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
以落實集體成員權時點和量化集體資產為核心,確保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將農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房屋等資源確權、登記、頒證到每個農民。實施以土地為基礎的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制度。在現有土地權屬基礎上,賦予農民集體土地處置權、抵押權和轉讓權。
地價體系
在規(guī)劃和用途管制下,允許農村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平等進入非農用地市場,形成權利平等、規(guī)則統(tǒng)一的公開交易平臺,建立統(tǒng)一土地市場下的地價體系。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隨著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相應收縮政府征地范圍,逐步減少直至取消非公益性用地的劃撥供應。在集體建設用地入市交易的架構下,對已經形成的“小產權房”,按照不同情況補繳一定數量的土地出讓收入,妥善解決這一歷史遺留問題。
土地出讓
對被政府征收土地,改原用途補償為公平補償,農民房屋按市價補償,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鎮(zhèn)社保體系。改革土地出讓制度和用地模式,合理確定城市土地用于建設與農民留用比例。建立國家土地基金制度。
土地價值評估
建立土地價值評估體系。將土地稅收計征重點從流轉環(huán)節(jié)轉向保有環(huán)節(jié),實施從價計征。率先對集體建設用地、儲備土地和囤積土地征收土地增值稅。
國有土地經營
改政府賣地為國有土地資產經營,政府以國有土地所有者身份獲得土地權益,成立國有土地資產公司從事國有土地經營。改造國有土地儲備機構,建立國有土地資產交易市場。完善國有土地資產經營收益使用管理制度,明確國有土地資產經營收益不得當期使用,其用途和績效由人大審議監(jiān)督。完善國有土地融資制度,用于抵押融資的土地必須權證和主體明確,由第三方機構進行資產評估。
土地權屬管理
制定國土空間規(guī)劃體系。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實施剛性,依法落實用途管制。加強土地權屬管理,建立統(tǒng)一地籍管理體系。逐步取消土地指標審批和年度計劃管理,建立中央和地方權責對等的土地管理責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