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父親對兒子的愛──責任與;感悟父愛讓兒子對父親產生出信賴。
2.領悟作者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情進行描寫,刻畫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人物品質。
3.鼓勵學生帶著欣賞與批判的眼光去閱讀,品味文本,思考文本。
教學重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情進行描寫,感悟父親對兒子的愛──責任與;感悟父愛讓兒子對父親產生出信賴。
教學準備
將重點語段制作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7課,誰來讀一讀課題?
2.(板書:17.地震中的父與子)“震”字的上面是個“雨”字頭,“雨”字頭代表自然現(xiàn)象,“地震”就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
3,齊讀課題。
二、領悟方法
1.同學們,這篇課文,大家已經讀了好幾遍了。每一遍讀,你的心底都會產生點點滴滴的感受。這,你再讀課文的時候,一邊放聲朗讀,一邊在頭腦中想象著文字所描繪的畫面,你心底的感受會更加深刻。
2.讀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嗎?可以是一個詞語,也可以是一句話。
3.無論是父親的偉大,還是兒子的了不起,所有的這些都自于父親對兒子的那份深深的──愛。
4.要想讀懂父親心底的那份沉甸甸的愛,就要細細地閱讀課文,聽其言,觀其行,察其色(臉色神色)。
5.請大家靜心默讀1~12自然段,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一位父親心底的愛?把這些詞語圈畫出來。
6.愛是什么?這沉甸甸的愛就是一句句真摯的話語,就是一個個堅定的舉止,就是一個個凝重的眼神。一句話,愛就是一個個細節(jié)。僅僅知道這些還不夠,我們還要細細地品味這些細節(jié)。
三、愛是細節(jié)
1.哪些詞句讓你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父親心底的愛?按照課文記敘的順序我們來交流你圈畫的句子。
2.交流體會。
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
(1)品味動詞“沖”字,你能體會出父親的心情嗎?(急切,擔憂)
(2)帶著你的體會朗讀這句話。
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1)又抓住了一個細節(jié),品味父親的神色描寫,“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父親的心怎么樣了?(傷心,絕望,悲痛)父親絕望了嗎?
(2)帶著你的體會讀。
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1)“堅定”,下定了決心,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2)聽了你的朗讀,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位悲痛欲絕但又重新挺立的父親。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消防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fā)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1)都有誰勸說過父親離開?他們是怎樣勸說的?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他們怎么勸的?
消防隊長怎么勸?
警察怎么勸?
(2)面對他們的勸說,父親是怎樣回應的?(指名讀)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勸他離開,他卻問──
消防隊長勸阻他,他還問──
警察下了命令,他仍然問──
(3)這三句話表達了同一個意思,什么意思?他會帶著怎樣的語氣讀?(齊讀)
當有些人走上前來勸說父親,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懇求地問──
當消防隊長出現(xiàn)在父親面前,父親覺得自己的兒子有獲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問──
警察走上前來,要父親馬上回家。這個一心要救兒子的父親簡直要崩潰了,于是他問道──
(4)作者為什么沒有用一句話概括地表達父親的回應,而是把這這句話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表達著?
(5)一句話重復地出現(xiàn),一個執(zhí)著、堅定的父親形象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面前。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父親一個人在廢墟上挖了多少個小時?課文可不是這樣寫的?你讀一讀。
(2)每個同學都讀一讀,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3)36個小時,多么的漫長,慢慢地寫時間過去,才會讓人感到它的漫長。誰來讀一讀?(語氣緩慢)
(4)36小時里,父親的心情怎樣?(急切)誰能通過朗讀表達出父親心中的急切?(也可以范讀)
(5)如果沒有這場地震,在這36小時里,父親會做些什么?(吃飯睡覺休息)在這36小時里,父親吃飯了嗎?睡覺了嗎?休息了嗎?
(6)讀一讀這段話,想想在這36小時里,父親做了什么呢?(一個簡簡單單的“挖”字,但在同學們心中,它卻包含了如此豐富的內容。)
(7)讀一讀這段話,想想在這36小時里,還會發(fā)生哪些觸目驚心的場面?
(8)無論怎樣,父親都沒有停止挖掘,想到這,你會帶著一種怎樣的心情讀?
(沉重,敬佩)
(9)是什么支撐著他一個站在廢墟上?是什么支撐他在廢墟上堅持了36個小時,是什么支撐支撐他一刻不停地苦苦地挖掘?
你知道,作為一個父親,首要的責任是什么?(就是因為“責任”二字深深地刻在了父親的心底,才使他苦苦地挖了36個小時。父愛是什么?父愛是責任,因為責任,父親才會常常對兒子說:無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BR> (10)引讀:
當父親看到兒子的學校變成廢墟,悲痛欲絕時,是這句話給了他以希望──
當人們都來勸說父親,讓他放棄時,是這句話回響在他的耳畔──
當父親疲憊不堪就要倒下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無窮的力量──
(父愛是什么?父愛是責任,父愛是,這就是深深的父愛。)
四、愛是信賴
1.時間在推移,父親艱難的挖掘著,37小時,38小時,奇跡出現(xiàn)了!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那令人激動的場面。
2.從12自然段后一句到課文結束,邊讀邊體會一下當時父親和兒子的心情。3.此刻,這對父與子的心情怎樣?沒有一個詞語寫的是心情,從哪體會到的?(標點是一種無聲的語言,讀書不可忽視標點,它無聲,但有情。)
4.分角色讀一讀這部分內容,把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這是讀書的高境界。
5.你們知道這位阿曼達幾歲嗎?這個孩子的話語中,哪些詞句打動了你的心?
6.引讀:
當兒子在瓦礫下饑渴難耐的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無窮的希望──
當生命的通道開辟出來的時候,是這句話讓7歲的兒子選擇了后一個離開──
7.總結:愛是什么呢?愛就是一份責任,愛就是一句,正是著一份責任與一句讓小小的兒子對父親產生了信賴,愛也是一種信賴,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作業(yè)
必做: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汶川地震的照片,閱讀照片后,用一、兩句話寫寫愛是什么?
選做:
有的同學質疑:為什么有的父母哭了一會兒就離開了……請你帶著批判的眼光再次閱讀課文,你會提出哪些疑問呢?如果你覺得哪些地方不合理,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修改課文。
板書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愛
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父親對兒子的愛──責任與;感悟父愛讓兒子對父親產生出信賴。
2.領悟作者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情進行描寫,刻畫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人物品質。
3.鼓勵學生帶著欣賞與批判的眼光去閱讀,品味文本,思考文本。
教學重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情進行描寫,感悟父親對兒子的愛──責任與;感悟父愛讓兒子對父親產生出信賴。
教學準備
將重點語段制作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7課,誰來讀一讀課題?
2.(板書:17.地震中的父與子)“震”字的上面是個“雨”字頭,“雨”字頭代表自然現(xiàn)象,“地震”就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
3,齊讀課題。
二、領悟方法
1.同學們,這篇課文,大家已經讀了好幾遍了。每一遍讀,你的心底都會產生點點滴滴的感受。這,你再讀課文的時候,一邊放聲朗讀,一邊在頭腦中想象著文字所描繪的畫面,你心底的感受會更加深刻。
2.讀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嗎?可以是一個詞語,也可以是一句話。
3.無論是父親的偉大,還是兒子的了不起,所有的這些都自于父親對兒子的那份深深的──愛。
4.要想讀懂父親心底的那份沉甸甸的愛,就要細細地閱讀課文,聽其言,觀其行,察其色(臉色神色)。
5.請大家靜心默讀1~12自然段,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一位父親心底的愛?把這些詞語圈畫出來。
6.愛是什么?這沉甸甸的愛就是一句句真摯的話語,就是一個個堅定的舉止,就是一個個凝重的眼神。一句話,愛就是一個個細節(jié)。僅僅知道這些還不夠,我們還要細細地品味這些細節(jié)。
三、愛是細節(jié)
1.哪些詞句讓你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父親心底的愛?按照課文記敘的順序我們來交流你圈畫的句子。
2.交流體會。
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
(1)品味動詞“沖”字,你能體會出父親的心情嗎?(急切,擔憂)
(2)帶著你的體會朗讀這句話。
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1)又抓住了一個細節(jié),品味父親的神色描寫,“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父親的心怎么樣了?(傷心,絕望,悲痛)父親絕望了嗎?
(2)帶著你的體會讀。
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1)“堅定”,下定了決心,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2)聽了你的朗讀,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位悲痛欲絕但又重新挺立的父親。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消防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fā)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1)都有誰勸說過父親離開?他們是怎樣勸說的?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他們怎么勸的?
消防隊長怎么勸?
警察怎么勸?
(2)面對他們的勸說,父親是怎樣回應的?(指名讀)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勸他離開,他卻問──
消防隊長勸阻他,他還問──
警察下了命令,他仍然問──
(3)這三句話表達了同一個意思,什么意思?他會帶著怎樣的語氣讀?(齊讀)
當有些人走上前來勸說父親,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懇求地問──
當消防隊長出現(xiàn)在父親面前,父親覺得自己的兒子有獲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問──
警察走上前來,要父親馬上回家。這個一心要救兒子的父親簡直要崩潰了,于是他問道──
(4)作者為什么沒有用一句話概括地表達父親的回應,而是把這這句話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表達著?
(5)一句話重復地出現(xiàn),一個執(zhí)著、堅定的父親形象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面前。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父親一個人在廢墟上挖了多少個小時?課文可不是這樣寫的?你讀一讀。
(2)每個同學都讀一讀,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3)36個小時,多么的漫長,慢慢地寫時間過去,才會讓人感到它的漫長。誰來讀一讀?(語氣緩慢)
(4)36小時里,父親的心情怎樣?(急切)誰能通過朗讀表達出父親心中的急切?(也可以范讀)
(5)如果沒有這場地震,在這36小時里,父親會做些什么?(吃飯睡覺休息)在這36小時里,父親吃飯了嗎?睡覺了嗎?休息了嗎?
(6)讀一讀這段話,想想在這36小時里,父親做了什么呢?(一個簡簡單單的“挖”字,但在同學們心中,它卻包含了如此豐富的內容。)
(7)讀一讀這段話,想想在這36小時里,還會發(fā)生哪些觸目驚心的場面?
(8)無論怎樣,父親都沒有停止挖掘,想到這,你會帶著一種怎樣的心情讀?
(沉重,敬佩)
(9)是什么支撐著他一個站在廢墟上?是什么支撐他在廢墟上堅持了36個小時,是什么支撐支撐他一刻不停地苦苦地挖掘?
你知道,作為一個父親,首要的責任是什么?(就是因為“責任”二字深深地刻在了父親的心底,才使他苦苦地挖了36個小時。父愛是什么?父愛是責任,因為責任,父親才會常常對兒子說:無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BR> (10)引讀:
當父親看到兒子的學校變成廢墟,悲痛欲絕時,是這句話給了他以希望──
當人們都來勸說父親,讓他放棄時,是這句話回響在他的耳畔──
當父親疲憊不堪就要倒下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無窮的力量──
(父愛是什么?父愛是責任,父愛是,這就是深深的父愛。)
四、愛是信賴
1.時間在推移,父親艱難的挖掘著,37小時,38小時,奇跡出現(xiàn)了!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那令人激動的場面。
2.從12自然段后一句到課文結束,邊讀邊體會一下當時父親和兒子的心情。3.此刻,這對父與子的心情怎樣?沒有一個詞語寫的是心情,從哪體會到的?(標點是一種無聲的語言,讀書不可忽視標點,它無聲,但有情。)
4.分角色讀一讀這部分內容,把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這是讀書的高境界。
5.你們知道這位阿曼達幾歲嗎?這個孩子的話語中,哪些詞句打動了你的心?
6.引讀:
當兒子在瓦礫下饑渴難耐的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無窮的希望──
當生命的通道開辟出來的時候,是這句話讓7歲的兒子選擇了后一個離開──
7.總結:愛是什么呢?愛就是一份責任,愛就是一句,正是著一份責任與一句讓小小的兒子對父親產生了信賴,愛也是一種信賴,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作業(yè)
必做: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汶川地震的照片,閱讀照片后,用一、兩句話寫寫愛是什么?
選做:
有的同學質疑:為什么有的父母哭了一會兒就離開了……請你帶著批判的眼光再次閱讀課文,你會提出哪些疑問呢?如果你覺得哪些地方不合理,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修改課文。
板書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愛
你總會跟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