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造價工程師《案例分析》典型案例(二)

字號:


    2014年造價工程師《案例分析》典型案例(二)
    建設造價工程師案例分析
    某企業(yè)擬投資興建一生產(chǎn)項目。預計該生產(chǎn)項目的生命周期為12年,其中:建設期為2年,生產(chǎn)期為10年。項目投資的現(xiàn)金流量部分數(shù)據(jù)如表2.1所示。項目的折現(xiàn)率按照銀行貸款年利率6.72%計算(按季計息)。
    表2.1 某項目投資現(xiàn)金流量表 單位:萬元
    
序號 年份 項目 建設期 生產(chǎn)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現(xiàn)金流入
1.1 營業(yè)收入 26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2600
1.2 補貼收入
1.3 回收固定資產(chǎn)余值 500
1.4 回收流動資金 900
2 現(xiàn)金流出
2.1 建設投資 1800 1800
2.2 流動資金 500 400
2.3 經(jīng)營成本 1560 2400 2400 2400 2400 2400 2400 2400 2400 1560
2.4. 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2.5 維持運營投資 5 5 5 5 5 5 5 5 5
3 所得稅前凈現(xiàn)金 流量(1-2)
4 累計所得稅前 凈現(xiàn)金流量
5 調整所得稅
6 所得稅后凈現(xiàn)金 流量(3-5)
7 累計所得稅后 凈現(xiàn)金流量
8 折現(xiàn)系數(shù)
9 所得稅后折現(xiàn)凈現(xiàn)金流量(6×8)
10 累計所得稅后折現(xiàn)凈現(xiàn)金流量

     問題:
    1.分別按6%、33%的稅率列式計算第3、4年的營業(yè)稅金及附加和調整所得稅(第3、12年息稅前總成本為2400萬元,其余各年息稅前總成本均為3600萬元)。
    2.將銀行貸款利率換算成年實際利率。
    3.編制表2.1 所示的項目投資現(xiàn)金流量表。
    4.計算該項目的投資回收期。
    5.根據(jù)計算結果,評價該項目的可行性。
     問題1:
    解:(1)營業(yè)稅金及附加=營業(yè)收入×營業(yè)稅金及附加稅率
    第3年營業(yè)稅金及附加=2600×6%=156萬元
    第4年營業(yè)稅金及附加=4000×6%=240萬元
    (2)調整所得稅=(營業(yè)收入+補貼收入-營業(yè)稅金及附加-息稅前總成本)×所得稅率
    第3年調整所得稅=(2600-156-2400)×33%=14.52萬元
    第4年調整所得稅=(4000-240-3600)×33%=52.80萬元
    問題2:
    解:年實際利率=(1+6.72%/4)4-1=6.89%
    問題3:
    解:該項目投資現(xiàn)金流量表,如下表:
    問題4:
    解:該項目投資回收期=(6-1)+|-1026.12| ÷ 1302.2=5.79(年)
    問題5:
    答:根據(jù)上述計算結果,所得稅后NPV=4149.23萬元〉0;投資回收期=5.79年小于該項目計算期12年(如果給定基準投資回收期,應將投資回收期與基準投資回收期比較),所以該項目是可行的。
    某綜合樓工程項目合同價為1750萬元,該工程簽訂的合同為可調值合同。合同報價日期為1999年3月,合同工期為12個月,每季度結算一次。工程開工日期為1999年4月1日。施工單位1999年第四季度完成產(chǎn)值是710萬元。工程人工費、材料費構成比例以及相關季度造價指數(shù)如表5-22 直接工程費及造價指數(shù)表
    
    在施工過程中,發(fā)生如下幾項事件。
    1.1999年4月,在基礎開挖過程中,個別部位實際土質與給定地質資料不符造成施工費用增加2.5萬元,相應工序持續(xù)時間增加了4天。
    2.1999年5月施工單位為了保證施工質量,擴大基礎底面,開挖量增加導致費用增加3.0萬元,相應工序持續(xù)時間增加了3天。
    3.1999年7月份,在主體砌筑工程中,因施工圖設計有誤,實際工程量增加導致費用增加3.8萬元,相應工序持續(xù)時間增加了2天;
    4.1999年8月份,進入雨季施工,恰逢20年一遇的大雨,造成停工損失2.5萬元,工期增加了4天。
    以上事件中,除第4項外,其余工序均未發(fā)生在關鍵線路上,并對總工期無影響。針對上述事件,施工單位提出如下索賠要求:
    (1)增加合同工期13天;
    (2)增加費用11.8萬元。
    問題
    1.施工單位對施工過程中發(fā)生的以下事件可否索賠?為什么?
    2.計算1999年第4季度應確定的工程結算款額。
    3.如果在工程保修期間發(fā)生了由施工單位原因引起的屋頂漏水,墻面剝落等問題,業(yè)主在多次催促施工單位修理而施工單位一再拖延的情況下,另請其他施工單位維修,所發(fā)生的維修費用該如何處理?
    答案
    1.事件1費用索賠成立,工期給予延長。因為業(yè)主提供的地質資料與實際情況不符是承包商不可預見的。
    事件2費用索賠不成立,工期索賠不成立,該工作屬于承包商采取的質量保證措施。
    事件3費用索賠成立,工期給予延長,因為設計方案有誤
    事件4費用索賠不成立,工期可以延長,因為異常的氣候條件的變化承包商不應得到費用補償。
    2.1999年4季度工程師應批準的結算款額為:
    P=710(0.1 5+0.28×116.8/100.0+0.18×100.6/100.8+0.13×110.5/102.0 +0.07×95.6/93.6+0.09×98.9/100.2+0.04×93.7/95.4+0.06×95.5/93.4)=710×1.058≈751.75(萬元)
    3.所發(fā)生的維修費應從施工單位保修金(或質量保證金、保留金)中扣除。
    某建安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總價6000萬元,合同工期6個月,合同簽訂日期為1月初,從當年2月份開始施工。
    (1)合同規(guī)定
    ①預付款按合同價的20%支付,支付預付款及進度款達到合同價的40%時,開始抵扣預付工程款,在下月起個月平均扣回。
    ②保修金按5%扣留,從第一個月開始按各月結算工程款的10%扣留,扣完為止。
    ③工程提前1天獎勵10000元,推遲1天罰款20000元。
    ④合同規(guī)定,當物價比簽訂合同時上漲≥5%時,依當月應結價款的實際上漲幅度按如下公式調整:
    P=P0×(0.15A/A0+0.60B/B0+0.25)
    其中0.15為人工費在合同總價中的比重,0.60為材料費在合同總價中的比重。
    單項上漲小于5%者不予調整,其他情況均不予調整。
    (2)工程如期開工后,在施工過程中:
    ①4月份趕上雨期施工,由于采取防雨措施,造成施工單位費用增加2萬元;中途機械發(fā)生故障檢修,延誤工期1天,費用損失1萬元。
    ②5月份由于公網(wǎng)連續(xù)停電2天,造成停工,使施工單位損失3萬元。
    ③6月份由于業(yè)主設計變更,造成施工單位返工費損失5萬元,并損失工期2天,且又停工待圖15天,窩工損失6萬元。
    ④為趕工期,施工單位采取趕工措施,增加趕工措施費5萬元,使工程不僅未拖延,反而比合同工期提前10天完成。
    ⑤假定以上損失工期均在關鍵路線上,索賠費用可在當月付款中結清。
    (3)該工程實際完成產(chǎn)值見表6—19(各索賠費用不包括在內)。
    

    (4)各月實際造價指數(shù)見表6—20。  
    

    

    問題:
    (1)施工單位可索賠工期多少?費用多少?
    (2)該工程預付款為多少?起扣點為多少?保修金數(shù)額為多少?
    (3)每月實際應結算工程款為多少?
    答案解析
    問題(1)
    ①工期索賠計算:
    公網(wǎng)停電2天(非承包商原因,屬業(yè)主風險);
    返工時間2天(業(yè)主原因);
    停工待圖15天(業(yè)主原因);
    機械檢修1天(承包商原因);
    故可索賠工期為2+2+15=19(天)。
    ②費用索賠計算:
    防雨損失費2萬元(合同中已包括);
    公網(wǎng)停電損失3萬元(非承包商原因,屬業(yè)主風險);
    返工損失5萬元(業(yè)主原因);
    停工待圖損失6萬元(業(yè)主原因);
    機械修理費1萬元(承包商原因);
    趕工措施費5萬元(承包商原因);
    故可索賠費用為3+5+6=14(萬元)。
    問題(2)
    該工程預付款為6000×20%=1200(萬元);
    起扣點為6000×40%=2400(萬元);
    保修金為6000×5%=300(萬元)。
    問題(3)
    每月實際付款:
    2月份:實際完成1000(萬元);
    應支付1000×0.9=900(萬元);
    累計1200+900=2100(萬元)
    3月份:實際完成1200(萬元);
    應支付1200×0.9=1080(萬元);
    累計2100+1080=3180(萬元);
    4月份:實際完成1200(萬元);
    應支付1200-300-(300-1000×0.1-1200×0.1)=820(萬元)。
    5月份:實際完成1200(萬元)。
    材料上漲140-130/130×100%=7.69%>5%,應調整價款。
    調整后價款為:1200×(0.15+0.6×140/130+0.25)=1200×1.046=1255(萬元);
    實際付款:1255-300+3=958(萬元)。
    6月份:實際完成800(萬元);
    人工上漲120-110/110×100%=9.09%>5%;
    調整后價款:800×(0.15×120/110+0.6+0.25)=810.91(萬元);
    實際付款:810.91-300+11=521.91(萬元)。
    7月份:實際完成600(萬元);
    工期提前獎勵:(10+19)×10000=29萬元 ;
    實際付款:600-300+29=32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