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訓練頻道為大家整理的有關(guān)論語的小故事,供大家閱讀參考。在這里小編祝所有老師節(jié)日快樂!更多閱讀請查看本站能力訓練頻道。
《論語》是儒家的經(jīng)典之作,它對很多文化名人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毛澤東很喜歡《論語》,曾經(jīng)借用《論語》中"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這句話給他的女兒們?nèi)∶麨槔蠲?、李訥,希望她們成為少說空話,多做實事的人。
[編輯本段]關(guān)于如何做人
《論語》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問題,這對當代人具有借鑒意義。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鬃诱J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幸而避免了災禍。按事物發(fā)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幸避免災禍的人遲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視“仁德”。這是孔子在做人問題上強調(diào)多的問題之一。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于第一位的??鬃诱f:“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保ā秾W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這說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礎(chǔ)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鬃舆€認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無私地對待別人,才能得到人們的稱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季氏》)充分說明仁德的價值和力量。
那么怎樣才能算仁呢?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保ā额仠Y》)也就是說,只有克制自己,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禮,天下的人就會贊許你為仁人了??梢姟叭省辈皇窍忍炀陀械模呛筇臁靶奚怼?、“克己”的結(jié)果。當然孔子還提出仁德的外在標準,這就是“剛、毅、木、訥近仁?!保ā蹲勇贰罚┘磩倧?、果斷、質(zhì)樸、語言謙虛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時他還提出實踐仁德的五項標準,即:“恭、寬、信、敏、惠”(《陽貨》)。即恭謹、寬厚、信實、勤敏、慈惠。他說,對人恭謹就不會招致侮辱,待人寬厚就會得到大家擁護,交往信實別人就會信任,做事勤敏就會取得成功,給人慈惠就能夠很好使喚民眾??鬃诱f能實行這五種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當然,在孔子看來要想完全達到仁是極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顏淵》)即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用禮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就可以不背離正道了。同時也要重視向仁德的人學習,用仁德的人來幫助培養(yǎng)仁德。而仁德的人應(yīng)該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希望達到也幫助別人達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保ā队阂病罚?BR> 其三,做人要重視修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幫助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講信用了?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否溫習了呢?強調(diào)從自身出發(fā)修養(yǎng)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礎(chǔ)上,孔子強調(diào)做人還要重視全面發(fā)展。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據(jù)在于德,憑籍在于仁,活動在于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為什么強調(diào)做人要全面發(fā)展呢?這里體現(xiàn)了孔子對人的社會性的認識,以及個人修養(yǎng)的相互制約作用,他說:“舉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保ā短┎罚┘矗涸姼杩梢哉駣^人的精神,禮節(jié)可以堅定人的情操,音樂可以促進人們事業(yè)的成功。所以,對于個人修養(yǎng)來說,全面發(fā)展顯得極為重要。
[編輯本段]關(guān)于君子人格的塑造
《論語》許多篇幅談及君子,但這里的君子是一個廣義概念,重在強調(diào)一種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個不同于平凡的人。為實現(xiàn)這一目的,《論語》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標準及道德修養(yǎng)要求。
其一,“君子不器”。孔子認為作為君子必須具備多種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樣,而應(yīng)“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衛(wèi)靈公》)也就是說,君子應(yīng)以道義作為做人的根本,按禮儀來實行,用謙遜來表達它,用忠誠來完成它,否則就談不上君子。
其二,君子要重視自我修養(yǎng)。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保ā独锶省罚┰诳鬃涌磥?,作為君子就必須重視仁德修養(yǎng),不論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離開仁德。同時曾子認為,君子重視仁德修養(yǎng)還必須注意三個方面的規(guī)范:一是“動容貌,斯遠暴慢矣”;二是“正顏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辭氣,斯遠鄙倍矣”(《泰伯》)。也就是說,君子要嚴肅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臉色,注意自己的言辭。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對你尊敬,信任,溫和。同時,孔子還認為“君子泰而不驕”(《子路》);“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衛(wèi)靈公》);“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亡不已知也。”“君子疾得世而名不稱焉。”“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保ā缎l(wèi)靈公》)即作為君子應(yīng)心境安寧而不傲慢,態(tài)度莊重而不與人爭吵,能合群而不結(jié)黨營私;君子要重視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對社會多做貢獻。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君子的修養(yǎng)。
其三,君子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鬃诱J為,君子除了自我修養(yǎng),還要重視用“戒、畏、思”幾項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鬃釉唬骸熬佑腥洌荷僦畷r,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薄熬佑腥罚何诽烀?,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季氏》)這些思想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對君子的要求,概括起來有三點:一是要隨時注意戒除個人的欲念;二是處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無忌憚;三是認真處理,隨時嚴格要求自己。
其四,君子要重義避利,追求道義。孔子認為,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差別還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認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謀道不謀食?!薄熬討n道不憂貧?!保ā缎l(wèi)靈公》)“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保ā独锶省罚┮簿褪钦f,作為君子只有重視道義,追求道義,才能與小人區(qū)別,才能真正體現(xiàn)君子的精神。同時,孔子還認為,君子必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所謂:“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保ā独锶省罚跋刃衅溲远髲闹!保ā稙檎罚?BR> 其五,君子不黨??鬃诱J為,君子之見的交往應(yīng)該做到“周而不比”;《論語·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二不周。同時還要“和而不同”;《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一種和諧的共生關(guān)系;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編輯本段]關(guān)于學習
《論語》中關(guān)于學習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鑒。這些思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關(guān)于學習的態(tài)度。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guān)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凑嬲龕酆盟娜耍瑸樗鞓返娜瞬拍苷嬲龑W好它??鬃淤潛P的顏淵就有這種發(fā)憤好學的樂觀精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保ā队阂病罚┢浯危澳R之,學而不厭”。(《述而》)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專心致志,知難而進??鬃釉唬骸笆恐居诘溃鴲u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保ā独锶省罚┳x書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 世俗所累。同時,他還認為追求學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敢于知難而進,“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保ā队阂病罚┽槍θ角笤趯W習問題上認為自己能力不夠的思想,孔子認為所謂能力不夠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來,你現(xiàn)在以能力不夠劃地自限,實際上是沒有堅持到底的緣故。在這里孔子勉勵冉求要知難而進,只有這樣才能得道。事實上孔子自己就是“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述而》)。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鬃釉唬骸叭诵校赜形?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yīng)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孔子提倡和贊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里仁》)體現(xiàn)了孔子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
2、關(guān)于學習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談中多處提及學習方法問題,的莫過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保ā秾W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c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diào)學思結(jié)合,勇于實踐。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稙檎罚┲蛔x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鉆研思考相結(jié)合,不能偏廢。另外,孔子還非常重視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對一知半解,淺嘗輒止。
3、關(guān)于學習的內(nèi)容??鬃又鲝垖W習要博,要廣,不能偏頗、單一。他提出要用四種東西作為自己的學習綱要,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識,品德修養(yǎng),忠誠篤厚,堅守信約。這四項內(nèi)容對于自己和別人都具有重要意義??鬃釉谥匾暡W的同時,也強調(diào)學習要抓根本的東西,孔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边@里孔子在回答子貢的問題時,說明自己的“多學”是相對的,在多學的基礎(chǔ)上,我是用一個道理來貫穿自己的學說的,這個道理就是學習的根本,學習重在抓住根本。這里孔子間接地說明了博與精的關(guān)系,值得借鑒。
4、關(guān)于學習的目的??鬃诱J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路》)也就是說,熟讀《詩經(jīng)》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wù),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yīng)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么用處呢?又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述而》)也就是說,品德不去修養(yǎng),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jié)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由此可見,讀書的目的,不在于死記書本,而在于應(yīng)用,在于實踐,在于“舉一反三”地靈活運用知識。關(guān)于這一思想,在孔子的學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現(xiàn)出來。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保ā蹲勇贰罚┮簿褪钦f當官時有余力就應(yīng)該學習,學習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這一思想實質(zhì)上也體現(xiàn)了學與用的關(guān)系,要想當好官必須學習,學習的目的應(yīng)是更好地當官,體現(xiàn)了學習與應(yīng)用的關(guān)系,也體現(xiàn)了孔子辦私學的目的,即通過教育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讓他們直接登上政治舞臺或作教師培養(yǎng)政治人才,當然在孔子看來,學習的目的也在于對道義、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聞道,夕死可矣”。
[編輯本段]關(guān)于教育
孔子作為我國古代的教育家,一生從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許多有才干的學生,在教育實踐中取得了豐富經(jīng)驗,《論語》一書對此有較多的概括。
其一,關(guān)于教育指導思想。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衛(wèi)靈公》),即受教育者不應(yīng)分貴賤、賢愚,應(yīng)該機會均等。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級界限,擴大了教育對象,使教育擴及于廣大平民,這在當時無疑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
其二,關(guān)于教育的基本方法??鬃又鲝垺耙虿氖┙獭?,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也就是說對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wù)摳呱畹牡览?;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談?wù)摳呱畹牡览?。為貫徹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對自己學生的觀察了解,諸如“由也果”、“賜也達 ”、“求也藝”(《雍也》),在此基礎(chǔ)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冉求辦事畏怯,所以要鼓勵他;子路膽大過人,自以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即:“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進》)孔子還重視誘導式的啟發(fā)教育,不要求學生死讀書,而貴在觸類旁通,即所謂:“告諸往而知來者”(《學而》)。子夏談詩“巧笑倩分,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從而體會到“禮”應(yīng)該以忠信仁義為本的道理,因此孔子稱贊他道:“起予者商也!始可與信《詩》已矣。”(《八佾》)能啟發(fā)我的人是子夏??!現(xiàn)在我可以與你談?wù)摗对娊?jīng)》了。顏淵聽老師講學后“亦足以發(fā)”(《為政》),子貢也說他“聞一以知十”(《公冶長》),所以孔子特別稱贊顏淵的聰明好學。這正是啟發(fā)誘導式教育的必然結(jié)果??鬃犹貏e強調(diào)“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保ā妒龆罚┘矗翰坏剿嗫嗨妓鞫氩煌〞r,我不去啟發(fā)他,不到他想講而講不明白時,我不去開導他。例舉一個道理而他不能類推出三個道理,我就不再教誨他了??鬃舆€強調(diào)在實行啟發(fā)誘導的基礎(chǔ)上,必須注意循序漸進,即:“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子罕》)這種使學生竭力鉆研,“欲罷不能”的情狀,正是對循循善誘啟發(fā)教育的寫照,在我國教育具有重要地位。
其三,關(guān)于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孔子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教育的內(nèi)容十分廣泛,但他所用的教材多是沿用周代貴族學校所用的六藝,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保ā妒龆罚芭d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保ā短┎罚安粚W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季氏》)由此可見,孔子是以詩、書、禮、樂為普通教材教育學生的。至于“易、春秋”只是在孔子的晚年才進行研究并付諸教學的內(nèi)容,所以孔子說:“五十以學《易》”(《述而》)。也可能因為《易》、《春秋》是比較精深的學科,只有少數(shù)高材生才能學習,所以說“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孔子世家》)。那么,在這些教學內(nèi)容中孔子為重視的是什么呢?從《論語》的許多思想中可以看出,《詩》、《禮》是孔子教學的主要課程。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保ā都臼稀罚罢b《詩》三百,授之以政?!保ā蹲勇贰罚啊对姟啡伲谎砸员沃?,曰‘思無邪’?!保ā稙檎罚┯衷唬骸跋亩Y,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八佾》)“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保ā稙檎罚┻@些思想說明,孔子不僅重視《詩》《禮》的教育,而且重視這些內(nèi)容的總結(jié)挖掘與研究,它對中國古代教育內(nèi)容的豐富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其四,關(guān)于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在孔子看來,進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義禮凈化人們的靈魂,協(xié)調(diào)人們的社會行為之外,其重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具有仁義之心的“仕”、“君子”,以為當時的社會服務(wù),這就是他的“學而優(yōu)則仕”思想(《子張》)。正因如此,當季康子問他的弟子仲由、子貢、冉求能否“從政”的時候,孔子滿口答應(yīng)可以“從政”(《雍也》)。事實上,在孔子七十有二的得意門生中,從政者為數(shù)不少,孔子自身也不反對參政。這說明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養(yǎng)目標與當時的社會需要是相統(tǒng)一的,體現(xiàn)了教育的社會價值。當然,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體現(xiàn)著階級屬性,但作為社會的人,孔子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所倡導的許多思想,本身具有符合人類共性的成分,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應(yīng)予以辯證地分析和揚棄。
[編輯本段]關(guān)于務(wù)政
《論語》中關(guān)于務(wù)政的思想是“學以致用”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對此,《論語》中對務(wù)政的標準也作了具體說明。
1、關(guān)于務(wù)政的對象??鬃诱J為只要懂禮、有道、正直,并具備一定的從政才能的人就可以務(wù)政。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孔子曰:“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問:“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問:“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也就是說,只要人具備一定的參政素質(zhì),諸如果斷、達理、多藝就可以參政。
2、關(guān)于務(wù)政的基本要求和標準。從政者必須勤勉忠誠??鬃釉唬骸熬又疅o倦,行之以忠?!保ā额仠Y》)“先之勞之”,“無倦”(《子路》)。也就是說在位不松弛懈怠,執(zhí)行政令要忠心,要帶頭、勤勉,辦事不要松懈。從政者必須溫良恭儉讓。陳子禽向子貢問道,“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學而》)也就是說孔子來到一國就一定會知道這里的政事,就是因為先生有溫和、善良、恭敬、節(jié)儉、謙讓五種美德。而這五種美德也間接地說明參與國政的道理。有,孔子在談?wù)撪崌t相子產(chǎn)時說:“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正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闭怯捎谧赢a(chǎn)的這種莊重、恭敬、恩惠、道義和美德,才能使他處于鄭國的賢相位置。
3、要言行一致,舉止端莊??鬃釉唬骸把灾倚牛泻V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保ā缎l(wèi)靈公》)也就是說要想使自己的思想主張為他人接受,必須心意誠懇,行為端莊,這樣你的主張就可以行得通了。
4、要眼光遠大,依次而進。子夏當了莒父的縣長,向孔子請教怎樣理政??鬃诱f:“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保ā蹲勇贰罚┘匆笕藗兲幚碚?wù)不要圖快,貪圖眼前利益,圖快反而不能達到預期目的,貪圖小利反而辦不成大事。而應(yīng)眼光放遠,依次而進。另外,孔子還認為在處理政務(wù)時應(yīng)當慎重,要深入實際,多聽多見,了解實情,以免犯錯誤。即所謂“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保ā稙檎罚?BR> [編輯本段]關(guān)于治國與安邦
孔子作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其有關(guān)治國的道理在《論語》中也有重要的位置。概括起來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nèi)容:
1、治國的根本在于“人倫綱?!?。齊景公問孔子怎樣治國,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保ā额仠Y》)即要治理好國家,君主必須像個君主,臣子必須像個臣子,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這一思想雖然反映了孔子的宗法倫理觀念,但在封建社會的歷史條件下,這種倫理綱常確實起到了治理國家的重要作用。事實上,在階級社會里,不論處于什么時代都需要各在其位,各司其職。否則國將不國,政將不政,社會將混亂不堪。那么孔子為什么強調(diào)以“人倫綱?!敝螄??孔子回答子路的問題時作了說明,子路問孔子:“衛(wèi)國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碑斎豢鬃右舱J為,重視倫理綱常的作用也不能脫離禮讓。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里仁》)即用禮讓的精神治理國家,國家就不會有什么問題,人倫綱常的禮才能得以保證。在這里禮讓成為維系人倫綱常的精神紐帶。
2、治國的前提在于君子主要嚴于律己??鬃釉唬骸捌堈渖硪?,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即君主要治理好國家,必須端正自己本身,嚴于要求自己。如果己正,管理國政就不會有什么困難,如果自己不端正,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就不可能去端正別人,其國家也無法治理??鬃舆€ 以舜為例說明君主嚴于律己的重要性??鬃釉唬骸盁o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在孔子看來,真正能從容安靜使天下太平的人大概只有舜吧?那么他做了些什么呢?也不過是莊嚴端正地坐在朝廷上罷了。這里舜的莊嚴端正行為正是他實現(xiàn)太平世道的關(guān)鍵所在。
當然,孔子還認為君主治國除了行為端莊之外,還應(yīng)重視才智禮儀仁德的關(guān)系,這些都是治國不可偏廢的條件。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涖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衛(wèi)靈公》)即靠聰明取得了地位,不能用仁德去保持它,雖然得到了地位,也一定會失去的。靠聰明取得地位,能用仁德保持它,假若不用嚴肅的態(tài)度來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不會尊敬他??柯斆魅〉玫匚唬苡萌实卤Wo它,能用嚴肅的態(tài)度治理百姓,而不用禮義教化人民,那也算不得完善??梢娭卫砗脟覍鞯囊髴?yīng)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另外,孔子還總結(jié)了歷代圣明君主治國的道理,重在寬厚、誠信、勤敏、公允。即:“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有功,公則說?!保ā秷蛟弧罚?BR> 3、治國的基本方法,“選才、富國、育人,立法”??鬃诱J為君主管理國家大事,要處處從大局著眼,重視選拔優(yōu)秀人才。孔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子路》)同時要重視富國,教育民眾。有,孔子到衛(wèi)國去,冉有給他駕車,孔子說:衛(wèi)國的人口真多??!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痹唬骸凹雀灰?,又何加焉?”曰:“教之。”這里孔子強調(diào)在衛(wèi)國這樣一個眾多人口的國家,要治理好它,首先要讓他們富起來,然后使他們再受教育,提高他們的素質(zhì)。另外,孔子也特別重視法制對國家的治理作用。有顏淵請教老師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佞人殆。”借鑒夏、商、周三代的古德,取其精華,舍其糟粕。在這里孔子不僅強調(diào)了法制對治國的重要作用,而且他的古為今用的思想方法也值得今人學習。
4、治國的基本原則,講究信用,愛護人民??鬃诱J為治理好國家,君主一定要重視人品、道德,要講究信用,愛護民眾,這是治國的基本原則。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保ā秾W而》)即治理一個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認真對待政事,并講究信用,取信于民。同時還要節(jié)省儉用,愛護人民,役使人民要不違背農(nóng)時。只有這這樣才能處理好君主與人民的關(guān)系。
總之,《論語》從多種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在學習研究《論語》的過程中,很有必要把《論語》的思想體系化,科學化,更好地理解《論語》中的思想精神。要做到“古為今用”,就要研究《論語》思想的時代價值,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服務(wù)。事實上,作為兩千多年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們今人有許多共同之處,其中的許多思想是當代人的精神和楷模。這說明古代的思想家與我們今天的思想非常接近。當然孔子是人不是神,孔子也有自己的歷史局限性,這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但是,研究孔子重在吸收孔子思想精華,而不是簡單地全盤否定或全盤肯定。
論語值得所有人去學
[編輯本段]關(guān)于中醫(yī)
在《論語·子路》中記述了一段關(guān)于孔子對“恒”德的評價,可以看作圣人對醫(yī)生的道德期望。原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品??!?,“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弊釉唬骸安徽级岩??!?BR> 孔子說,南方人說如果缺少恒的美德,不要做巫師和醫(yī)生。也就是對神、對人的職業(yè),必須有恒卦所示的美德??鬃颖径握撌鲈l(fā)張功耀與聶文濤的爭論。后,聶認為本段落腳點在與恒卦的爻辭,說明是孔子在談?wù)摵阖缘臅r候主動提及的巫醫(yī),這也說明巫醫(yī)在孔子看來不是“怪、力、亂、神”的內(nèi)容。這里可以看到圣人對健康與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