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牌屋》里的弗蘭西斯·安德伍德腹黑陰險,追逐權力;《大西洋帝國》里的納吉·湯姆森是禁酒令時代的城市,《行尸走肉》里的瑞克·吉姆是領袖性格的喪尸……這些角色年代身世經歷各不相同,但看起來都是一樣的“炫酷拽”,讓觀眾五迷三道、欲罷不能。不要以為這是多么復雜和高明的事情,《New York》雜志網站上刊登了一篇《美劇編劇指南》,詳細闡述了編寫“炫酷拽”美劇的技巧。美劇腦殘粉們看了倒有點失落:原來“炫酷拽”的規(guī)則這么簡單,追劇都提不起精神了怎么辦?
正值中年+遭遇危機+才華橫溢=男主角
《紙牌屋》中的弗蘭西斯·安德伍德、《絕命毒師》中的“老白”沃爾特·懷特、《國土安全》中的尼古拉斯·布羅迪、《大西洋帝國》中的納吉·湯姆森,他們看起來完全沒有聯(lián)系,但都可以被套進如下的框架中:
一個不太走運、努力與命運抗爭的家伙:他是繁榮大城市定居者的化身,正處于人生的黃金時期,但感覺自己已行將就木或者遭遇重大危機。例如《紙牌屋》里的弗蘭西斯·安德伍德上來就被政客擺了一道,又比如《大西洋帝國》中的納吉·湯姆森發(fā)現(xiàn)自己一手帶大的馬仔居然準備反叛了。
如果主角患上一種奇怪的疾病,觀眾就很容易理解并同情他們。最典型的就是《國土安全》的尼古拉斯·布羅迪有戰(zhàn)斗創(chuàng)傷和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癥,因為他被恐怖分子關押和虐待了八年。
當然不能一直讓男主角這么衰,觀眾才不會喜歡衰人主角。所以,主角得讓人過目不忘,那就是他的才華和技巧。如果一個角色在某方面具有超乎異常的表現(xiàn),觀眾會寬恕他的風流韻事,甚至是謀殺罪行。所以美劇男主角們無一例外地成為所在領域的頂尖高手,會編寫廣告(《廣告狂人》唐·德雷柏)、制造冰毒(《絕命毒師》沃爾特·懷特)、連環(huán)殺人(《嗜血法醫(yī)》德克斯特·摩根)。
這些技巧是美劇的潮,男主角們必須才華橫溢,但并非所向無敵。他會有個對手,對競爭心存恐懼,這會促使他做出更多極端舉動,增加戲劇性。
美國夢+秘密+特殊年代=基礎劇情
美劇里不只有醫(yī)生、警察和律師,還有毒販、黑手黨、國會議員。但他們的基礎劇情其實是最爛俗的“美國夢”。在競爭激烈的資本主義氛圍中,草根主角的劇情就是成長的空間,他們因職業(yè)機緣而和形形色色貪得無厭、爭權奪利的人物相接觸,展現(xiàn)出社會的全貌。再加上一處高度緊張、典型美國式的工作場所,美劇就瞬間高端大氣上檔次地觸及了權力、貪婪、資本主義等宏大命題。不論是發(fā)生在醫(yī)院的《實習醫(yī)生格蕾》,黑手黨傳奇《黑道家族》,都是在這種“美國夢”下展開。
美劇讓人著迷的重要元素是懸疑。但如果你從那種懸疑情緒抽離出來看,這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事情:編劇從不忘記給主角秘密。《國土安全》的開頭布羅迪就帶著親手殺死同伴的秘密回美國,《絕望主婦》開篇就告訴你有個主婦莫名自殺了,她家泳池里可能埋著尸體;《絕命毒師》里的“老白”沃爾特·懷特瞞著家人做冰毒生意。觀眾所能感受到的“人類內心的自身沖突”,就來自這里。秘密也會推動故事發(fā)展:最終配偶會發(fā)現(xiàn)秘密,并將他驅逐出家門,他所剩無幾的一點兒穩(wěn)定被連根拔起。不管他此時此刻躲藏在何處,都將為討論真正的婚姻問題、婚內生活、公共自我以及信任提供一個出發(fā)點。
讓美劇迷們覺得“帶感”的還有特殊的時代:如禁酒令時期的大西洋城(《大西洋帝國》)、六十年代的麥迪遜大道(《廣告狂人》)。這讓觀眾感覺到劇中的時代演進,因此也多了幾分追劇的動力。
強大對手+突發(fā)謀殺=人際關系
讓美劇主角魅力四射的不僅僅是他本身的個性,還有反派的功勞。美劇里的反派規(guī)則是性格復雜多變,比主角更為怪異,動機貌似合理。想一想那些令人生厭的對手,比如《廣告狂人》中的皮特·坎貝爾,為了上位和男主角的秘書上床,偷看男主角扔掉的草稿紙?!洞笪餮蟮蹏分械哪釥柹し锻郀柕鞘秦撠熥凡樗骄平灰椎墓珓諉T,對于黑社會來說,他是反派,對于國家來說,他是忠臣,但這個角色被塑造成了偏執(zhí)狂,以正義之名行傷害之實,反襯出故事主角,那些黑道人士魅力四射的一面。刻畫得最成功的反派角色,甚至會大發(fā)異彩到搶了主角的光。在中國觀眾認知里,的例子就是《越獄》中的T-Bag。
美劇式的人際關系還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惜讓重要角色死掉。死主要角色會讓觀眾神經緊張,說明重大危險即將降臨。宏大而震驚的死亡場景,通常在一季劇集的倒數第二集,讓觀眾對最終回和下一季浮想聯(lián)翩而對劇集忠心耿耿?!稄V告狂人》中的萊因·普萊斯在第五季的倒數第二集上吊自殺,因為他貪污被發(fā)現(xiàn)走投無路;《權力的游戲》中的艾德·史塔克是第一季倒數第二集死的。
美劇爛梗:性、暴力、喜劇
中國的八點檔電視里,女主角失憶,男主角跳崖,惡婆婆逼走好媳婦,渣男一再用弱智伎倆讓小白兔上當,都被觀眾嫌棄為“爛?!?,即俗套常用的招數。但高端大氣的美劇里也有不少爛梗。
性是排名第一的爛梗?!逗诘兰易濉泛汀洞笪餮蟮蹏防锝洺M屏幕都是玉體橫陳,《大愛》里有一夫多妻制,《權力的游戲》里有性虐待,花招百出。更詳細內容不便進一步在雜志上闡述。
其次就是暴力梗。除了《生活大爆炸》這樣的喜劇,幾乎每部大制作美劇都暴力事件扎堆。希區(qū)柯克作品告訴我們,相對于死亡,血腥暴力才是好戲的先期信號。如果在每一集中都編造一出謀殺事件,最終觀眾所能看到的,只是另一部《犯罪現(xiàn)場調查》式警匪片。在長篇電視劇中,暴力事件就是懸念的代名詞。在《絕命毒師》中,格斯·弗令是一名死不悔改的虐待狂,用美工刀割開維克多的喉嚨,震撼的場面暗示著好戲在后面。
很多劇集熱衷于展示尸體以制造氣氛。在《絕命毒師》中,兒童騷擾者的尸體被棄在樹林里。在《大西洋帝國》中,警察伊萊把漢斯的尸體丟下海。在《黑道家族》中,克里斯托弗掩埋了埃米爾。藏匿或丟棄尸體界定了劇中世界的法則:惡有惡報,必須有始有終——事后不僅會真相大白,罪孽也會縈繞于心,令人寢食難 褠。
不管多么凄慘悲涼、宏大敘事的美劇,都不會放棄喜劇梗。在原本暗黑的《絕命毒師》中,索爾·古德曼、貝吉爾和斯基尼·皮特的戲份負責有趣,有助于提亮觀眾的情緒?!稄V告狂人》一直有羅杰的俏皮話和哈利的插科打諢。明明一直在陰謀和謀殺中沉浮的劇集總是三不五時地逗悶子,所以美劇迷們才說“太酷了”。
正值中年+遭遇危機+才華橫溢=男主角
《紙牌屋》中的弗蘭西斯·安德伍德、《絕命毒師》中的“老白”沃爾特·懷特、《國土安全》中的尼古拉斯·布羅迪、《大西洋帝國》中的納吉·湯姆森,他們看起來完全沒有聯(lián)系,但都可以被套進如下的框架中:
一個不太走運、努力與命運抗爭的家伙:他是繁榮大城市定居者的化身,正處于人生的黃金時期,但感覺自己已行將就木或者遭遇重大危機。例如《紙牌屋》里的弗蘭西斯·安德伍德上來就被政客擺了一道,又比如《大西洋帝國》中的納吉·湯姆森發(fā)現(xiàn)自己一手帶大的馬仔居然準備反叛了。
如果主角患上一種奇怪的疾病,觀眾就很容易理解并同情他們。最典型的就是《國土安全》的尼古拉斯·布羅迪有戰(zhàn)斗創(chuàng)傷和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癥,因為他被恐怖分子關押和虐待了八年。
當然不能一直讓男主角這么衰,觀眾才不會喜歡衰人主角。所以,主角得讓人過目不忘,那就是他的才華和技巧。如果一個角色在某方面具有超乎異常的表現(xiàn),觀眾會寬恕他的風流韻事,甚至是謀殺罪行。所以美劇男主角們無一例外地成為所在領域的頂尖高手,會編寫廣告(《廣告狂人》唐·德雷柏)、制造冰毒(《絕命毒師》沃爾特·懷特)、連環(huán)殺人(《嗜血法醫(yī)》德克斯特·摩根)。
這些技巧是美劇的潮,男主角們必須才華橫溢,但并非所向無敵。他會有個對手,對競爭心存恐懼,這會促使他做出更多極端舉動,增加戲劇性。
美國夢+秘密+特殊年代=基礎劇情
美劇里不只有醫(yī)生、警察和律師,還有毒販、黑手黨、國會議員。但他們的基礎劇情其實是最爛俗的“美國夢”。在競爭激烈的資本主義氛圍中,草根主角的劇情就是成長的空間,他們因職業(yè)機緣而和形形色色貪得無厭、爭權奪利的人物相接觸,展現(xiàn)出社會的全貌。再加上一處高度緊張、典型美國式的工作場所,美劇就瞬間高端大氣上檔次地觸及了權力、貪婪、資本主義等宏大命題。不論是發(fā)生在醫(yī)院的《實習醫(yī)生格蕾》,黑手黨傳奇《黑道家族》,都是在這種“美國夢”下展開。
美劇讓人著迷的重要元素是懸疑。但如果你從那種懸疑情緒抽離出來看,這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事情:編劇從不忘記給主角秘密。《國土安全》的開頭布羅迪就帶著親手殺死同伴的秘密回美國,《絕望主婦》開篇就告訴你有個主婦莫名自殺了,她家泳池里可能埋著尸體;《絕命毒師》里的“老白”沃爾特·懷特瞞著家人做冰毒生意。觀眾所能感受到的“人類內心的自身沖突”,就來自這里。秘密也會推動故事發(fā)展:最終配偶會發(fā)現(xiàn)秘密,并將他驅逐出家門,他所剩無幾的一點兒穩(wěn)定被連根拔起。不管他此時此刻躲藏在何處,都將為討論真正的婚姻問題、婚內生活、公共自我以及信任提供一個出發(fā)點。
讓美劇迷們覺得“帶感”的還有特殊的時代:如禁酒令時期的大西洋城(《大西洋帝國》)、六十年代的麥迪遜大道(《廣告狂人》)。這讓觀眾感覺到劇中的時代演進,因此也多了幾分追劇的動力。
強大對手+突發(fā)謀殺=人際關系
讓美劇主角魅力四射的不僅僅是他本身的個性,還有反派的功勞。美劇里的反派規(guī)則是性格復雜多變,比主角更為怪異,動機貌似合理。想一想那些令人生厭的對手,比如《廣告狂人》中的皮特·坎貝爾,為了上位和男主角的秘書上床,偷看男主角扔掉的草稿紙?!洞笪餮蟮蹏分械哪釥柹し锻郀柕鞘秦撠熥凡樗骄平灰椎墓珓諉T,對于黑社會來說,他是反派,對于國家來說,他是忠臣,但這個角色被塑造成了偏執(zhí)狂,以正義之名行傷害之實,反襯出故事主角,那些黑道人士魅力四射的一面。刻畫得最成功的反派角色,甚至會大發(fā)異彩到搶了主角的光。在中國觀眾認知里,的例子就是《越獄》中的T-Bag。
美劇式的人際關系還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惜讓重要角色死掉。死主要角色會讓觀眾神經緊張,說明重大危險即將降臨。宏大而震驚的死亡場景,通常在一季劇集的倒數第二集,讓觀眾對最終回和下一季浮想聯(lián)翩而對劇集忠心耿耿?!稄V告狂人》中的萊因·普萊斯在第五季的倒數第二集上吊自殺,因為他貪污被發(fā)現(xiàn)走投無路;《權力的游戲》中的艾德·史塔克是第一季倒數第二集死的。
美劇爛梗:性、暴力、喜劇
中國的八點檔電視里,女主角失憶,男主角跳崖,惡婆婆逼走好媳婦,渣男一再用弱智伎倆讓小白兔上當,都被觀眾嫌棄為“爛?!?,即俗套常用的招數。但高端大氣的美劇里也有不少爛梗。
性是排名第一的爛梗?!逗诘兰易濉泛汀洞笪餮蟮蹏防锝洺M屏幕都是玉體橫陳,《大愛》里有一夫多妻制,《權力的游戲》里有性虐待,花招百出。更詳細內容不便進一步在雜志上闡述。
其次就是暴力梗。除了《生活大爆炸》這樣的喜劇,幾乎每部大制作美劇都暴力事件扎堆。希區(qū)柯克作品告訴我們,相對于死亡,血腥暴力才是好戲的先期信號。如果在每一集中都編造一出謀殺事件,最終觀眾所能看到的,只是另一部《犯罪現(xiàn)場調查》式警匪片。在長篇電視劇中,暴力事件就是懸念的代名詞。在《絕命毒師》中,格斯·弗令是一名死不悔改的虐待狂,用美工刀割開維克多的喉嚨,震撼的場面暗示著好戲在后面。
很多劇集熱衷于展示尸體以制造氣氛。在《絕命毒師》中,兒童騷擾者的尸體被棄在樹林里。在《大西洋帝國》中,警察伊萊把漢斯的尸體丟下海。在《黑道家族》中,克里斯托弗掩埋了埃米爾。藏匿或丟棄尸體界定了劇中世界的法則:惡有惡報,必須有始有終——事后不僅會真相大白,罪孽也會縈繞于心,令人寢食難 褠。
不管多么凄慘悲涼、宏大敘事的美劇,都不會放棄喜劇梗。在原本暗黑的《絕命毒師》中,索爾·古德曼、貝吉爾和斯基尼·皮特的戲份負責有趣,有助于提亮觀眾的情緒?!稄V告狂人》一直有羅杰的俏皮話和哈利的插科打諢。明明一直在陰謀和謀殺中沉浮的劇集總是三不五時地逗悶子,所以美劇迷們才說“太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