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名言名句梳理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諸子百家名言名句梳理》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墨子名言選粹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名不可簡而成也,譽不可巧(偽詐)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載)行者也。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
     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
     節(jié)儉則昌,*佚則亡。
     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力,形之所以奮也。圓,一中同長也。
    孟子
    聞過則喜,聞善則拜①。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BR>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孫丑下》。
    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出自《孟子·離婁上》。
    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離婁下》。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
    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恒也。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也。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歟?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中。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輿?故能成其私。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圣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
    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執(zhí)一以為天下牧。不自視,故章;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全者,幾語哉?誠全歸之。
    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謫,善數者不用籌策,善閉者無關龠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纆約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謂襲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乎,大迷。是謂妙要。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恒德不離。恒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復歸于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復歸于無極。樸散則為器,圣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之者敗之,執(zhí)之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熱或吹,或強或挫,或培或墮。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以上《道經》
    不出于戶,以知天下。不窺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彌遠者,其知彌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為而成。
    圣人恒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圣人皆咳之。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盜賊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邦缺缺。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兼(廉)而不劌,直而不紲,光而不眺(耀)。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神不傷人也,圣人亦弗傷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乎其易也,為大乎其細也。天下之難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者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于無難。
    其安也易持,其未兆也易謀,其脆也易判,其微也易散。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亂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臺,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為之者敗之,執(zhí)之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zhí)也,故無失也。民之從事也,恒于其成而敗之。故曰: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皆樂推而弗厭也,不以其無爭歟?故天下莫能與爭。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夫言有宗,事有君。其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民之不畏畏(威),則大畏(威)將至矣。毋狎其所居,毋厭其所生。夫唯弗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而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彼而取此。
    勇于敢者則殺,勇于不敢者則栝(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猶難之。天之道,不單(戰(zhàn))而善勝,不言而善應,弗召而自來,單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惟有道者乎?是以圣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以其無以易之也。柔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是以圣人云:受邦之訽(詬),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正言若反。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為善?是以圣人執(zhí)右契而不以責于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夫天道無親,恒與善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荀子名言
    (1)鍥而不舍(《荀子·勸學》)
    (2)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1)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2)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3)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4)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7)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8)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9)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愛 國
    1.以家為家,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蹲髠?#8226;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峨x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抖Y記•儒行》
    明 志
    13.朝聞道,夕死可矣?!墩撜Z•里仁》
    14.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墩撜Z•秦伯》
    16.志不強者智不達?!赌?#8226;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持 節(jié)
    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墩撜Z•子罕》
    2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墩撜Z•子罕》
    2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wèi)靈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28.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睹献?#8226;滕文公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自 強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吨芤?#8226;乾•象》
    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独献印返谌?BR>    41.不怨天,不尤人?!墩撜Z•憲問》
    42.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睹献?#8226;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峨x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誠 信
    52.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肚f子•魚父》
    54.失信不立?!蹲髠?#8226;襄公二十二年》
    55.輕諾必寡信?!独献印返?3章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墩撜Z•學而》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
    59.民無信不立?!墩撜Z•顏淵》
    60.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61.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知 恥
    62.記己有恥?!墩撜Z•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睹献?#8226;公孫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睹献?#8226;離婁上》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睹献?#8226;盡心上》
    66.知恥近乎勇?!抖Y記•中庸》
    改 過
    71.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吨芤?#8226;益•象》
    72.改過不吝?!渡袝?#8226;仲虺(huǐ)之誥》
    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蹲髠?#8226;宣公二年》
    7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wèi)靈公》: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墩撜Z•里仁》
    86.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87.仁者壽?!墩撜Z•雍也》
    88.仁者無敵?!睹献?#8226;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墩撜Z•顏淵》
    90.寬則得眾。 ——《論語•陽貨》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睹献?#8226;公孫丑上》
    93.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睹献?#8226;離婁下》
    94.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榮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稇?zhàn)國策•魏策》
    貴 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吨芤?#8226;系辭上》
    100.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