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司法考試《二卷》刑事訴訟法法條變動:拘留后的通知

字號:

拘留后的通知
    原法第64 條第2 款:
    “拘留后,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yīng)當把拘留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二十四小時以內(nèi),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BR>    新法第83條第2款:
    “拘留后,應(yīng)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24小時。
    除無法通知或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yīng)當在拘留后24小時以內(nèi),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后,應(yīng)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BR>    變化:
    1、要求拘留后立即送看守所羈押;
    2、將有礙偵查不通知的情形限定為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或恐怖活動犯罪案件;
    3、將通知的范圍從“家屬或所在單位”改為“家屬”;
    4、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后,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解讀:
    1、要求立即送看守所是因為實踐中往往將其關(guān)押在其他場所。看守所作為正式羈押場所,看押、提訊、安全警戒、監(jiān)所監(jiān)督都有比較規(guī)范的要求,有利于保護嫌疑人并防止脫逃。至遲不得超過24 小時,是因為有時拘留地離看守所較遠,或拘留后需要當場指認、協(xié)助抓獲同案犯等。
    2、原法規(guī)定無法通知或者有礙偵查就可以不通知家屬或所在單位,但有礙偵查是一個完全主觀的標準,極為容易被隨意解釋作為不通知的借口,因此,這次將有礙偵查不通知的情形嚴格限定在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和恐怖活動犯罪這兩種情形,縮小不通知的案件范圍。
    3、原法規(guī)定一般情形下,拘留后都應(yīng)通知家屬“或”所在單位,但實踐中,由于有“或”這種可選擇性,因此往往家屬沒有接到通知時,辦案機關(guān)說已經(jīng)通知了單位,而單位沒有接到通知時,又說已通知了家屬,互相推諉扯皮,這次明確規(guī)定必須通知家屬,刪除通知單位的規(guī)定。
    有礙偵查不通知的情形嚴格限定在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和恐怖活動犯罪這兩種情形,縮小不通知的案件范圍。
    4、增加規(guī)定,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后,應(yīng)當立即通知家屬。這等于進一步限定了以有礙偵查為理由不通知家屬的條件,避免濫用這一條款造成被拘留人的秘密失蹤。所以,對有礙偵查等于進行了兩層限定:一是涉嫌罪名,二是情形消失后必須立即通知家屬。
    考察方式:
    本條考察的可能性也較大,同學們除了記住變化的四個要點之外,還需要注意,拘留以后的3個24小時:
    1、最遲在拘留后24 小時內(nèi)送看守所;
    2、一般應(yīng)當在拘留后24 小時內(nèi)通知家屬;
    3、拘留后應(yīng)在24 小時以內(nèi)進行訊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