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附(附合、混合、加工)、先占(★★)
1.附合。包括兩種:
第一種:動產與不動產的附合。(1)其構成要件有三:動產附合于不動產之上。所謂“附合”,指結合的二物尚能自外觀上予以辨認。例如,擅取他人地板磚鋪地;擅自他人磚石該物。②動產成為不動產的重要成分。所謂“重要成分”,指被結合之物,非經毀損或變更其性質不能自他物中分離。該結合具有固定性與繼續(xù)性,動產已喪失物理上或者社會經濟觀念上的獨立性。③動產與不動產屬于不同的人所有。(2)其物權效果有二:①動產所有權因附合而消滅。②不動產所有權人取得附合物的所有權。
第二種:動產與動產附合。(1)其構成要件有三:①動產與動產相結合,自外觀上尚能區(qū)分二物。②須不經毀損不能分離或者分離所需費用過于巨大。換言之,動產之一成為另一動產的重要成分。③動產為不同的人所有。(2)其物權效果有二:①原則上,原動產所有人按照附合時各自動產的價值按份共有附合物的所有權。②但是,如果附合的動產中,有可視為主物的,則由該主物的所有權人取得附合物的所有權,另一動產的所有權因此消滅。
【特別提示】擅自在他人房屋上加蓋房屋的,一般不適用附合規(guī)則。例如:甲有一棟兩層樓房,乙擅自在該房上加蓋了一層。①如果乙加蓋的第三層具有獨立的出入門戶,則第三層是獨立的物,并非甲之兩層房屋的重要成分。對乙加蓋的第三層就不能依照附合規(guī)則處理。②反之,若乙加蓋的第三層不具有獨立的出入門戶,則第三層就不是獨立的物,屬于甲之兩層樓房的重要成分,按照附合規(guī)則 處理。③“重要成分”這一概念,系附合制度的理論基礎。
2.混合。(1)構成要件有三。①動產與動產混合。例如石灰與石灰的混合、咖啡與糖的混合、酒與酒的混合。②混合后不能識別原物或者識別所需費用過大。例如:煤氣與煤氣混合后不能識別原物;咖啡與糖混合或雖可識別,但分離所需費用過大。③被混合的動產屬于不同的所有人。(2)物權效果:①各動產所有人原則上按照混合時各自原物的價值共有混合物的所有權。②被混合的動產有可被視為主物的,由該主物的所有人取得混合物的所有權。例如咖啡和糖混合的,咖啡可被視為主物。
3.加工。(1)構成要件有三:①加工的標的物須為動產(加工不動產則不屬之)。②加工的標的物須為他人所有。③須因加工而制成了新物或使原物的價值發(fā)生了較大或巨額的增加。(2)物權效果:①原則上,原則上加工物的所有權歸原材料的所有人。②如果因所增加的價值明顯超過了原材料的價值,加工物的所有權歸加工人,但加工人具有惡意的除外。③前述規(guī)則不適用于加工承攬合同(因為在加工承攬合同中,雙方已經約定的所有權的歸屬)。
【特別提示】依照前述添附(附合、混合、加工)規(guī)則,使添附物所有權歸一人獨有或者數人共有(所有權的單一化),具有強制性質,當事人不得任意變更。但究竟由誰取得所有權或是否共有,屬于任意性規(guī)范,當事人可以約定添附物所有權的歸屬。例如:甲擅取乙的油漆油漆自己的汽車。乙對其油漆的所有權因附合而消滅,此點具有強制性,甲、乙即使作出相反的約定,該約定也不能阻止乙之油漆所有權的消滅。但是,添附物(油漆后的汽車)的所有權歸屬,允許甲、乙約定(比如約定歸乙所有,亦無問題)。
4.添附(符合、混合、加工)的其他法律效果
(1)債法效果:①因添附喪失原物所有權的人,有權對取得添附物所有權的人主張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②加工物的所有權歸原材料的所有人時,加工人享有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③因添附而受有損失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對有過錯的行為人(取得添附物所有權的受益人或第三人)主張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特別提示】這個法條應如何理解?《城鎮(zhèn)房屋租賃合同解釋》第12條規(guī)定:“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裝飾裝修,租賃期間屆滿時,承租人請求出租人補償附合裝飾裝修費用的,不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比如,甲將出租給乙,租期2年,乙經甲同意裝修了房屋(鋪地板,貼壁紙)。為什么租賃期滿后,對于構成附合部分(地板,墻紙)的現存價值部分,乙不能對甲主張不當得利返還呢?原因是:①裝修具有極強的個殊性,租賃期間屆滿時,因乙裝修而附合于甲房屋的地板、壁紙之殘存價值在客觀上構成不當得利,但若有違甲的經濟計劃或者主觀偏好,對甲不具有實際價值,該不當得利就屬于強迫得利,須排除乙的不當得利請求權。②該法條并未****前述附合產生的債法效果。而是特別考慮到房屋裝修中的“強迫得利”問題。③出于同樣的原因,《城鎮(zhèn)房屋租賃合同解釋》第13條等也有類似的規(guī)則。
(2)添附與擔保物權的物上代位性。①動產所有權因添附而消滅時,該動產上的其他權利,亦隨同消滅。②但是,因擔保物權具有物上代位性,該動產上已設定的抵押權、質權并不因添附而消滅。③《擔保法解釋》第62條規(guī)定:①抵押物因附合、混合或者加工使抵押物的所有權為第三人所有的,抵押權的效力及于補償金;②抵押物所有人為復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所有人的,抵押權的效力及于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③第三人與抵押物所有人為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共有人的,抵押權的效力及于抵押人對共有物享有的份額(此點相當重要,請予以特別關注)。
5.先占
(1)構成要件有三:①先占的客體須為無主動產(指不歸任何人所有的動產,如他人拋棄所有權的動產。須注意:遺失物不是無主物。)。無主不動產由國家或集體取得所有權,不適用先占制度。②先占人須以所有的意思占有。③先占不得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且不與他人依法享有的先占權相沖突。(a)禁止流通物,如無主的武器、毒品,不能因先占取得所有權;(b)他人享有先占權的,不適用先占。如依法對特定水面享有漁業(yè)權的人,對該水面內的水產動物享有獨占的捕撈權,該水面內的水產動物不得為先占的標的物。
(2)法律效果:①先占人即取得無主動產的所有權。先占屬于非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先占屬于事實行為,而非法律行為),屬于原始取得。②利用或者指示他人先占,如漁船所有人雇人捕魚,先占的無主物應歸雇主所有,受雇人不能取得所有權,受雇人不是先占人,而是占有輔助人。
1.附合。包括兩種:
第一種:動產與不動產的附合。(1)其構成要件有三:動產附合于不動產之上。所謂“附合”,指結合的二物尚能自外觀上予以辨認。例如,擅取他人地板磚鋪地;擅自他人磚石該物。②動產成為不動產的重要成分。所謂“重要成分”,指被結合之物,非經毀損或變更其性質不能自他物中分離。該結合具有固定性與繼續(xù)性,動產已喪失物理上或者社會經濟觀念上的獨立性。③動產與不動產屬于不同的人所有。(2)其物權效果有二:①動產所有權因附合而消滅。②不動產所有權人取得附合物的所有權。
第二種:動產與動產附合。(1)其構成要件有三:①動產與動產相結合,自外觀上尚能區(qū)分二物。②須不經毀損不能分離或者分離所需費用過于巨大。換言之,動產之一成為另一動產的重要成分。③動產為不同的人所有。(2)其物權效果有二:①原則上,原動產所有人按照附合時各自動產的價值按份共有附合物的所有權。②但是,如果附合的動產中,有可視為主物的,則由該主物的所有權人取得附合物的所有權,另一動產的所有權因此消滅。
【特別提示】擅自在他人房屋上加蓋房屋的,一般不適用附合規(guī)則。例如:甲有一棟兩層樓房,乙擅自在該房上加蓋了一層。①如果乙加蓋的第三層具有獨立的出入門戶,則第三層是獨立的物,并非甲之兩層房屋的重要成分。對乙加蓋的第三層就不能依照附合規(guī)則處理。②反之,若乙加蓋的第三層不具有獨立的出入門戶,則第三層就不是獨立的物,屬于甲之兩層樓房的重要成分,按照附合規(guī)則 處理。③“重要成分”這一概念,系附合制度的理論基礎。
2.混合。(1)構成要件有三。①動產與動產混合。例如石灰與石灰的混合、咖啡與糖的混合、酒與酒的混合。②混合后不能識別原物或者識別所需費用過大。例如:煤氣與煤氣混合后不能識別原物;咖啡與糖混合或雖可識別,但分離所需費用過大。③被混合的動產屬于不同的所有人。(2)物權效果:①各動產所有人原則上按照混合時各自原物的價值共有混合物的所有權。②被混合的動產有可被視為主物的,由該主物的所有人取得混合物的所有權。例如咖啡和糖混合的,咖啡可被視為主物。
3.加工。(1)構成要件有三:①加工的標的物須為動產(加工不動產則不屬之)。②加工的標的物須為他人所有。③須因加工而制成了新物或使原物的價值發(fā)生了較大或巨額的增加。(2)物權效果:①原則上,原則上加工物的所有權歸原材料的所有人。②如果因所增加的價值明顯超過了原材料的價值,加工物的所有權歸加工人,但加工人具有惡意的除外。③前述規(guī)則不適用于加工承攬合同(因為在加工承攬合同中,雙方已經約定的所有權的歸屬)。
【特別提示】依照前述添附(附合、混合、加工)規(guī)則,使添附物所有權歸一人獨有或者數人共有(所有權的單一化),具有強制性質,當事人不得任意變更。但究竟由誰取得所有權或是否共有,屬于任意性規(guī)范,當事人可以約定添附物所有權的歸屬。例如:甲擅取乙的油漆油漆自己的汽車。乙對其油漆的所有權因附合而消滅,此點具有強制性,甲、乙即使作出相反的約定,該約定也不能阻止乙之油漆所有權的消滅。但是,添附物(油漆后的汽車)的所有權歸屬,允許甲、乙約定(比如約定歸乙所有,亦無問題)。
4.添附(符合、混合、加工)的其他法律效果
(1)債法效果:①因添附喪失原物所有權的人,有權對取得添附物所有權的人主張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②加工物的所有權歸原材料的所有人時,加工人享有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③因添附而受有損失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對有過錯的行為人(取得添附物所有權的受益人或第三人)主張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特別提示】這個法條應如何理解?《城鎮(zhèn)房屋租賃合同解釋》第12條規(guī)定:“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裝飾裝修,租賃期間屆滿時,承租人請求出租人補償附合裝飾裝修費用的,不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比如,甲將出租給乙,租期2年,乙經甲同意裝修了房屋(鋪地板,貼壁紙)。為什么租賃期滿后,對于構成附合部分(地板,墻紙)的現存價值部分,乙不能對甲主張不當得利返還呢?原因是:①裝修具有極強的個殊性,租賃期間屆滿時,因乙裝修而附合于甲房屋的地板、壁紙之殘存價值在客觀上構成不當得利,但若有違甲的經濟計劃或者主觀偏好,對甲不具有實際價值,該不當得利就屬于強迫得利,須排除乙的不當得利請求權。②該法條并未****前述附合產生的債法效果。而是特別考慮到房屋裝修中的“強迫得利”問題。③出于同樣的原因,《城鎮(zhèn)房屋租賃合同解釋》第13條等也有類似的規(guī)則。
(2)添附與擔保物權的物上代位性。①動產所有權因添附而消滅時,該動產上的其他權利,亦隨同消滅。②但是,因擔保物權具有物上代位性,該動產上已設定的抵押權、質權并不因添附而消滅。③《擔保法解釋》第62條規(guī)定:①抵押物因附合、混合或者加工使抵押物的所有權為第三人所有的,抵押權的效力及于補償金;②抵押物所有人為復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所有人的,抵押權的效力及于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③第三人與抵押物所有人為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共有人的,抵押權的效力及于抵押人對共有物享有的份額(此點相當重要,請予以特別關注)。
5.先占
(1)構成要件有三:①先占的客體須為無主動產(指不歸任何人所有的動產,如他人拋棄所有權的動產。須注意:遺失物不是無主物。)。無主不動產由國家或集體取得所有權,不適用先占制度。②先占人須以所有的意思占有。③先占不得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且不與他人依法享有的先占權相沖突。(a)禁止流通物,如無主的武器、毒品,不能因先占取得所有權;(b)他人享有先占權的,不適用先占。如依法對特定水面享有漁業(yè)權的人,對該水面內的水產動物享有獨占的捕撈權,該水面內的水產動物不得為先占的標的物。
(2)法律效果:①先占人即取得無主動產的所有權。先占屬于非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先占屬于事實行為,而非法律行為),屬于原始取得。②利用或者指示他人先占,如漁船所有人雇人捕魚,先占的無主物應歸雇主所有,受雇人不能取得所有權,受雇人不是先占人,而是占有輔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