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說如果,我突然死去。其實我是非常不愿意這樣想的,我愿活著。
有一次騎車回家,一切都很平常,仍舊是擁擠的街道,嘈雜的人群。有一陣小風(fēng)吹過耳旁,我覺得很是清爽,便不再執(zhí)著于在人群中鉆營,而是仰起頭來緩緩蹬車。就這么蹬著蹬著,我突然就覺著這個世界很近很近了。這是一種奇妙的感覺,我堅信每個人或早或晚都會感覺到。這不是什么頓悟,而只是一種自然親近的感覺。我覺得我不過就是一個叫做人的自然生物吧,居然能夠看到藍色的天,綠色的樹,能夠聽到鳥兒啼鳴,所謂“耳得知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這是上天怎樣的賜予啊!往往,我總是把世界看做是我的,或者說看做是人類的。我住在人蓋的房子里,吃著人種的糧食,行走在人修的路上。我走在街上就該看到藍天、樹木,就該聽到鳥鳴,若是什么時候天空沒有了,其實我是說人看不見它了,那這還叫做地球嗎?多么可笑,我死了,天空上哪去呢?我只是個小軀殼,我活著就定能享受上天的賜福。
但是我若突然就死去呢?比如溺水。
五年級暑假,為了給弟弟撈小魚,我失足掉到了河里。像切換幻燈片一樣,瞬間,柳岸微波從我眼前抽掉,變成了一片混沌的綠茫茫,還有一串白色的泡泡從河底往上冒著。真的完全沒有想到生死啊、父母啊,只是由于在水下我無法呼吸,當(dāng)腳一觸到河底,我便奮力一蹬,將頭露出水面換口氣,然后再度沉下去。
就那么一剎那,我奮力躍起,在完成一個上拋后,又不得不沉到水底。我永遠都忘不了當(dāng)時我把頭露出水面時看到的世界。那是一幅不變的畫面,背景是藍色的天,邊緣圍著綠柳,畫面邊角處還有幾個釣魚的人,卻都是靜止不動的。然而,我會被快速地拉入水中,眼前又是一片綠茫茫;然后奮力一蹬,再次出現(xiàn)那幅畫面。當(dāng)看這個世界,哪怕是它的小小一角的權(quán)力被剝奪時,當(dāng)某件事情成為不得不時,當(dāng)我的頭露出水面時,我開始強烈地留戀那幅畫面。這幅畫面一次一次出現(xiàn)在我眼前,但間隔越來越長……我試圖抓住這世界的一角,可它卻在漸漸失去,我覺得我離這個世界越來越遠。世界沒變,是我走離了它。
如果沒有那位好心的叔叔救起我,如果我就那樣躺在河底,在我死前,什么也沒想。人說,在人死前會迅速地閃現(xiàn)出過去生活的片斷,而我卻沒有。我所做的一件事就是一次一次地看著這個世界的一角,藍天,綠樹。
就這么突然死去———沒有忍受疾病的痛苦,沒有面對死亡臨近的恐懼,沒有割舍親情時的依戀,沒有對未來事業(yè)的遺憾。突然地香消玉殞,最后滿眼看到的是這個世界美麗的一角,不忍離去。
評語:成長過程中難免要面對死亡這人問題,相信很多中學(xué)生都有過這樣的思考,但在寫作中卻少有人提及。我一直認為,對人世的熱愛與對死亡的思考并不矛盾,相反,倒可以讓我們更加坦然、快樂地生活。就像在這位小作者眼中,死亡并不那么可怖;而我們常熟視無睹的美麗世界,在經(jīng)作者動情描摹后,更讓我們熱愛。
指導(dǎo)老師:都曉梅
有一次騎車回家,一切都很平常,仍舊是擁擠的街道,嘈雜的人群。有一陣小風(fēng)吹過耳旁,我覺得很是清爽,便不再執(zhí)著于在人群中鉆營,而是仰起頭來緩緩蹬車。就這么蹬著蹬著,我突然就覺著這個世界很近很近了。這是一種奇妙的感覺,我堅信每個人或早或晚都會感覺到。這不是什么頓悟,而只是一種自然親近的感覺。我覺得我不過就是一個叫做人的自然生物吧,居然能夠看到藍色的天,綠色的樹,能夠聽到鳥兒啼鳴,所謂“耳得知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這是上天怎樣的賜予啊!往往,我總是把世界看做是我的,或者說看做是人類的。我住在人蓋的房子里,吃著人種的糧食,行走在人修的路上。我走在街上就該看到藍天、樹木,就該聽到鳥鳴,若是什么時候天空沒有了,其實我是說人看不見它了,那這還叫做地球嗎?多么可笑,我死了,天空上哪去呢?我只是個小軀殼,我活著就定能享受上天的賜福。
但是我若突然就死去呢?比如溺水。
五年級暑假,為了給弟弟撈小魚,我失足掉到了河里。像切換幻燈片一樣,瞬間,柳岸微波從我眼前抽掉,變成了一片混沌的綠茫茫,還有一串白色的泡泡從河底往上冒著。真的完全沒有想到生死啊、父母啊,只是由于在水下我無法呼吸,當(dāng)腳一觸到河底,我便奮力一蹬,將頭露出水面換口氣,然后再度沉下去。
就那么一剎那,我奮力躍起,在完成一個上拋后,又不得不沉到水底。我永遠都忘不了當(dāng)時我把頭露出水面時看到的世界。那是一幅不變的畫面,背景是藍色的天,邊緣圍著綠柳,畫面邊角處還有幾個釣魚的人,卻都是靜止不動的。然而,我會被快速地拉入水中,眼前又是一片綠茫茫;然后奮力一蹬,再次出現(xiàn)那幅畫面。當(dāng)看這個世界,哪怕是它的小小一角的權(quán)力被剝奪時,當(dāng)某件事情成為不得不時,當(dāng)我的頭露出水面時,我開始強烈地留戀那幅畫面。這幅畫面一次一次出現(xiàn)在我眼前,但間隔越來越長……我試圖抓住這世界的一角,可它卻在漸漸失去,我覺得我離這個世界越來越遠。世界沒變,是我走離了它。
如果沒有那位好心的叔叔救起我,如果我就那樣躺在河底,在我死前,什么也沒想。人說,在人死前會迅速地閃現(xiàn)出過去生活的片斷,而我卻沒有。我所做的一件事就是一次一次地看著這個世界的一角,藍天,綠樹。
就這么突然死去———沒有忍受疾病的痛苦,沒有面對死亡臨近的恐懼,沒有割舍親情時的依戀,沒有對未來事業(yè)的遺憾。突然地香消玉殞,最后滿眼看到的是這個世界美麗的一角,不忍離去。
評語:成長過程中難免要面對死亡這人問題,相信很多中學(xué)生都有過這樣的思考,但在寫作中卻少有人提及。我一直認為,對人世的熱愛與對死亡的思考并不矛盾,相反,倒可以讓我們更加坦然、快樂地生活。就像在這位小作者眼中,死亡并不那么可怖;而我們常熟視無睹的美麗世界,在經(jīng)作者動情描摹后,更讓我們熱愛。
指導(dǎo)老師:都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