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司法考試刑訴復習:第二審程序的審理

字號:

2014年司法考試刑訴復習:第二審程序的審理
    刑事訴訟法第223條第1款和第2款規(guī)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于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1)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jù)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2)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3)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4)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第二審的審理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開庭審理的方式,另一種是不開庭審理的方式。
    (一)開庭審理的方式和程序
    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223條第1款的規(guī)定,第二審案件必須開庭審理的有四類:(1)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jù)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2)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3)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4)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
    第二審期間,人民檢察院或者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提交新證據(jù)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通知對方查閱、摘抄或者復制。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224條的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或者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公訴案件,同級人民檢察院都應當派員出席法庭??乖V案件,人民檢察院接到開庭通知后不派員出庭,且未說明原因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按人民檢察院撤回抗訴處理,并通知第一審人民法院和當事人。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決定開庭審理后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人民檢察院應當在1個月以內(nèi)查閱完畢。自通知后的第二日。起,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的時間不計人審理期限。檢察人員在審查第一審案巷材料時,應當復核主要證據(jù),可以提訊原審被告人。檢察人員出席第二審法庭前,應當制作訊問被告人,詢問被害人、證人、鑒定人和出示、宣讀、播放證據(jù)計劃,并擬寫答辯提綱。對上訴案件,出庭前應當制作出庭意見。檢察長、檢察員或者經(jīng)檢察長批準代行檢察員職務的助理檢察員出席第二審法庭的任務是:(1)支持抗訴或者聽取上訴人的上訴意見,對原審人民法院作出的錯誤判決或者裁定提出糾正意見;(2)維護原審人民法院正確的判決或者裁定,建議法庭維持原判;(3)維護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利;(4)對法庭審理案件有無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程序的情況制作筆錄;(5)依法從事其他訴訟活動。在法庭審理中,檢察人員應當針對原審判決或者裁定認定事實或適用法律、量刑等方面的問題,以及上訴人的上訴意見,辯護人的辯護意見,訊問被告人,詢問被害人、證人、鑒定人,出示和宣讀證據(jù),并提出意見和進行辯論。
    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上訴、抗訴案件,可以到案件發(fā)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第二審期間,被告人除自行辯護外,還可以繼續(xù)委托第一審辯護人或者另行委托辯護人辯護。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自訴人只對部分被告人的判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只對部分被告人的判決提出抗訴的,其他同案被告人也可以委托辯護人辯護。 二審開庭不是對第一審程序的簡單重復,而是要圍繞第二審程序的任務,采取適合二審特點的開庭審理方式,既要全面審查,又要突出重點。根據(jù)人民法院《解釋》的規(guī)定,開庭審理上訴或者抗訴案件,除參照適用第一審程序的有關規(guī)定外,應當按照下列規(guī)定進行:
    1.法庭調(diào)查階段,審判人員宣讀第一審判決書、裁定書后,上訴案件由上訴人或者辯護人先宣讀上訴狀或者陳述上訴理由,抗訴案件由檢察員宣讀抗訴書;既有上訴又有抗訴的案件,先由檢察員宣讀抗訴書,再由上訴人或者辯護人宣讀上訴狀或者陳述上訴理由。
    2.法庭辯論階段,上訴案件,先由上訴人、辯護人發(fā)言,后由檢察員、訴訟代理人發(fā)言;抗訴案件,先由檢察員、訴訟代理人發(fā)言,后由被告人、辯護人發(fā)言;既有上訴又有抗訴的案件,先由檢察員、訴訟代理人發(fā)言,后由上訴人、辯護人發(fā)言。
    開庭審理上訴、抗訴案件,可以重點圍繞對第一審判決、裁定有爭議的問題或者有疑問的部分進行。根據(jù)案件情況,可以按照下列方式審理:(1)宣讀第一審判決書,可以只宣讀案由、主要事實、證據(jù)名稱和判決主文等;(2)法庭調(diào)查應當重點圍繞對第一審判決提出異議的事實、證據(jù)以及提交的新的證據(jù)等進行;對沒有異議的事實、證據(jù)和情節(jié),可以直接確認;(3)對同案審理案件中未上訴的被告人,未被申請出庭或者人民法院認為沒有必要到庭的,可以不再傳喚到庭;(4)被告人犯有數(shù)罪的案件,對其中事實清楚且無異議的犯罪,可以不在庭審時審理。同案審理的案件,未提出上訴、人民檢察院也未對其判決提出抗訴的被告人要求出庭的,應當準許。出庭的被告人可以參加法庭調(diào)查和辯論。
    (二)不開庭審理的方式和程序
    除刑事訴訟法第223條第1款規(guī)定的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外,可以適用不開庭審理的方式。人民法院《解釋》第318條規(guī)定,對上訴、抗訴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經(jīng)審查,認為原判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或者具有刑事訴訟法第227條規(guī)定的違反法定訴訟程序情形,需要發(fā)回重新審判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采用這種審理方式審理案件,應當遵循以下程序:
    1.合議庭成員共同閱卷,必要時應當提交書面閱卷意見。
    2.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供述和辯解以及對一審裁判的意見。共同犯罪案件,對沒有上訴的被告人也應當訊問。
    3.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4.合議庭評議和宣判。
    經(jīng)過上述程序,合議庭認定的事實與第一審認定的沒有變化,證據(jù)充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即作出相應的處理決定,并予以公開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