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教育實踐回頭看應(yīng)有目的有重點

字號:

人在爬山時,一味埋頭向前,就不容易發(fā)現(xiàn)是否走了彎路。如果在登山途中適當(dāng)?shù)鼗仡^看一下,就會在一個新的高度,比較清楚地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為進一步的攀登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xùn),克服不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回頭看一看,就是要在“登山”途中,對前一階段的開展情況進行一番審視,做一次評估,從而有的放矢加以整改,為下一階段的整改落實、建章立制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確保整個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切實成效。
    回頭看,首先是要看通過前一時期的活動開展,大家對這項活動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群眾觀是否真正確立,“四風(fēng)”是否真正得到有效遏制;其次要看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程序上是否走到,是否開門納諫和坦誠地把自己交給群眾去評判;還要看在自查階段,是否認真開好了民主生活會,自我剖析是否深刻,談心交心是否充分,對查找到的問題是否認識深刻,提出的整改意見是否有針對性、可操作性。
    回頭看,主要是看到差距,看到不足。行百里者半九十,對前一階段的教育實踐活動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多看到問題和不足。這樣才能對照目標(biāo)要求找差距——通過查漏補缺,倒排工期,正排工序,抓好每一時間節(jié)點。從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建章立制進行固化,多干讓人民滿意的好事實事。以優(yōu)良作風(fēng)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fēng)民風(fēng),達到“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目的。
    通過這樣有目的、有重點,而不是左顧右盼亂打望的“回頭看”,方能對前一階段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效有一個清醒的評估,從而推動下一階段教育實踐活動扎實順利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