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優(yōu)秀寫人作文:走近辛棄疾

字號:

辛棄疾是兩宋存詞最多的詞人。他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可以可以他的人格和胸襟,雄豪激烈的英雄情懷,不得施與疆場,于是化作了詞作,橫絕六合,掃空萬古,鑄就了中國詞最為奇崛、偉岸的景觀。
     如果說柳永是歌舞升平時代流行歌詞的作者,蘇軾是士大夫文人,那么辛棄疾就是國家危急存亡關(guān)頭的英雄。他生于淪陷區(qū)的山東,22歲時就能振臂一呼,嘯聚千人,敵后抗金。他可能認為,有南宋強大政治、軍事資源、他的雄才大略,便可以“把詩書馬上,笑驅(qū)鋒鏑”“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指揮千軍萬馬,橫掃酋虜收復(fù)失地指日可待,但沒想到,從29歲到42歲,13年見竟被調(diào)換14次官職,而且都是小小的地方官職。來自于北方的敵占區(qū)積極抗金,卻手到那下朝廷的猜忌和排擠,一腔抗金復(fù)國大志卻只能賦予詩詞。踐踏在金人鐵蹄底下的錦繡江山只能給他添得無盡的愁苦。他欄桿拍遍小小朝廷每人能理解他登高舉眺故國的萬丈雄心。他又不愿求田問舍,可又能怎樣?國運如落日,己身為斷鴻,聲聲啼血,可憐無補。南宋真無人,知音和在?
     英雄憂國,*人誤國,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從皇帝到大臣都一意投降求和,英雄也無能力挽狂瀾,山中有鷓鴣聲聲,世間有辛棄疾憂憤深深。辛棄疾的時代,國家殘破,外患頻仍,是一個需要英雄的時代;著又是已故扼殺英雄的時代,既殺之以梃刃,又殺之以采集貶斥。于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事業(yè),只能在白法鬢影中悄然消失。
     “劍雄心,抗高調(diào),邊溫婉,成悲涼”。英雄氣盛而又兒女情長,慷慨縱橫而又柔情萬種。屈原有忠憤而無超脫,李白有恣縱而無小心,杜甫有其沉郁而無其豪放,蘇軾有光明磊落而無悲涼慷慨,陸游低回豪雄而無放蕩明麗。那么,辛棄疾既是豪放的正宗又能溫婉起來使每人心折。詞格即是人格,詞里總能找到詩人的影子氣質(zhì)和性情人格烙印。
     人生有三福:威富、閑福和艷福。辛棄疾一旺盛的生命力、豐富的情懷與天賦的大才,他更傾與威福和艷福?!氨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彼M是永遠剛正怒目,也有一番柔腸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