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文精選十篇

字號:

學習文言文可以了解歷史,學習古代文化,欣賞古代文學,研究古代文明。下面是分享的古代文言文精選十篇。歡迎閱讀參考!
    1.古代文言文精選 篇一
    愛蓮說
    周敦頤〔宋代〕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靠近賞玩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就很多人了!
    2.古代文言文精選 篇二
    詠雪
    劉義慶〔南北朝〕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
    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給子侄輩們講解文章的義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绷硪粋€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碧荡笮ζ饋怼K褪侵x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注釋
    謝太傅:即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現(xiàn)在河南太康)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后追贈為太傅。
    內集:家人一同聚集在屋內。
    兒女:子侄輩們。
    講論文義:講解文章的義理。
    俄而:不久,不一會兒。
    驟:急,緊。
    欣然:高興的樣子。然:……的樣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兒:即謝朗。謝朗,字長度,謝安哥哥的長子。做過東陽太守。
    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趁、乘。
    即:是。
    無奕女:指謝道韞(yùn),東晉有名的才女,以聰明有才著稱。無奕,指謝奕,字無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做過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等。
    3.古代文言文精選 篇三
    兩小兒辯日
    列子〔先秦〕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辯斗一作:辯日)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BR>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BR>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譯文
    孔子向東游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因。
    一個小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BR>    另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比較遠,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比較近?!?BR>    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時像車的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同盤子一般小了,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涼爽,到了正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這不是近的就感覺熱,而遠就覺得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之后不能判斷他們倆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子笑著對孔子說:“是誰說你智慧多呢?”
    4.古代文言文精選 篇四
    黃香溫席
    昔漢時黃香,江夏人也。年方九歲,知事親之理。每當夏日炎熱,則扇父母之帷帳,令枕席清涼,蚊蚋遠避,以待親之安寢;至于冬日嚴寒,則以身暖其親之衾,以待親之暖臥。于是名播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譯文
    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是江夏人。年紀才九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懂得孝順長輩的道理。每當炎炎的夏日到來時,黃香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并使蚊蟲遠遠地避開黃香雙親的帳子,讓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覺;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母睡起來時覺得暖和。因此,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啟示
    黃香侍奉父母親的故事反映出一個孩子細致、純真的孝心,是一個孩子從內心深處發(fā)自內心自然萌發(fā)、激發(fā)出來的孝,又是出于天性的、并盡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孝行,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讓我們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關心他們。要知道,他們把我們照料成大人時有多么辛苦。
    5.古代文言文精選 篇五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宋代〕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準備脫去衣服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來,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紤]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又有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注釋
    選自《東坡志林》。此文寫于作者貶官黃州期間。承天寺,在今湖北黃岡市南。
    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年號。當者被貶黃州已經(jīng)四年。
    解:把系著的腰帶解開。
    欲:想要,準備。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戶:堂屋的門;單扇的門。
    起:起身。
    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欣,高興,愉快。然,……的樣子。
    行:出行。
    念無與為樂者:想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念,想到。無與為樂者,沒有可以共同交談(游樂或賞月)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尋:尋找。
    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貶謫到黃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寢:睡,臥。
    相與步于中庭:(我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與,共同,一同。步,散步。
    于:在。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長在水中的綠色植物。藻,藻類植物。荇,荇菜。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橫(héng):交錯縱橫。
    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表示肯定,相當于‘大概’,這里解釋為‘原來是’。
    也:句末語氣詞,表判斷。(蓋……也:原來是。)
    為:動詞。做。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但,只(是)僅僅?!岸蓖盃枴?,語氣詞,罷了。
    閑人:閑散的人。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里是一個有職無權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閑,自稱“閑人”。首先“閑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賞美景的人。其次“閑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悶心境。
    耳:語氣詞,“罷了”。
    6.古代文言文精選 篇六
    自相矛盾/矛與盾
    韓非〔先秦〕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譯文
    有一個楚國人,既賣盾又賣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沒有什么東西能夠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鋒利極了,任何堅固的東西都穿得透?!庇腥藛査骸叭绻媚拿棠亩?,結果會怎么樣呢?”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回答不上來。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與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時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注釋
    矛:古代用來刺殺敵人的長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狹葉、闊葉、長葉、葉刃帶系和凹口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戰(zhàn)時遮擋刀劍用。
    譽:贊譽,夸耀。
    曰:說,講。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或:有人。
    以:使用;用。
    子:您,對人的尊稱。
    何如:怎么樣。
    應:回答。
    利:鋒利,銳利。
    其:助詞。這里指那個賣矛和盾的人。
    弗能:不能。弗,不。
    之:的。
    鬻(yù):賣。
    者:...的人。
    莫:沒有什么。
    夫:用在句首,引起議論。
    7.古代文言文精選 篇七
    學弈
    孟子〔先秦〕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大雁(或是天鵝)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將它射下來。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習下棋,但后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比別人差嗎?說:不是這樣的。
    注釋
    弈:下棋。(圍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通國:全國。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長。
    使:讓。
    誨:教導。
    其:其中。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雖聽之:雖然在聽講。
    以為:認為,覺得。
    鴻鵠:指天鵝、大雁一類的鳥。
    援:引,拉。
    將至:將要到來。
    思:想。
    弓繳(zhuó):弓箭。
    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之:代詞,這里指鴻鵠。
    雖與之俱學:雖然這個人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習。
    弗若之矣:成績卻不如另外一個人。
    為是其智弗若與:因為他的智力比別人差嗎?
    曰:說。
    非然也:不是這樣的。
    矣:了。
    弗:不如。
    8.古代文言文精選 篇八
    雋不疑之母
    【原文】雋不疑每行縣錄囚徒,還,其母輒問不疑:“有何平反?活幾何人?”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為飲食,言語異于他時;或亡所出,母怒,為之不食。由是故不疑為吏,嚴而不殘。
    【注釋】
    雋(juan)不疑:人名。
    行縣:巡視下屬各縣。
    錄囚徒:審查囚犯有無冤情。
    輒:總是。
    活:使……活。
    即:如果。
    或:有的人。
    亡:通“無”,沒有。
    殘:殘酷。
    他時:平時
    故:所以
    文中三個為依次解釋為:給,與;讓;做
    【翻譯】雋不疑巡視下屬各縣,審查囚犯有無冤情,回來后,他的母親總是問他:“有沒有被平反的人?讓幾個人因平反而活命?”如果雋不疑說平反的人多,母親就很高興,笑著給他夾菜吃飯,說話與平時不一樣。如果沒有平反的人出獄,母親就生氣,因此吃不下飯,所以雋不疑做官,嚴厲卻不殘酷。
    9.古代文言文精選 篇九
    龍說
    朝代:唐朝|作者:韓愈
    龍噓氣成云,云固弗靈于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靈怪矣哉。
    云,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云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云,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
    易曰:“云從龍?!奔仍唬骸褒?,云從之矣?!?BR>    翻譯/譯文
    龍吐出的氣形成云,云本來不比龍靈異。但是龍乘著這股云氣,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處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電,變化神奇莫測,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淪。這云也是很神奇靈異的呢!
    云,是龍的能力使它有靈異的。至于龍的靈異,卻不是云的能力使它這樣子的。但是龍沒有云,就不能顯示出它的靈異。失去它所憑借的云,實在是不行的啊。多么奇怪?。↓埶鶓{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
    《周易》說:“云跟隨著龍?!蹦敲醇热唤凶鳊?,就應該有云跟隨著它??!
    10.古代文言文精選 篇十
    穿井得一人
    呂不韋〔先秦〕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
    譯文
    宋國的一戶姓丁的人家,家中沒有井,須到外面打水澆地,經(jīng)常派一人停留在外面專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丁氏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個人?!甭犃说娜司腿鞑ィ骸岸∈贤诰诘搅艘粋€人?!眹嫉娜硕荚谡務撨@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宋國國君派人向丁氏問明情況,丁氏答道:“多得到一個人的勞力,并不是從井中挖出來一個人啊?!钡玫降南⑷绱耍€不如不知道。
    注釋
    宋:西周及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在今河南商丘一帶。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澆田。
    溉:澆灌;灌溉。汲:從井里取水。
    居:停留。
    于:被
    及:待,等到。
    國人:指居住在國都中的人。
    道:講述。
    聞之于宋君: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聞,知道;聽說,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對:應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個人使喚,指多得到一個人的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