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整理的2014高一歷史暑假作業(yè)練習精選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更多最新信息請點擊高一考試網
1.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路徑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歷史可能循著某種路徑發(fā)展,歷史條件改變了,發(fā)展的路徑也可能改變,這就是歷史發(fā)展的轉折。洋務新政(洋務運動)的興起是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一次重要轉折。它雖然沒有使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生產方式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但卻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長提供了基礎。
【材料二】 近代中國歷史的前期(晚清時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淪”,從一個完全的獨立國家變?yōu)榘胫趁竦氐膰?近代中國歷史的后期(民國時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進一步發(fā)展成一個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的國家。在“沉淪”和“上升”中間有一個過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淪”的谷底時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時期,是“沉淪”到“上升”的轉
折期。
——兩段材料皆據張海鵬:《近代中國歷史進程概說》
請回答:
(1)洋務運動是如何為改良派、革命派成長提供基礎的?請結合洋務運動的內容簡要分析。
(2)根據材料二的觀點,列舉1901年到1920年間體現(xiàn)近代中國“沉淪”的重要歷史事件。
(3)簡要分析1901年到1920年間近代中國由“沉淪”到“上升”的原因。
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醒世恒言》敘述:明朝浙江淳安縣的一個小地主,依靠仆人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數(shù)千金,于是購置田產,居為大地主。又有蘇州王憲,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經營了一個玉器店鋪,更富裕了。
【材料】新都(新安)勤儉甲天下,青衿士子在家閑,走長途而赴京試,則短褐至玕,芒鞋淅足,以一傘自攜,而吝輿馬之費。問之則皆千萬金家也?;杖怂拿裣虡忝淦鸺乙再Y雄閭里,非數(shù)十百萬不稱富也,有自來矣。????——顧炎武《肇域志?徽州府》
【材料】《鄭氏規(guī)范》介紹,大地主鄭氏家族的條規(guī)規(guī)定:“佃人用貨幣折租。”【材料】《清代全史》敘述:杭州人張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購織機一張從事紡織,忻織濘布精良,“每一下機,人爭鬻之”,因此獲利甚多,后來織機發(fā)展到二十余張。
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從事的經濟活動有哪幾種?
(2)這幾種經濟活動對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產生了什么影響?
(3)?顧炎武認為徽商發(fā)財致富的原因有哪些?你認為他還忽略了徽商致富的哪些歷史原因?
(4)哪一種經濟活動是當時社會經濟的主流?產生這種情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1)經營商業(yè)活動;從事封建地租剝削;興辦手工工場。(2)經營商業(yè)和興辦手工工場,有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投資田產,從事封建地租剝削,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3)勤儉,謙虛和樸實。但是他忽視了徽商利用政府給予的有利時機,充分了解市場需求,拓寬經營領域和范圍,甚至足跡遍布海內外,同時講求誠信誠實的商業(yè)理念。(4)投資田產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的主流。因為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統(tǒng)治地位。
1.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路徑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歷史可能循著某種路徑發(fā)展,歷史條件改變了,發(fā)展的路徑也可能改變,這就是歷史發(fā)展的轉折。洋務新政(洋務運動)的興起是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一次重要轉折。它雖然沒有使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生產方式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但卻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長提供了基礎。
【材料二】 近代中國歷史的前期(晚清時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淪”,從一個完全的獨立國家變?yōu)榘胫趁竦氐膰?近代中國歷史的后期(民國時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進一步發(fā)展成一個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的國家。在“沉淪”和“上升”中間有一個過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淪”的谷底時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時期,是“沉淪”到“上升”的轉
折期。
——兩段材料皆據張海鵬:《近代中國歷史進程概說》
請回答:
(1)洋務運動是如何為改良派、革命派成長提供基礎的?請結合洋務運動的內容簡要分析。
(2)根據材料二的觀點,列舉1901年到1920年間體現(xiàn)近代中國“沉淪”的重要歷史事件。
(3)簡要分析1901年到1920年間近代中國由“沉淪”到“上升”的原因。
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醒世恒言》敘述:明朝浙江淳安縣的一個小地主,依靠仆人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數(shù)千金,于是購置田產,居為大地主。又有蘇州王憲,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經營了一個玉器店鋪,更富裕了。
【材料】新都(新安)勤儉甲天下,青衿士子在家閑,走長途而赴京試,則短褐至玕,芒鞋淅足,以一傘自攜,而吝輿馬之費。問之則皆千萬金家也?;杖怂拿裣虡忝淦鸺乙再Y雄閭里,非數(shù)十百萬不稱富也,有自來矣。????——顧炎武《肇域志?徽州府》
【材料】《鄭氏規(guī)范》介紹,大地主鄭氏家族的條規(guī)規(guī)定:“佃人用貨幣折租。”【材料】《清代全史》敘述:杭州人張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購織機一張從事紡織,忻織濘布精良,“每一下機,人爭鬻之”,因此獲利甚多,后來織機發(fā)展到二十余張。
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從事的經濟活動有哪幾種?
(2)這幾種經濟活動對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產生了什么影響?
(3)?顧炎武認為徽商發(fā)財致富的原因有哪些?你認為他還忽略了徽商致富的哪些歷史原因?
(4)哪一種經濟活動是當時社會經濟的主流?產生這種情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1)經營商業(yè)活動;從事封建地租剝削;興辦手工工場。(2)經營商業(yè)和興辦手工工場,有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投資田產,從事封建地租剝削,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3)勤儉,謙虛和樸實。但是他忽視了徽商利用政府給予的有利時機,充分了解市場需求,拓寬經營領域和范圍,甚至足跡遍布海內外,同時講求誠信誠實的商業(yè)理念。(4)投資田產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的主流。因為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統(tǒng)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