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關(guān)于少兒才藝知識:二胡演奏中肢體語言的抒發(fā),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肢體語言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通過肢體的形態(tài)、動作來傳達人的情緒、心態(tài)、以及思想感情。二胡是聽的藝術(shù)。主要是通過聽覺的感受,來欣賞和理解樂曲的旋律及內(nèi)涵。例如我們在聽廣播、聽CD唱片中的二胡曲時,就是如此。
但當我們觀看舞臺演出,或觀賞二胡視頻音樂時,就不止是聽,還要用眼睛去看表演。這時演奏者除了用二胡的演奏技巧來表達樂曲的聲音外,也需要用肢體語言與觀眾進行交流、溝通,以達到聲請并茂、人琴合一的演奏效果。即便是業(yè)余拉琴,也需要注意運用肢體語言,來抒發(fā)二胡演奏中的情感和意境,這樣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1、肢體語言是一種資源
和諧的美感
演奏?從字面上解釋,演者,表演;奏者,發(fā)音的操作。演而不奏,啞劇也(對器樂而言);奏而不演,形同看靜止的畫面,不如回家聽CD。在二胡演奏中,奏,自不帶說。演,就是通過肢體動作進行的表演。演奏二胡,肢體語言是一種可以開 、利用的寶貴資源。在進行二胡獨奏時,合理而有效地發(fā)揮肢體語言的作用,有助于樂曲在情感的表達、意境的渲染、節(jié)奏的掌握、氣息的運用等方面,達到更加完美的境界。二胡是一種具有人性化的樂器。它的結(jié)構(gòu)設計,在常用的坐姿演奏時,使演奏者的持琴、持弓姿勢自然大方,對頭部、上身及腰部的活動,預留了肢體動作的空間,這就為肢體語言的表達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而對于觀眾來說,他們所追求的是視覺與聽覺上的同步滿足,他們希望通過演奏者的演奏,能聽懂或看懂演奏者所要表現(xiàn)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達到視聽和諧的美感享受,以滿足觀賞審美的需要。如果不重視、不去利用這種資源,顯然是對人體資源的浪費,并損失了演奏者的形象,降低了演奏的效果。
2、肢體語言的作用
個人認為,對二胡演奏藝術(shù)而言,肢體語言的作用大致有三:
其一表達情感,深入意境
演奏者對不同情緒、不同節(jié)奏和不同風格的音樂,把內(nèi)在的音樂感受和意境的想象,借助于相應的外在肢體動作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出來,讓欣賞者從聽覺和視覺的雙重感受中,完整地理解、接受演奏者對音樂內(nèi)涵和生活理念的詮釋。
其二塑造形象,展現(xiàn)風格
二胡演奏是一種藝術(shù),演奏者是面對觀眾的主演。每個演員都要通過主演的角色樹立自己的舞臺形象,展現(xiàn)自己的表演風格。許多二胡愛好者,對自己喜愛的演奏家的一些曲目,早已耳熟能詳。如果這位演奏家開音樂會,他還是愿意花幾百元去一睹名家的舞臺風采,近距離感受其演出時的形象,其道理就在于此。二胡演奏的技巧、音色、手音是聽的形象,而肢體語言是給人看的形象。要把音樂藝術(shù)演活,演的生動,對這兩種形象的刻畫缺一不可。二胡演奏的聲音要美,形體動作也要美,才能給觀眾打下烙印、留下深刻印象,才能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如果一位演奏員二胡技藝高超,但缺乏肢體語言的表述,拉一首樂曲從頭到尾,一動不動,像個泥菩薩。他的藝術(shù)形象和演出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觀察二胡名家的演奏,他們的肢體動作形象各有其特點,并形成了自己的舞臺風格。例如:宋飛的雍容大氣、于紅梅的奔放秀氣、董錦漢的氣韻通神……等,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三渲染氣氛,調(diào)動情緒
二胡演奏者是表演的主體,觀眾是他訴求的對象。演奏者要把他對樂曲的理解變成自己的情感、意境,通過聲音和動作傳導給觀眾,而引起觀眾的注意,引發(fā)觀眾的接受,產(chǎn)生共鳴而感動。這個過程是一種高難度的溝通。樂音是通過心靈的溝通產(chǎn)生感受,這個過程是含蓄的、間接的。而肢體動作是直觀的、顯現(xiàn)的,一個眼神、一個輕微的動作,都會立即引起觀眾的注意,更容易表達演奏者的情緒與感情,與觀眾進行溝通。如果根據(jù)樂曲節(jié)奏的快慢、情感的起伏,恰當?shù)耐ㄟ^肢體動作的表達,就能夠起到激發(fā)觀眾的熱情,調(diào)動觀眾情緒的作用。使觀眾隨著樂曲的節(jié)奏,或跟著演奏者的動作引發(fā)聯(lián)想,或跟隨演奏的節(jié)奏輕輕搖動身體,達到臺上與臺下情感的交流互動。例如,蔣才如先生在演奏《川江船歌》時,隨著樂曲的展開,目光炯炯有神,堅定而果敢,使人立即聯(lián)想倒船夫們在波濤滾滾中,堅定地駕駕駛著江船迎風斗浪奮勇前進的情景。在演奏歡快風趣的樂曲、一強一弱的對比句時,做出拉開與收縮的身態(tài)手勢,就會把樂曲奏活,觀眾也會在幽默風趣中開懷。又如,運弓的手部大開大合的動作,也是一種最外露的肢體動作。董錦漢先生的運弓氣勢,如同打太極,完全是在用內(nèi)力運弓,對觀眾有很強的吸引力。記得以前看過一位琴友的跟帖,說他的二胡老師在一次演奏《賽馬》時,拉到興起處,兩腿夾著板凳,隨著樂曲的節(jié)奏,在舞臺上邊拉邊蹦跳,立即博得了滿堂喝彩,把觀眾的情緒激發(fā)到最**。
肢體語言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通過肢體的形態(tài)、動作來傳達人的情緒、心態(tài)、以及思想感情。二胡是聽的藝術(shù)。主要是通過聽覺的感受,來欣賞和理解樂曲的旋律及內(nèi)涵。例如我們在聽廣播、聽CD唱片中的二胡曲時,就是如此。
但當我們觀看舞臺演出,或觀賞二胡視頻音樂時,就不止是聽,還要用眼睛去看表演。這時演奏者除了用二胡的演奏技巧來表達樂曲的聲音外,也需要用肢體語言與觀眾進行交流、溝通,以達到聲請并茂、人琴合一的演奏效果。即便是業(yè)余拉琴,也需要注意運用肢體語言,來抒發(fā)二胡演奏中的情感和意境,這樣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1、肢體語言是一種資源
和諧的美感
演奏?從字面上解釋,演者,表演;奏者,發(fā)音的操作。演而不奏,啞劇也(對器樂而言);奏而不演,形同看靜止的畫面,不如回家聽CD。在二胡演奏中,奏,自不帶說。演,就是通過肢體動作進行的表演。演奏二胡,肢體語言是一種可以開 、利用的寶貴資源。在進行二胡獨奏時,合理而有效地發(fā)揮肢體語言的作用,有助于樂曲在情感的表達、意境的渲染、節(jié)奏的掌握、氣息的運用等方面,達到更加完美的境界。二胡是一種具有人性化的樂器。它的結(jié)構(gòu)設計,在常用的坐姿演奏時,使演奏者的持琴、持弓姿勢自然大方,對頭部、上身及腰部的活動,預留了肢體動作的空間,這就為肢體語言的表達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而對于觀眾來說,他們所追求的是視覺與聽覺上的同步滿足,他們希望通過演奏者的演奏,能聽懂或看懂演奏者所要表現(xiàn)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達到視聽和諧的美感享受,以滿足觀賞審美的需要。如果不重視、不去利用這種資源,顯然是對人體資源的浪費,并損失了演奏者的形象,降低了演奏的效果。
2、肢體語言的作用
個人認為,對二胡演奏藝術(shù)而言,肢體語言的作用大致有三:
其一表達情感,深入意境
演奏者對不同情緒、不同節(jié)奏和不同風格的音樂,把內(nèi)在的音樂感受和意境的想象,借助于相應的外在肢體動作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出來,讓欣賞者從聽覺和視覺的雙重感受中,完整地理解、接受演奏者對音樂內(nèi)涵和生活理念的詮釋。
其二塑造形象,展現(xiàn)風格
二胡演奏是一種藝術(shù),演奏者是面對觀眾的主演。每個演員都要通過主演的角色樹立自己的舞臺形象,展現(xiàn)自己的表演風格。許多二胡愛好者,對自己喜愛的演奏家的一些曲目,早已耳熟能詳。如果這位演奏家開音樂會,他還是愿意花幾百元去一睹名家的舞臺風采,近距離感受其演出時的形象,其道理就在于此。二胡演奏的技巧、音色、手音是聽的形象,而肢體語言是給人看的形象。要把音樂藝術(shù)演活,演的生動,對這兩種形象的刻畫缺一不可。二胡演奏的聲音要美,形體動作也要美,才能給觀眾打下烙印、留下深刻印象,才能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如果一位演奏員二胡技藝高超,但缺乏肢體語言的表述,拉一首樂曲從頭到尾,一動不動,像個泥菩薩。他的藝術(shù)形象和演出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觀察二胡名家的演奏,他們的肢體動作形象各有其特點,并形成了自己的舞臺風格。例如:宋飛的雍容大氣、于紅梅的奔放秀氣、董錦漢的氣韻通神……等,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三渲染氣氛,調(diào)動情緒
二胡演奏者是表演的主體,觀眾是他訴求的對象。演奏者要把他對樂曲的理解變成自己的情感、意境,通過聲音和動作傳導給觀眾,而引起觀眾的注意,引發(fā)觀眾的接受,產(chǎn)生共鳴而感動。這個過程是一種高難度的溝通。樂音是通過心靈的溝通產(chǎn)生感受,這個過程是含蓄的、間接的。而肢體動作是直觀的、顯現(xiàn)的,一個眼神、一個輕微的動作,都會立即引起觀眾的注意,更容易表達演奏者的情緒與感情,與觀眾進行溝通。如果根據(jù)樂曲節(jié)奏的快慢、情感的起伏,恰當?shù)耐ㄟ^肢體動作的表達,就能夠起到激發(fā)觀眾的熱情,調(diào)動觀眾情緒的作用。使觀眾隨著樂曲的節(jié)奏,或跟著演奏者的動作引發(fā)聯(lián)想,或跟隨演奏的節(jié)奏輕輕搖動身體,達到臺上與臺下情感的交流互動。例如,蔣才如先生在演奏《川江船歌》時,隨著樂曲的展開,目光炯炯有神,堅定而果敢,使人立即聯(lián)想倒船夫們在波濤滾滾中,堅定地駕駕駛著江船迎風斗浪奮勇前進的情景。在演奏歡快風趣的樂曲、一強一弱的對比句時,做出拉開與收縮的身態(tài)手勢,就會把樂曲奏活,觀眾也會在幽默風趣中開懷。又如,運弓的手部大開大合的動作,也是一種最外露的肢體動作。董錦漢先生的運弓氣勢,如同打太極,完全是在用內(nèi)力運弓,對觀眾有很強的吸引力。記得以前看過一位琴友的跟帖,說他的二胡老師在一次演奏《賽馬》時,拉到興起處,兩腿夾著板凳,隨著樂曲的節(jié)奏,在舞臺上邊拉邊蹦跳,立即博得了滿堂喝彩,把觀眾的情緒激發(fā)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