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西教師資格《心理學》常見考點:第十五章

字號:

第十五章 教師心理
    1.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1)正確的教育觀念: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
    (2)良好的個性品質:
    ①對教育事業(yè)工作懷有濃厚的興趣;
    ②牢固確定先進價值觀的主導地位;
    ③良好的性格特征。
    (3)高尚的職業(yè)道德。
    (4)深厚的知識基礎
    ①掌握精深的專業(yè)知識;
    ②廣博的知識領域;
    ③必備的教育科學理論;
    ④豐富的個體實踐知識。
    (5)較高的教學能力
    ①敏銳的觀察能力;
    ②較強的言語表達能力;
    ③靈活的組織教學能力;
    ④把握時機進行教育的能力;
    ⑤一定的知識創(chuàng)新的能力。
    (6)適宜的教育行為
    ①形成民主的管理風格;
    ②合理地運用規(guī)則與懲罰;
    ③充分發(fā)揮教育機智的作用。
    2.教師角色及應具有的特征。
    (1)教師角色:指教師按照其特定的社會地位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角色,并表現(xiàn)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模式。
    (2)應具有的特征:充當知識的傳授者、團體的、模范公民、紀律的維護者、家長的代理人、親密朋友、心理輔導者等諸種角色。
    3.教師的角色形成: ①角色認知階段 ②角色認同③角色信念
    4.教師的特征和職業(yè)成就的關系:
    (1)認知特征與職業(yè)成就;(2)人格特征與職業(yè)成就。
    5.教師的期望效應(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按照教師、家長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也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不一定發(fā)生自我應驗的預言效應,取決于教師自身因素,也取決于學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認知水平、歸因風格和自我意識等因素。
    6.教師威信:
    (1)含義。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譽,是一種可以使教師對學生施加的影響產生積極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2)形成。教師威信形成過程由“不自覺威信”向“自覺威信”發(fā)展的。
    (3)內容:①人格威信 ②學識威信 ③情感威信。
    7.專家型教師與新教師的比較:
    (1)課時計劃的差異。
    (2)課堂教學過程的差異。
    ①課堂規(guī)則的制定與執(zhí)行;
    ②吸引學生注意力;
    ③教材的呈現(xiàn);
    ④課堂練習;
    ⑤家庭作業(yè)的檢查;
    ⑥教學策略的運用。
    (3)課后評價的差異。
    8.教師成長的歷程:
    (1)關注生存階段:一般是新教師,他們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
    (2)關注情境階段:關注的焦點投向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此階段教師關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課的內容。
    (3)關注學生階段: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是否成熟重要標志之一。
    9.教師成長與發(fā)展的途徑:
    (1)觀摩和分析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觀摩可分為①組織化觀摩 ②非組織化觀摩;
    (2)開展微格教學:指以少數(shù)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5一20),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可把過程攝制成錄像,課后進行分析;
    (3)進行專門訓練。關鍵程序有:①每天進行回顧;
    ②有意義地呈現(xiàn)新材料;
    ③有效地指導課堂作業(yè);
    ④布置家庭作業(yè);
    ⑤每周、每月都進行回顧。
    (4)反思教學經驗。
    ①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
    ②科 頓1993年的教師反思框架:
    A教師選題收集資料
    B分析資料提出問題
    C為解決問題建立假設情景和直到行動
    D確定每種行動的效果后開始實施計劃,進行下一輪循環(huán)。
    ③布魯巴奇提出了四種反思的方法:A反思日記;
    B詳細描述;
    C交流討論;
    D行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