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單元整體教學工作總結 單元整體教學實施思路通用(3篇)

字號:

    總結不僅僅是總結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研究經驗,發(fā)現做好工作的規(guī)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誤的教訓。這些經驗教訓是非常寶貴的,對工作有很好的借鑒與指導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進提高,趨利避害,避免失誤。優(yōu)秀的總結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單元整體教學工作總結 單元整體教學實施思路篇一
    本單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為專題,采用“三精帶一略”的形式構建,選編了精讀課文《燕子》《古詩兩首》《荷花》,略讀課文《珍珠泉》,一個語文園地。自然景物旖旎絢麗,四篇課文視角迥異,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絲、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這些美景在作者的筆端涓涓流淌,點點入胸的鮮活文字更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學習本組課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揣摩語言文字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賞析之余還可以從中了解作者的觀察方法,積累優(yōu)美的句段。通過說、寫及課外搜集活動,擴大對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鄉(xiāng)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學生分析】
    對于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生,這一組課文學起來比較容易,因為燕子、柳絲、荷花和泉水這些景物都是學生身邊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觸過類似的文章,一定會興趣盎然。與以往不同的是學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時,還要了解作者觀察的方法,抓住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對于這一點教師不能停留在蒼白的寫作技法的指點上,而應該結合課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學生易于接受。
    【教學設想】
    1、走進生活。讓學生走進大自然,進一步觀察身邊的景物,加深切身體驗,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
    2、創(chuàng)設情境,美文美讀,在反復誦讀中積累優(yōu)美句段。
    閱讀名家的相關文章,擴大對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鄉(xiāng)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學目標】
    1、認識16個生字,會寫33個字,積累優(yōu)美句段。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觀察身邊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觀察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配樂磁帶。
    2、走入自然,觀察身邊的景物。
    【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在學習這個單元之前,教師可布置學生走入自然去觀察身邊的景物,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學文讀文的熱情,同時也為 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做好鋪墊。
    二、基本策略
    1、初讀感知。引導學生熟讀課文,采用指名讀、同桌檢查讀、比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悟讀思考,做到文通字順,讀得正確、流利。
    2、精讀品析。這些課文文質兼美,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想象,抓住關鍵詞句了解課文的觀察方法及其表情達意的作用。
    3、延伸拓展。引導學生交流學習體會,積累優(yōu)美句段。
    三、
    各有側重
    1、《燕子》:
    這篇課文以輕松明快的筆調描寫了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課文以燕子為線索,按燕子的外形特點、燕子在春天從南方趕來、燕子飛行和停歇的順序記敘的。全文結構清晰,語言優(yōu)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最佳范例。
    ⑴ 教學前教師可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或者組織學生到野外去觀察春天的景色,還可以搜集有關春天的圖片,誦讀歌頌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對春天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如果有條件,教師還可以準備一些有關春天和燕子的課件。
    ⑵ 教學中可以從燕子入手,按由近及遠的觀察順序來學習課文,體會作者的觀察方法,還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聯系起來觀察,展開想象,體會燕子給春天帶來了什么。學習課文后,教師要鼓勵學生把學習到的由近及遠的觀察方法運用到平時的觀察中去;通過朗讀,整體把握全文,突破重難點。要通過教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生機勃勃。朗讀中,要注意讓學生多讀并體現讀的層次;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的情感。從“斜著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飛行姿勢,飛行時的輕快靈活、自由自在。通過“掠過”,體會燕子飛行之快速;從中了解作者對充滿生機的春天的特有偏愛,以及贊美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感情。
    2、《古詩兩首》:
    這篇精讀課文由兩首古詩組成,描寫的是春天的內容,描寫和贊美了春天的景色。教學時,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
    ⑴ 課前讓學生觀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點觀察柳樹及其生長情況,春天百花盛開、爭奇斗艷的情景。如果因季節(jié)觀察不到,可以讓學生回憶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關春天的圖片看一看。教師準備有關春天的課件或圖片。
    ⑵ 古詩節(jié)奏鮮明,音韻鏗鏘,學習時要以誦讀為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來讀,可以結合看圖,想象情境來感悟詩句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所想所感。注意把握節(jié)奏、注意停頓,讀出詩的韻律,然后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背誦下來。
    3、《荷花》:
    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tài)、色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⑴ 激趣導入:你們見過的荷花是什么樣的?出示圖片資料,展示一幅幅荷花圖。
    ⑵ 引導學生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展開想象,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tài),重點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等語句,并體會句子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⑶ 鼓勵學生把自己找到的有關歌頌荷花的詩文交流一下。讓學生能夠更多的了解荷花,了解它被歷代人們所喜愛的原因。
    4、《珍珠泉》:
    這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語言優(yōu)美,目的是在讓學生自讀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麗景色,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和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同時了解敘述的順序,積累課文優(yōu)美語言。本課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連接語中的學習提示,自學自悟,教師點撥指導。可以先引導學生讀懂連接語,明確閱讀要求:課文寫了珍珠泉的哪些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然后根據要求自學課文。初讀,讀準字音,了解課文內容,交流自己讀后的印象和感受;再讀課文時,就課文提示,展開討論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最后教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進一步體會語感,積累優(yōu)美語句。
    四、拓展活動
    本組教材的拓展活動應與語文園地的學習結合起來。一方面搜集列舉中外名家對大自然的精彩描寫,并鼓勵學生經常積累,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同時在口語交際和習作中,引導學生在說說寫寫中提高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習作的內容暗含了寫作方法的指引,如抓住特點寫,按順序寫等,引導學生觀察家鄉(xiāng)的景物。在一系列的語文活動中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單元整體教學工作總結 單元整體教學實施思路篇二
    讓語文教學更高效
    “單元整合、五課漸進”的教學方法是在整合整個單元教材的基礎上,通過五個循序漸進的課型來完成本單元教學。這五課型為:生字過關課、課文誦讀過關課、課文領悟過關課、自由閱讀課、綜合訓練課。經過半年的學習實踐,感覺自己不再是霧里看花,較之其他教學模式,感覺它的著眼點更高,視野更開闊,而且舉一反三,更加尊重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內部發(fā)展規(guī)律。
    生字過關課。生字過關課的模式為:課前預習--互助自學--檢查督促--互批匯報--糾錯練字”。
    實踐過程中,我感覺學習小組的劃分很重要,每個小組都要配一個學習能力強且認真負責的組長,因為這種課型主要是由組長領著學,或檢查認讀,或檢查書寫,或聽寫批閱,關鍵是要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教會組內學習最困難的2號組員。如果組長不認真或水平欠佳,這個組的2、4號的學習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課文誦讀過關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葉圣陶曾說:“教學語文課本和文學課本,幾個重要項目里頭,有一個項目,就是好好地讀,讀得好,就可以深刻地傳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就是領會它的思想感情。”
    在生字過關課之后,利用課文誦讀過關課,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深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其模式為:課前準備--自讀匯報--組際互查--點撥技巧。
    誦讀過關課前我會提前教授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①以詞解詞 ②聯系上下文理解 ③用詞語說一個句子④ 查找字典 ⑤聯系生活實際舉例子。要求學生利用課前時間讀熟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運用以上自行解決。課文領悟過關課。課文領悟過關課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探究,進一步領會、感悟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課文領悟過關課的模式為:課前預習--交流批注--問題引領--拓展閱讀---暢談感悟。
    葉老先生提倡一定讓學生預習,在預習當中知道自己懂得了哪些,又有哪些不明白,這樣在課堂中交流時,主要交流學生不懂的問題。課前預習時我先讓學生找出記下自己不懂的問題,準備班內交流;做好批注,在自己感悟深刻的地方寫出自己的體會,每篇課文至少5處,準備班內交流。課堂上,首先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批注,并提出不懂的問題,組內解決;組內解決不了的,組長匯報,全班交流。老師提出能抓住文章中心的問題,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探究。先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組長先說,組長助理學著組長說,副組長助理再說,但要有自己的觀點,最后,副組長根據組內同學的發(fā)言,組織出代表本組水平的見解,在全班交流,老師適時點撥。解決完引領全文的問題后,剩余時間進行拓展閱讀。然后,全班同學針對自己感悟最深的文章,談一談自己的感悟。
    拓展閱讀課。閱讀課上,學生可以看,可以摘,可以寫。其操作模式為:布置任務--自由閱讀--盤點收獲。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永遠的童年”的教學為例,本單元包括《古詩詞三首》《冬陽·童年·駱駝隊》《祖父的園子》《童年的發(fā)現》《兒童詩兩首》五篇課文。本單元的教學設計在感受童年的基礎上,基于“學習能力”和“學習策略”進行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他人故事的同時,能領悟到該如何表達自己。本單元以“童年”作為基本的組合點,包括古詩詞、兒童詩、記敘文等文體形式,表現了不同時代、不同人的童年。根據單元特點和我們的教學理念,確定讀高爾基的《童年》,在學生閱讀《童年》這本書以后進行讀書交流,了解童年的不同經歷,感悟不同的童年,體會到更復雜的敘事結構。交流的話題主要有以下四個:1.對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談談:高爾基的童年和自己的童年有什么不同? 2.你最喜歡書中的誰?最討厭誰?說說為什么。3.讀了這本書,你憤怒了嗎?欣喜了嗎?恐懼了嗎?……具體在哪個環(huán)節(jié)? 4.假如你也面臨阿廖沙的困境(父母相繼去世),你打算怎樣過好自己的童年?
    綜合實踐課。上述四種課型結束之后,我再通過綜合訓練課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搜集整理材料、寫作能力等綜合能力。
    首先確定活動主題,讓學生搜集與主題相關的材料,并形成書面文字,在訓練課上交流。常用的形式有:主題背誦、主題實踐、主題寫作、主題活動、主題訓練等。
    困惑與建議:
    1.學生自己讀完了文章后,肯定會有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給學生一個提問的平臺固然重要,這樣能夠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活動的主體性,但是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提問的能力。對于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來說,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才是他們的訓練重點。實驗過程中,很多數學生提出的問題太表面化,怎樣訓練學生質疑的能力一直是我的困惑。
    2.我們學習一篇文章,不但要知道文章寫了什么,更要明白作者寫的怎么樣,為什么這么寫,這樣欣賞之后,這篇文章才真正是屬于你自己的。怎樣讓學生自然巧妙地明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3.習作教學中的指導與領悟表達中得到的方法應聯系的更緊密。也就是方法的學習、方法的總結要及時的運用到習作當中去,這一點我做的還不夠。相信今后隨著教學經驗的豐富我會做得更好。
    4.這么短的時間完成教科書一個單元幾篇課文的學習,會不會太“粗糙”了,忽略掉很多知識點,但如果太細致又會耽誤教學進度。 5.備課時,就要有全局意識,改變過去一課一備的習慣,至少要備好一個單元,只有我們對單元的重點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把訓練重點放到每一課中分散訓練,加以突破。
    6.預設使得課堂更加精彩。引領學生探究一句話的寫法、探究這樣寫的好處是需要預設的,怎么指導?怎樣評價?怎么深入?都需要教師讀透句子,然后深入淺出化為方法。
    在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完成一個單元幾篇課文的學習。即便抓住了整合的“點”,但如果沒有進一步細致分析,還是會導致學生的討論泛化,不夠深入,無法真正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單元整體教學工作總結 單元整體教學實施思路篇三
    “單元整體教學”的概念界定及基本流程
    1、概念界定:
    “單元整體教學”是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的一種單元集體備課、教學的理念和意識,即以主題型語文教科書的主題單元為依托,在整合教科書選文內容、活動內容、練習內容與鏈接的豐富的課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全盤考慮的教學。
    這是基于文本,而又不囿于教材的一種教學形式,是立足于教材本身,執(zhí)教者本著整體觀的教學思想,對一組主題、體裁、題材及語言表達上能尋找到連接點的教學資源進行統(tǒng)整、再開發(fā)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
    與單篇備課、教學相比,“單元整體教學”更強調學習資源的整合與生成,著眼于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重視學生“學”的過程,強調一個時段內語文實踐活動的“整體推進”,以求實現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語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2、基本流程及說明
    整體感知→部分感悟→整體回顧
    (整體觀照,確定目標)(資源重組,推進能力)(把握規(guī)律,整體提升)
    整體感知”是在單元內容學習之前,進行單元“導讀”。其具體操作為:以學生生活經驗“導趣”,以單元導語“導學”。以“文本、插圖”導讀,以“實踐活動”導行,使學生初步了解本單元內所有學習內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單元專題的情感意識,孕育求知欲望;與此同時,教師相機指導收集相關資料,為部分感悟做準備。
    “部分感悟”指分塊學習。該環(huán)節(jié)是一個“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學習活動過程。它依據教材特點,可順課次學習;也可依學生意愿,從多數學生最感興趣的一課開始,進行精讀訓練,其余內容,可根據深淺難易度酌情采用不同學習方式;還可根據學習需要進行學習內容的重組。同時,在進行分塊學習時加強序列性,注重能力的增量,實現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整體回顧”,即學完本單元后,進行整體回顧交流:我學到了哪些知識,我掌握了哪些學習本領,在此基礎上發(fā)現規(guī)律,深化收獲,并相機向課外拓展:一面組織匯報課外閱讀、課外實踐感受,交流積累收獲;一面發(fā)現新的問題,引向更廣闊的實踐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