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了,第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在今年的六月份,那時上xx屆的“高三”才剛離校,雖然高考還沒有結(jié)束,可當我們看到書桌上嶄新的,上面用顯眼的紅色寫著“高考第一輪復(fù)習(xí)”的一本本厚重的資料書時,還是這樣說了。
高三了,第二次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在暑假補課,那時搬到了新的教室,講桌上斷掉的粉筆、窗臺上殘損的花卉、墻壁上粘貼的紙張,似乎都還殘留著上屆“高三”努力認真的氣息,锃亮的黑板旁邊掛著距離高考還有300天的牌子,而隨著那三個數(shù)字的變化,換來得是一摞摞陸續(xù)結(jié)束的高中課本,是一張張累積的越來越多的復(fù)習(xí)試卷,是一頁頁被我們肆意涂寫的用廢了的草稿紙,而我們又清晰地體會到“高三了”。
高三了,這是一模以后,年級排名的成績榜前,我們擁擠在那里,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努力地張望,希望從人群不經(jīng)意間透出的那一小塊縫隙里看到自己的名字,那一瞬的緊張、期待、壓抑卻又害怕失望的心情,終于讓我們徹底地醒悟:真的高三了。
于是,剛踏上高三這座列車的我們,還沒來得及整理心情,找好位置,這座名為“高三”的列車卻早已啟程,等到我們真正明白時,卻已錯過了起初的那一段風(fēng)景。
高三,這段行程是艱苦的,這個大家都明白,大家也都知道高三的重要性,走好了這一段,未來或許就燦若星辰,在這一段跌倒失利,面對的就只能是頹敗的以后??杉词故沁@樣,我們還是不敢下定決心嘗試這種苦楚,因為怕我們原本生動活潑的表情被成堆的書本淹沒,因為怕我們本該叛逆張揚的青春變成單調(diào)的學(xué)習(xí)的循環(huán)播放,因為怕滿心的希望被又的考試摧殘地傷痕累累,因為怕變成別人口中名副其實的“書呆子”,因為我們是追求個性崇尚灑脫的新生代,可是,我們更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明天會是什么!
不錯,我們要清楚自己的明天會是什么!
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賀舒婷的那篇《你憑什么上北大》中她所說的話,她說:“我只是突然間覺醒了,我的一輩子不能就那樣吊兒郎當?shù)倪^去。”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卻成為她的信念,讓她在那所文科本科上線只有三個人,而且全是復(fù)讀生的中學(xué)脫穎而出,考取了北大——那所學(xué)校有史以來好的成績。我不知道那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信念,讓她可以創(chuàng)造那樣的奇跡——從高一一個上課的時候睡覺、聊天、看漫畫、吃零食,跟著后面那些男生大呼小叫,把年輕的女老師氣的眼圈含淚的女生到高考前次次模擬考都穩(wěn)站第一,甚至每次都能把第二名甩下幾十分乃至后考上北大的傳奇,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決心可以讓那樣一個極其不安分的人都能表現(xiàn)的無比耐心沉穩(wěn),踏實的像頭老黃牛,我更不知道到底是多大的壓力可以讓一個人把高中五本歷史書翻來覆去背了整整六遍。
可是,我知道,像她說的那樣,我的一輩子不能就那樣吊兒郎當?shù)倪^去。
所以面對艱苦的高三,即使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我也必須努力。雖然我不知道這樣努力的結(jié)果是什么,或許功成名就,或許功敗垂成,可是我知道,如果不努力,結(jié)果就只有一個——一敗涂地——而這個結(jié)果恰恰就是我們不敢接受的。所以,哪怕是徒勞,我也愿意嘗試,哪怕明知前路的崎嶇,我也愿意前進;所以,即使高三有再多苦楚,我也甘之如飴!
畢淑敏說,“一個人,如果在青春的時期能濃墨重彩地畫上一筆,那么他無論是年老時回首過去,還是年輕時向前奮進,都會充滿斗志,他的生命就會贏得一種硬度與光彩?!?BR> 而我也相信,如果此時我可以專一地,單純地,堅決地,幾近固執(zhí)而又飽含希冀地,心無旁貸乃至與世隔絕地,為了一個認定的目標而奮斗,那么若干年后的某一天,當我回想起這段日子,我也不會留有遺憾,甚至我會慶幸乃至感激我自己!
感激自己在這段艱苦的行程中沒有輕言放棄!
高三了,第二次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在暑假補課,那時搬到了新的教室,講桌上斷掉的粉筆、窗臺上殘損的花卉、墻壁上粘貼的紙張,似乎都還殘留著上屆“高三”努力認真的氣息,锃亮的黑板旁邊掛著距離高考還有300天的牌子,而隨著那三個數(shù)字的變化,換來得是一摞摞陸續(xù)結(jié)束的高中課本,是一張張累積的越來越多的復(fù)習(xí)試卷,是一頁頁被我們肆意涂寫的用廢了的草稿紙,而我們又清晰地體會到“高三了”。
高三了,這是一模以后,年級排名的成績榜前,我們擁擠在那里,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努力地張望,希望從人群不經(jīng)意間透出的那一小塊縫隙里看到自己的名字,那一瞬的緊張、期待、壓抑卻又害怕失望的心情,終于讓我們徹底地醒悟:真的高三了。
于是,剛踏上高三這座列車的我們,還沒來得及整理心情,找好位置,這座名為“高三”的列車卻早已啟程,等到我們真正明白時,卻已錯過了起初的那一段風(fēng)景。
高三,這段行程是艱苦的,這個大家都明白,大家也都知道高三的重要性,走好了這一段,未來或許就燦若星辰,在這一段跌倒失利,面對的就只能是頹敗的以后??杉词故沁@樣,我們還是不敢下定決心嘗試這種苦楚,因為怕我們原本生動活潑的表情被成堆的書本淹沒,因為怕我們本該叛逆張揚的青春變成單調(diào)的學(xué)習(xí)的循環(huán)播放,因為怕滿心的希望被又的考試摧殘地傷痕累累,因為怕變成別人口中名副其實的“書呆子”,因為我們是追求個性崇尚灑脫的新生代,可是,我們更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明天會是什么!
不錯,我們要清楚自己的明天會是什么!
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賀舒婷的那篇《你憑什么上北大》中她所說的話,她說:“我只是突然間覺醒了,我的一輩子不能就那樣吊兒郎當?shù)倪^去。”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卻成為她的信念,讓她在那所文科本科上線只有三個人,而且全是復(fù)讀生的中學(xué)脫穎而出,考取了北大——那所學(xué)校有史以來好的成績。我不知道那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信念,讓她可以創(chuàng)造那樣的奇跡——從高一一個上課的時候睡覺、聊天、看漫畫、吃零食,跟著后面那些男生大呼小叫,把年輕的女老師氣的眼圈含淚的女生到高考前次次模擬考都穩(wěn)站第一,甚至每次都能把第二名甩下幾十分乃至后考上北大的傳奇,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決心可以讓那樣一個極其不安分的人都能表現(xiàn)的無比耐心沉穩(wěn),踏實的像頭老黃牛,我更不知道到底是多大的壓力可以讓一個人把高中五本歷史書翻來覆去背了整整六遍。
可是,我知道,像她說的那樣,我的一輩子不能就那樣吊兒郎當?shù)倪^去。
所以面對艱苦的高三,即使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我也必須努力。雖然我不知道這樣努力的結(jié)果是什么,或許功成名就,或許功敗垂成,可是我知道,如果不努力,結(jié)果就只有一個——一敗涂地——而這個結(jié)果恰恰就是我們不敢接受的。所以,哪怕是徒勞,我也愿意嘗試,哪怕明知前路的崎嶇,我也愿意前進;所以,即使高三有再多苦楚,我也甘之如飴!
畢淑敏說,“一個人,如果在青春的時期能濃墨重彩地畫上一筆,那么他無論是年老時回首過去,還是年輕時向前奮進,都會充滿斗志,他的生命就會贏得一種硬度與光彩?!?BR> 而我也相信,如果此時我可以專一地,單純地,堅決地,幾近固執(zhí)而又飽含希冀地,心無旁貸乃至與世隔絕地,為了一個認定的目標而奮斗,那么若干年后的某一天,當我回想起這段日子,我也不會留有遺憾,甚至我會慶幸乃至感激我自己!
感激自己在這段艱苦的行程中沒有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