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作文寫作技巧:審題要注意哪些,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審題的重點應放在"話題闡述"上,而不應過分拘泥于材料,對這部分文字的理解把握比研讀材料更重要。
闡述部分的文字往往能幫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話題,更有效地打開思路。如果過多關注材料,思路反會受到約束。
比如2000年高考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其闡述部分的文字是:"看來,由于標準的不同……的確,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疑問是層出不窮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問題的答案不止一個的事例很多。"從這段引述文字我們可以看出:
其一,涉及面比材料本身廣闊得多,引導考生思路的意圖很明顯。
其二,作為銜接材料與話題的樞紐,其對話題的闡釋既明確又要豐富。"答案"的含義可能是"標準"、"角度"、"理解"、"方法"等等,這就避免了考生對"答案"內涵理解上的單一。
2.聯(lián)系材料,正確理解話題。
審題時,不能割裂材料與話題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
比如2000年高考,有學生如此立論,"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但正確答案是惟一的",事實上偏離了題意。題目中材料顯示的四個答案均是正確的,據(jù)此話題中"答案"的含義顯然是指"正確答案",何況"錯誤答案"是談不上"豐富多彩"的。
3. 有些考生作文時思路擴展不開來,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他將話題視作命題。
比如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有些考生通篇都在論證"為什么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人為地束縛了自己的思路,作文的視野囿于一隅,失去了拿高分的機會。
4. 話題作文不是沒有限制,也可能出現(xiàn)偏題、跑題的現(xiàn)象。
比如1999年高考話題是"假如記憶可能移植",有考生大談特談"記憶移植不可能",而忽略了話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是作文命題中已被確認了的前提,只有在此前提下作文,才談得上與話題有關,脫離了這個前提,又怎談得上什么有關無關呢?
1。審題的重點應放在"話題闡述"上,而不應過分拘泥于材料,對這部分文字的理解把握比研讀材料更重要。
闡述部分的文字往往能幫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話題,更有效地打開思路。如果過多關注材料,思路反會受到約束。
比如2000年高考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其闡述部分的文字是:"看來,由于標準的不同……的確,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疑問是層出不窮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問題的答案不止一個的事例很多。"從這段引述文字我們可以看出:
其一,涉及面比材料本身廣闊得多,引導考生思路的意圖很明顯。
其二,作為銜接材料與話題的樞紐,其對話題的闡釋既明確又要豐富。"答案"的含義可能是"標準"、"角度"、"理解"、"方法"等等,這就避免了考生對"答案"內涵理解上的單一。
2.聯(lián)系材料,正確理解話題。
審題時,不能割裂材料與話題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
比如2000年高考,有學生如此立論,"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但正確答案是惟一的",事實上偏離了題意。題目中材料顯示的四個答案均是正確的,據(jù)此話題中"答案"的含義顯然是指"正確答案",何況"錯誤答案"是談不上"豐富多彩"的。
3. 有些考生作文時思路擴展不開來,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他將話題視作命題。
比如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有些考生通篇都在論證"為什么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人為地束縛了自己的思路,作文的視野囿于一隅,失去了拿高分的機會。
4. 話題作文不是沒有限制,也可能出現(xiàn)偏題、跑題的現(xiàn)象。
比如1999年高考話題是"假如記憶可能移植",有考生大談特談"記憶移植不可能",而忽略了話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是作文命題中已被確認了的前提,只有在此前提下作文,才談得上與話題有關,脫離了這個前提,又怎談得上什么有關無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