20,用90020=18000,結果應該比18000小。(板書80010=8000、90020=18000)
    要求學生試著用豎式算一算,算好之后,在小組之間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教師尋找不同算法。小組內學生交流時,教師巡視,讓不同算法的同學到黑板上板演,可能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
    85015 =
    850 850 850
    15 15 15
    4250 4250 425
    850 85 85
    12750 12750 12750
    (1)比較:這三個豎式有什么共同點?答案和估算的結果比,合理嗎?為什么?
    (2)同一道題黑板上出現(xiàn)了三種不同的方法,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呢?
    請第一個同學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用85015 你怎么會想到這種方法的?
    (3)比較:后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
    請第二個同學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4250是怎么得來的?85呢?計算第一步看0,得到4250;計算第二步不看0,得到85,一會兒看0,一會兒不看0,這樣做容易出錯。
    請第三個學生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你先不看乘數末尾的0,就是把0前面的數相乘。425是怎么得來的?85呢?0到哪里去了?這里怎么有0出現(xiàn)呢?這是用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識?(指黑板上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說一說)
    (4)比較:你更喜歡哪種方法呢?談談你的理由。(板書:簡便方法)
    (5)完整計算,感悟簡便方法
    用簡便方法計算,做的.時候,首先要會擺豎式,下面請同學上黑板把豎式擺一擺。
    師帶領學生集體計算。先怎樣?(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最后寫答語。
    剛才通過應用以前所學的估算等知識,算出了草坪釋放的氧氣。計算過程中,我們學會了什么方法?接下來我們用簡便方法算一算草坪吸收的二氧化碳,好嗎?算的時候,仍然通過估算、再算一遍的方法得到正確的結果。
    (1)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視,讓不同算法的同學到黑板上板演,可能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
    850 850
    20 20
    17000 1700
    (2)討論比較:
    提問做錯的學生:你是怎樣計算的?1700中的第一個0是怎樣得來的?第二個0呢?
    提問:你估算了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850 (板書:80020=16000,90020=18000)
    20
    1700
    提問:1700這個答案合適嗎?你能自己找到錯誤原因嗎
    提問做對的學生:你是怎樣計算的?17000這個結果合理嗎?為什么?他先不看乘數末尾的0和這位同學是一樣的;把85020看作852,和這位同學是一樣的;不同的地方是添一個0和添兩個0。為什么添兩個0?用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識?
    (3)反饋:請做錯的學生改正錯誤的結果。師寫答語。
    (1)應用所學知識,先將豎式列好,不計算。
    反饋:比較60035的豎式的擺法,你認為哪一種好?為什么?(如果寫成635要乘兩次,寫成356只要乘一次,為了計算簡便,可以把乘數的位置交換一下)
    (2)學生計算:反饋:教師巡視,要求學生規(guī)范地說。選取38022、50040說理。
    (3)討論:做這些題,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為什么這四道題都可以用簡便方法計算?
    要求學生先估算一下結果的范圍。再列式計算。最后反饋。
    學生做題,集體反饋。
    比較:談一談想法.
    850平方米的草坪每天大約能釋放氧氣12750克
    850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約能吸收二氧化碳17000克
    17個成人每天大約吸收氧氣12750克
    17個成人每天大約呼出二氧化碳16150克
    小學數學教案五篇 小學數學教案篇四
    1.情景引入:觀察一個立體圖形的各個角度,初步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不同。
    2.例題講解:觀察汽車全景照片后,對不同位置看到不同形狀講解。解決書上的相應練習加上茶壺的上、側、正的觀察。
    3.情景練習:針對空間中3個不同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來體會不同角度觀察的不同。(選不同位置的照片)
    4.擴展練習:欣賞風景在空間中的視角變化引起的物體形狀變化。
    本次教學我認為采用計算機網絡自主教學和小組合作討論的教學形式結合,能夠在實物觀察、空間抽象、轉變視角的3個層次上得到提升。
    1.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幾何圖形、同一個實物,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夠根據提供的不同位置的局部和整體的關系進行綜合,找到物體完整的表象。
    3.初步了解到空間中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多個物體間的位置關系。
    4.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
    立體的長方體紙箱一個(每一個面粘貼不同的學生熟悉的卡通動物形象),遮蓋布一塊,實物圖片若干,屏風一個,桌子上有的茶葉筒等3種物體,網絡課件,計算機10臺。
    分組:4個學生一組(選出組長、信息員)。分配一臺計算機。
    學具準備:白紙和筆。
    一、觀察長方體物體,初步感知不同位置看到物體不同
    (場地布置:凳子在6個不同的地點,看到一個面的3個,兩個面的3個,看見3個面的一個人)
    1.情景設置:今天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請大家研究。這放置了一個長方體物體在各小組派來的代表中間,請從一號開始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么?請你們自由交換位置,再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么?(請回到自己的小組)
    2.同時點擊對應的課件,出示1~6號角度看到的物體。
    3.提問:為什么你們都觀察的是同一個長方體,每個人兩次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4.小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只能看到物體的一部分。
    二、觀察實物,綜合表象找實物。
    1.提問:那么你們能判斷站在一個物體的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什么嗎?
    2.出示:小明、小紅、小東在商店買鞋,他們在不同位置看到了同一只鞋。他們站在鞋的什么位置?(填空)你能把他們看到的鞋和他們對應用連線表示嗎?(連線)
    3.小結:你們真厲害呀!能根據他們站在鞋的正面、側面、后面的位置想象出看到鞋的形狀。
    三、綜合表象,找尋實物
    1.我這里還有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你有信心解決嗎?
    2.提出問題:我弟弟家要購買一輛新車,他有這輛車的正面、側面、后面的圖片資料,可是他不知道這輛車是什么牌子和型號。請你們利用網絡上的汽車資料和圖片幫助他找到這輛車。
    3.出示汽車的不同位置圖,提供網絡資料。
    4.學生自主活動。
    5.判斷和小結:要了解一個物體必須從它的每一個部分入手,綜合考慮它的全局。
    四、判斷空間中多個物體之間的關系
    1.有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美術的素描課上有這樣的3樣物體(出示)這是還有一張從空中俯視的平面圖。以及4臺攝像機在不同位置拍到照片。
    2.可是粗心的攝像師助理在連接數據線時出現(xiàn)了錯誤。那么在a、b、c、d這四個點的攝像機分別拍到的畫面是怎樣的呢?請你連接上攝像機的線。
    3.提供幫助:在屏風后邊有這三樣物體的實際情況和4個對應的點。你們可以自由進去觀察找到幫助。
    4.學生自由活動。集體訂正。
    5.提問:為什么4張圖片中茶葉盒一會在杯子的左邊,一會又在右邊呢?這說明了什么?
    6.小結: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不同位置觀察空間中的物體不僅是形狀不同,而且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也不同。
    五、欣賞空間中角度變換的風景
    1.同學們在這節(jié)課上學的非常的好。在這節(jié)課結束的時候,我想請你們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2.自由欣賞,配背景音樂。
    3.提問:在欣賞中你感覺到什么?
    4.總結:在實際生活中,除了改變位置觀察同一物體,還有一種在定點變化視角的觀察,這就象我們剛才看到風景是從一個點觀察周圍。希望以后同學們能利用這兩種觀察方法觀察你看到的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