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民間故事:孔子的故事兩則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少兒民間故事:孔子的故事兩則》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唐詩大全 民間故事 寓言故事 成語故事 寶寶睡前故事 十萬個為什么
    第一個故事:孔子誤會了顏回
    根據(jù)記載有一次孔子受困于陳蔡一帶的區(qū)域,已有七天未吃過米飯的滋味。
    有一日,他的弟子顏回在外討回來一些米煮稀飯。但在飯快要熟時,孔子竟然看見顏回使用手抓取鍋內(nèi)的飯吃。
    孔子裝作不知道,待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的時候,孔子站起來說:「剛剛孟李祖先與我說,食物要先獻給尊長才可以進食,豈能夠自行先吃呢?
    顏回一聽,趕忙解釋說:「夫子您誤會了,剛剛我是因為見到有煤灰掉入鍋內(nèi),因此將弄臟的飯粒拿起來吃了。
    孔子聽后感概道:「人最為可信的是眼睛,但是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時候,因此所可依靠的是心,可是心卻也有不足靠的時候啊。
    【啟示】
    常言道:「眼見為憑」,但眼睛所見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們可能經(jīng)常以自己所見而下了判斷,判斷的根據(jù)可能依就以往的經(jīng)驗,而經(jīng)驗的形成卻是依每個人不同的背景與各種因素而累積的,或多或少夾帶著個人的主觀意識。
    如果只憑所見與經(jīng)驗,同樣的事件卻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結(jié)果。對“人”無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對“事”可能因目標錯誤而功虧一簣。
    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真相須根據(jù)事實性、科學化作判斷,「經(jīng)驗」、「眼見」往往是主觀的,不輕易的論斷才可避免許多的誤會。
    第二個故事:顏回輸冠
    顏回喜愛學習,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
    一日,顏回到街上辦事,看見一家布店前圍滿了人。
    他上前一問,才知道是買布的跟賣布的發(fā)生了糾紛。
    只聽買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何要我二十四個錢?」
    顏回走到買布的跟前,施一禮說:
    「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會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錯了,不要吵啦?!?BR>    買布的仍不服氣,指著顏回的鼻子說:
    「誰請你出來評理的?你算老幾?要評理只有找孔夫子,錯與不錯只有他說了算!走,咱找他評理去!」
    顏回說:「好??追蜃尤粼u你錯了怎么辦?」
    買布的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頭。你錯了呢?」
    顏回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冠?!?BR>    二人打著賭,找到了孔子。
    孔子問明了情況,對顏回笑笑說:
    「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顏回,你輸啦,把冠取下來給人家吧!」
    顏回從來不跟老師斗嘴。
    他聽孔子評他錯了,就老老實實摘下帽子,交給了買布的。
    那人接過帽子,得意地走了。
    對孔子的評判,顏回表面上絕對服從,心里卻想不通。他認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學習了。
    第二天,顏回就借故說家中有事,要請假回去??鬃用靼最伝氐男氖?,也不挑破,點頭準了他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