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兵車行》

字號:

為大家收集整理了《杜甫《兵車行》》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年代】:唐
    【作者】:杜甫——《兵車行》
    【內(nèi)容】: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diǎn)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fù)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是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陽。一生坎坷。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風(fēng)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被后世詩家尊為“詩圣”。有《杜工部集》。
    注釋:
    題解:玄宗天寶十(751)四月,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征伐南詔,結(jié)果大敗,侍御史楊國忠掩蓋真相,反說他有功,再募兵補(bǔ)充軍力。百姓不肯應(yīng)募,楊國忠下令捕人從軍,造成妻離子散、哭聲震天的凄慘情景。
    妻子:妻和子女。
    干:犯,沖。
    點(diǎn)行頻:一再按丁口冊上的行次點(diǎn)名征發(fā)。
    里正:即里長。唐制:百戶為一里,里有里正,管戶口、賦役等事。
    與裹頭:古以皂羅三尺裹頭作頭巾。因應(yīng)征才年齡還小,故由里正替他裹頭。
    武皇:漢武帝,他在歷以開疆拓土著稱。這里暗喻唐玄宗。
    山東:指華山以東,義同“關(guān)東”。
    二百州:唐代潼關(guān)以東設(shè)七道,共二百十一州。這里舉其成數(shù)。
    縣官:指官府。
    賞析:
    這首詩是諷世傷時之作,也是杜詩中的名篇,為歷代所推崇。詩旨在諷刺唐玄宗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莫大的災(zāi)難,充滿非戰(zhàn)色彩。
    詩的開頭七句為第一段,寫軍人家屬送別兒子、丈夫出征的悲慘情景,描繪了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別圖?!暗琅浴笔木錇榈诙?,通過設(shè)問,役人直訴從軍后婦女代耕,農(nóng)村蕭條零落的境況?!伴L者”十四句為第三段,寫征夫久不得息,連年征兵,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戰(zhàn)場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的情況。全詩把唐王朝窮兵黷武的罪惡,揭露得盡致淋漓。
    詩寓情于敘事之中,在敘述中張翕變化有序,前后呼應(yīng),嚴(yán)謹(jǐn)縝密。詩的字?jǐn)?shù)雜言互見,韻腳平仄互換,聲調(diào)抑揚(yáng)頓挫,情意低昂起伏。既井井有條,又曲折多變,真可謂“新樂府”詩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