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時評:高考作文離現(xiàn)實還是有點遠

字號:

廣東卷“膠片與數(shù)碼時代”,以照片得來的難易度與人們對它寄托情感的深淺,較好地呈現(xiàn)出人們對現(xiàn)代的反思;遼寧卷“科技改變生活”中祖孫兩人霓虹燈美還是滿天繁星更美的爭議, 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出題人似乎在用一種人們熟知的物象,讓作文者思考在新進步與老情懷之間的思考與選擇問題。北京卷“老規(guī)矩”似乎也在此列。但這種屬于中年人的懷舊思緒,是否適合十多歲的高考學子的思維現(xiàn)狀?還需要通過大數(shù)據(jù)來驗證。
    相比而言,心靈雞湯類的標題和文字,繼續(xù)占據(jù)著高考作文題目的主流。新課標I的“過獨木橋”、江蘇卷“什么是不朽”、山東卷“開窗看問題”、湖北卷“山頂?shù)娘L景”、浙江卷“門與路”、福建卷“空谷”、上海卷“穿越沙漠和自由”等等,足以讓那些喜歡在《讀者》《意林》之類雜志尋找押題靈感的語文老師增強信心。但這種放之四海而皆準、與現(xiàn)實不著邊際的文風,對即將成為社會棟梁的孩子們有用嗎?很多人對此深表懷疑。真正對現(xiàn)實有關照感的,是重慶卷的“租房”、廣西卷“老王生病”、新課標II卷的“喂食動物失覓食能力”與湖南卷“心在哪風景就在哪”。
    常有人說國外大學是寬進嚴出,好進不好出,使得學生非用功不可;而中國的大學反之,是嚴進寬出,好出不好進,一些學生上了大學,睡覺都可以畢業(yè)。但寬出,寬到了何種程度?再輔之以招生腐敗的“寬進”,就成了寬大無邊地進,寬大無邊地出。畢業(yè)輕而易舉, 也可以部分地解釋為何招生腐敗毫無后顧之憂。既然招進去就可以保證畢業(yè),當然就可以隨便地招,招生腐敗就一點“后遺癥”都沒有了。這樣辦,離世界一流大學會有多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