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二語文同步練習試題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更多最新信息請點擊初二考試網(wǎng)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6~22題(19分)
遠 行
周末,兒子放假回家?!鞍?,我不想讀書了?!?BR> “為啥?”
“我這成績,就中等,始終上不去?!?BR> 父親一個響雷:“我一輩子在土里都沒有挖出金疙瘩,你還想挖?現(xiàn)如今,種莊稼也要有文化呢。”
又到周末,兒子放假回家。“爸,我真的不想讀書了。我這成績,恐怕連高中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高中,也難進大學的門。”
“你……”父親老樹皮一樣的手僵在空中,瞬間便柔了回來。兒子的耳邊沒有響雷。那夜,父親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銅色的雕塑,煙頭的紅光時隱時現(xiàn)。
第二天一大早,父親便催兒子起床:“隨我去賣豬崽?!?BR> 兒子揉著惺忪的睡眼,好生納悶。以前,父親一大早便催兒子起床讀書,莫非父親默許我不上學了?兒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趕場賣豬崽也比上學好。
父親:“本場近,豬崽便宜;趕遠場,豬崽貴。我挑四只,你背一只?!?BR> 兒子:“不騎摩托?或者搭車?”
父親:“摩托壞了。走路省錢。”
一只豬崽二十多斤。兒子緊跟在父親后面,心中頗為愜意。豬崽在背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長,越來越沉。雙腿漸漸像灌了鉛,身子漸漸僵硬如石塊,汗水如泉般淌了出來。
與父親的距離拉越遠,兒子盼父親倒回來幫著背,以前背柴火,兒子背不動時,父親總要接一程。可這回,父親歇下?lián)樱瑓s沒有倒回來的意思。
兒子恨恨地趕上了父親,只見父親被汗水濕透的衣衫能擰出水來。
兒子:“爸,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BR> 父親黝黑紅亮的臉膛閃電一樣抽搐了一下:“背回去?前功盡棄了!”
兒子搖搖頭,又點點頭。
父親:“你能背到大石頭那里嗎?”
兒子一看,山腳確實有一塊大石頭,很近,于是說:“能?!?BR> 又啟程,父親在前,兒子在后,來到大石頭跟前。
歇息不久,父親催兒子動身。
兒子:“爸,再歇一會兒吧,我實在走不動了。”
父親:“趕緊走,晚了就賣不上好價錢。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樹那里嗎?”
兒子抬眼一看,前面確實有一棵大樹,很近,于是說:“能?!?BR> 來到大樹下面歇息。父親:“能背到半山腰嗎?”
兒子抬眼一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說:“能?!?BR> 半山腰歇息。父親:“能背到那處瓦房嗎?”
兒子抬眼一看,前面一處瓦房已經(jīng)亮起了燈光,隱隱約約能聽到人聲,于是說:“能。”
父親:“能背上山頂嗎”兒子抬眼一看,山頂很近,于是說:“能。”
往山頂走,不,準確地說,兒子弓著腰,垂著雙臂,是爬。兒子:“爸,我實在邁不動步了。”
父親:“咬咬牙,力氣又有了。”
爬上山頂,兒子一*軟在地上。山那邊的集鎮(zhèn)就在眼前。
父親喘了一會兒,說:“這么遠的路都走過來了,好樣的!路就是這樣一步一個目標地走過來的?!?BR> 豬崽換成了鈔票,父子倆美美地吃了早餐。
兒子:“回家走路就輕松了?!?BR> 父親:“不,回家搭車?!?BR> 兒子納悶:“不省錢了?”
車上,兒子太疲倦了,漸漸進入了夢鄉(xiāng)。一覺醒來,已經(jīng)到家。
兒子:“爸,我要繼續(xù)讀書。”
父親:“好,上學,我用摩托送你。”
兒子:“摩托不是壞了嗎?”
父親:“沒壞?!?BR>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2012年24期)
16、請以“父親”為主語,用一句話概括這篇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25個字左右)。(3分)
17、下列是小說中“兒子”的心理變化過程,請補全。(4分)
不愿上學 ---- ----- 畏懼前行 ----
----決定上學
18、請你按照右欄中的提示為下列選段作批注。(4分)
19、小說中父子翻山時的對話似乎顯得重復啰嗦,說說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4分)
20、小說結尾的情節(jié)設置別具匠心,請你簡要賞析。(4分)
三(45分,其中含寫字5分)
21、幸福的感覺并不難以把握,春天上學路上與一朵無名小花的邂逅是幸福,晚飯后與父母牽手散步是幸福,給困難中的朋友送去一聲鼓勵也會收獲幸福……
請以“幸福原來這么簡單”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不少于600個字;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④書寫要工整、規(guī)范、美觀。
題目:
2012-2013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模擬試卷
初二語文(答案)
1、Nèn 窘 赫 悴 qù 2、略 3、A
4、(1)示例:勤奮學習,善于創(chuàng)造,奉獻青春;弘揚“五四”精神,盡展青春風采;高舉“五四”火炬,爭當青年先鋒。
(2)示例: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新團員入團宣誓儀式。首先我代表校團委向新團員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歡迎,祝賀你們從此成為一名關榮的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團員,你們的加入使我們學校的團組織壯大了力量,為我們的團組織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新的活力……
5、①元末民初 施耐庵 ②花石綱 楊志賣刀 青面獸雙奪寶珠寺 (寫對一個即可)
6、籬菊緘香 斗柄橫斜河欲沒
7、 示例:鴉鳥亂鳴劃破了清晨的寂靜,更是以聲來襯托出青山深處的黎明的靜謐。
8、散失、丟失 共 大規(guī)模 平 9、B
10、(1)其中的官府圖書,大多被人盜竊,士大夫家常常得到這些書。(2)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1、(1)前代藏書,分別放在幾個地方;現(xiàn)在藏書分別藏于三館、秘閣,共有四處。(2)嘉佑年間,朝廷設置了8名編校官,集中???個館中的書籍,供給100個差吏。??焙玫臅加命S紙裝訂成大冊子抄錄,從此私人不敢擅自收藏。
文言文翻譯:前代藏書,分別放在幾個地方,大概是為了防止水火等災害引起的書籍散失?,F(xiàn)在三館、秘閣,共有四處藏書,但都在崇文院中。其中的官府圖書,大多被人盜竊,士大夫家往往找得到這些書。嘉佑年間,朝廷設置了8名編校官,集中???個館中的書籍,供給100個差吏。??焙玫臅加命S紙裝訂成大冊子抄錄,從此私人不敢擅自收藏。校勘了好多年,也僅僅校完昭文館中的書籍就作罷了。
12、引出說明對象微博和微信,道出了微博和微信的發(fā)展情況,引起讀者閱讀興趣。
13、(1)不能刪,“截止本文寫作時”表示時間限定,說明作者寫此文時姚晨微薄的粉絲數(shù)量是38267622(劃線部分不寫出也可),之后數(shù)量還會變化,如果去掉就和事實不符了,就不能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2)作比較,拿微薄和微信作比較,突出強調(diào)了微信目前還不具備大眾傳播的特點(或突出說明了“微信的受眾面十分“狹窄”,粉絲數(shù)量也非常“可憐”。)
14、微博是“大眾化”的媒體,可以公開發(fā)布信息;微博可以探討宏觀的政治經(jīng)濟、國計民生的“大”問題)。
15、第⑥節(jié)從傳播形態(tài)方面比較微博和微信不同,第⑦節(jié)從用戶的體驗方面比較微博和微信不同,與第⑤節(jié)的順序對應。(或第⑥節(jié)從傳播形態(tài)方面寫微博和微信不同,對應第⑤節(jié)中的“傳播形態(tài)”;第⑦節(jié)從用戶的體驗方面寫微博和微信不同,對應第⑤節(jié)中的“用戶體驗”。)
16、父親通過帶我趕場賣豬崽改變了“我”不想上學的想法。
17、寧可賣豬 反省覺悟
18、(1) “僵”和“柔”兩個動詞非常傳神(造型感極強、進行人物特寫);貼切地反映出父親(由想“打”到想用事實教育兒子)的心理變化過程。
(2)渲染了清冷、靜謐的氣氛,烘托父親內(nèi)心的不平靜;也使父親“坐成了一尊古銅色的雕塑”這一刻畫更真實。
19、這兒作者用繁筆(重復啰嗦的對話),是為了突出父親獨特的教育方式——他用事實告訴兒子“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將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的,更好地表現(xiàn)文中父親睿智;為兒子的轉變做充分的鋪墊,使兒子的轉變顯得合情合理。
20、①照應了前文的情節(jié);②使情節(jié)有波瀾(富有戲劇性);③戛然而止,余味雋永,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