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高二生物暑假作業(yè)習題

字號:

為大家整理的精選高二生物暑假作業(yè)習題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更多最新信息請點擊高二考試網(wǎng)
    一、選擇題(共20題,共40分)
    1.下列結構中有生命的是(  )
    A.脫氧核糖核酸(DNA)   B.生物大分子
    C.獨立的SARS病毒 D.人體的心肌細胞
    答案:D
    解析:生物大分子物質(zhì)有的有生物活性但沒有生命,如脫氧核糖核酸(DNA)、蛋白質(zhì)中的胰島素等,SARS病毒只有依賴于活細胞才能生活,若離開宿主細胞,很短時間內(nèi)(一般為3h)便不能生存,因此獨立的SARS病毒沒有生命。人體的心肌細胞組成人的心臟,心臟的收縮、舒張就是由許多心肌細胞協(xié)作完成的,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心肌細胞是有生命的。
    2.噬菌體、藍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質(zhì)或結構是(  )
    A.細胞壁  B.細胞膜   C.線粒體  D.核酸
    答案:D
    解析:噬菌體無細胞結構,所以噬菌體、藍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質(zhì)或結構是核酸。
    3.下列實驗中,需要使用顯微鏡的是(  )
    A.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B.模擬尿糖的檢測
    C.低溫或化學物質(zhì)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
    D.土壤中大型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答案:C
    解析:染色體位于細胞內(nèi),需要用顯微鏡才可以看到;探究酶的活性的實驗、模擬尿糖的檢測實驗都以顯色反應來指示,可以用肉眼觀察;大型動物類群的豐富度也可以用肉眼來觀察。
    4.(2010·淄博模擬)對于下列各結構在生物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葉綠體 染色體 核膜 核糖體 細胞壁 擬核
    A.菠菜和發(fā)菜體內(nèi)都含有
    B.~在綠藻體內(nèi)都存在
    C.除外其他都在顫藻的體內(nèi)存在
    D.大腸桿菌和藍藻共有的是
    答案:A
    解析:菠菜和綠藻都屬于綠色植物,具有結構~,發(fā)菜和顫藻都屬于藍藻,藍藻是原核生物,具有結構,大腸桿菌也是原核生物,也具有結構。
    5.下列有機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種元素的是(  )
    A.氨基酸 B.核苷酸 C.脫氧核糖  D.磷脂
    答案:C
    解析:考查有機物的元素組成。氨基酸含有C、H、O、N,有的含有S等;核苷酸和磷脂均含有C、H、O、N、P;脫氧核糖屬于五碳糖,只含有C、H、O三種元素。
    6.“樸雪”乳酸亞鐵口服液可以有效地防治人類缺鐵性貧血癥,這是因為其中的Fe2+進入人體后能(  )
    A.調(diào)節(jié)血液的酸堿平衡
    B.調(diào)節(jié)血液的滲透壓
    C.構成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D.促使更多紅細胞的產(chǎn)生
    答案:C
    解析:缺鐵性貧血是由于人體內(nèi)Fe2+供應不足,導致血紅蛋白的合成減少,使血液運輸氧氣的能力降低而出現(xiàn)的一種疾病?!皹阊笨诜阂蚝蠪e2+而能有效地防治人類這一疾病。
    7.(2010·汕頭模擬)下列關于水對生命活動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休眠期的植物,體內(nèi)結合水/自由水的比值通常會下降
    B.細胞內(nèi)自由水含量降低是細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C.癌細胞是一種分裂失控的細胞,其自由水含量較正常細胞要低
    D.細胞內(nèi)的脂肪成分多會使細胞內(nèi)的結合水含量增高
    答案:B
    解析:休眠期的植物,體內(nèi)自由水含量減少,結合水/自由水的比值通常會上升;癌細胞比正常細胞代謝旺盛,其自由水含量較正常細胞要高;脂肪幾乎不親水,細胞內(nèi)的脂肪成分多,會使細胞內(nèi)的結合水含量減少。
    8.同為組成生物體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酪氨酸幾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這種差異的產(chǎn)生取決于(  )
    A.兩者R基團組成的不同 B.兩者的結構完全不同
    C.酪氨酸的氨基多 D.精氨酸的羧基多
    答案:A
    解析:根據(jù)氨基酸的通式,可以看出氨基酸的差別在R基上。
    9.(2009·上海生物)某蛋白質(zhì)由m條肽鏈、n個氨基酸組成。該蛋白質(zhì)至少含有氧原子的個數(shù)是(  )
    A.n-m B.n-2m C.n+m D.n+2m
    答案:C
    解析:考查蛋白質(zhì)的有關計算。該蛋白質(zhì)中含有肽鍵數(shù)為(n-m)個,每個肽鍵(—CO—NH—)含有一個氧原子;m肽鏈至少含有m個游離的羧基(—COOH),因此,該蛋白質(zhì)中至少含有的氧原子的個數(shù)為n-m+2m=n+m。
    10.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染色時先用甲基綠染液,再用吡羅紅染液
    B.用8%的鹽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與蛋白質(zhì)分離,使DNA水解
    C.酒精燈烘干載玻片,可迅速殺死細胞,防止細胞死亡時溶酶體對核酸的破壞
    D.用高倍顯微鏡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呈綠色的染色體和呈紅色的RNA分子
    答案:C
    解析: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實驗,主要是考查實驗材料和操作步驟。解題的時候應該以教材基礎知識為出發(fā)點,進行類比和遷移。①在配制時,首先將吡羅紅甲基綠混合粉劑溶解,最后得到的染色劑中既有甲基綠,又有吡羅紅。②用8%的鹽酸的目的之一是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zhì)分開,利于甲基綠染色,并不是分解DNA,否則就觀察不到DNA的分布狀況。③酒精燈烘干臨時裝片的目的是殺死并固定細胞,否則口腔上皮細胞死亡時,溶酶體中的水解酶會破壞細胞內(nèi)的結構,包括DNA、RNA等。④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zhì)組成的,此實驗中使用鹽酸時已使DNA和蛋白質(zhì)分離,甲基綠染液只能使DNA分子著色,所以觀察不到呈綠色的染色體。
    11.下列物質(zhì)中,在核糖體上合成的一組是(  )
    ①性激素?、谕挥|后膜上的受體?、鄣矸邸、芡僖旱矸勖浮、堇w維素?、抟雀哐撬?BR>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答案:C
    解析:核糖體上合成的物質(zhì)是蛋白質(zhì),突觸后膜上的受體、唾液淀粉酶、胰高血糖素的化學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因此選C。
    12.“黃金搭檔”含多種維生素及鈣、鐵、鋅、硒等礦物質(zhì),因具有改善人體代謝和免疫功能、保障青少年體格和智力正常發(fā)育等保健功能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下面能正確體現(xiàn)其保健作用的敘述是(  )
    A.人體對鈣、鐵、鋅、硒等無機鹽的吸收與水的關系不大
    B.補鐵將有助于缺鐵性貧血及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治療
    C.血鈣過低的成年人會患骨質(zhì)疏松癥、肌肉抽搐等疾病
    D.維生素不是能源物質(zhì),但對生物體的新陳代謝起調(diào)節(jié)作用
    答案:D
    解析:A錯:鈣、鐵、鋅、硒等大多數(shù)無機鹽必須溶解在水中,以離子形式被吸收;B錯:鐮刀型細胞貧血癥不是由缺鐵引起的,而是由基因突變所致的遺傳病;C錯:血鈣過低的成年人會患骨質(zhì)軟化病。
    13.用含32P的磷酸鹽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動物細胞,一段時間后,細胞的結構以及化合物中均具有放射性的是(  )
    ①脫氧核糖?、诤四ぁ、跘TP?、苤尽、蒉D(zhuǎn)運RNA
    A.①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糖類和脂肪不含有P,所以排除①和④。生物膜的成分中有磷脂分子,ATP中含有磷酸基團,RNA中也含有磷酸,所以②③⑤中含有32P。
    14.下列關于物質(zhì)跨膜運輸實例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細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B.水分子進出細胞,取決于細胞內(nèi)外液體的濃度差
    C.小分子物質(zhì)都能通過細胞膜,大分子物質(zhì)則不能
    D.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順相對含量的梯度跨膜運輸?shù)倪^程
    答案:C
    解析:細胞膜等生物膜具有選擇透過性,細胞需要的小分子、離子可以通過細胞膜,而細胞不需要的小分子、離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細胞膜。
    15.下列對生物體中有關化合物的鑒定實驗不正確的是(  )
    選項鑒定對象試劑顏色水浴加熱生物材料 A淀粉碘液藍色無脫色的材料 B還原糖斐林試劑 磚紅色需要含糖量高的白色植物組織 C蛋白質(zhì)雙縮脲試劑紫色需要豆?jié){、牛奶、雞蛋清 DDNA甲基綠綠色不需要口腔上皮細胞 答案:C
    解析:該題考查物質(zhì)鑒定實驗。斐林試劑鑒定還原性糖時需水浴加熱,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zhì)不需加熱。
    16.下列是有關念珠藻的敘述,其中不正確的是(  )
    A.具有與大腸桿菌類似的細胞壁
    B.具有腐生生活習性,可生活在污染嚴重的河溝內(nèi)
    C.在傳宗接代過程中,以DNA傳遞遺傳信息
    D.屬于自養(yǎng)生物,具有凈化水質(zhì)的作用
    答案:B
    解析:念珠藻與大腸桿菌同屬于原核生物,故A、C均正確;念珠藻屬于藍藻,而藍藻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屬于自養(yǎng)生物,故B錯D對。
    17.下列關于生物膜系統(tǒng)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視網(wǎng)膜和角膜是生物膜系統(tǒng)
    B.膜蛋白在細胞膜兩側(cè)呈不對稱分布
    C.大多數(shù)膜蛋白在生物膜中可以運動
    D.生物膜相互協(xié)作,共同完成細胞的生理功能
    答案:A
    解析:生物膜系統(tǒng)由細胞膜、核膜和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組成,視網(wǎng)膜和角膜都由上皮細胞構成。在膜的兩側(cè),蛋白質(zhì)不對稱分布;組成生物膜的磷脂和蛋白質(zhì)分子大都是可以運動的,所以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連續(xù)性,這樣才有利于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8.(2010·青島模擬)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xiàn)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是(  )
    A.動物卵細胞一般比較大,有利于儲存營養(yǎng)供胚胎發(fā)育
    B.變形蟲的伸縮泡能增加膜表面積與體積的比,提高物質(zhì)交換效率
    C.草履蟲出現(xiàn)兩個細胞核保證了正常的核質(zhì)比,有利于生命活動正常進行
    D.控制細胞器進行物質(zhì)合成的基因,主要是通過核孔從細胞核到達細胞質(zhì)的
    答案:D
    解析:基因不能從細胞核中游離出來,只有mRNA才能出來。動物卵細胞一般比較大,儲存較多營養(yǎng),可供胚胎發(fā)育所需。變形蟲的伸縮泡是一種膜結構,可以擴大膜面積,從而使膜面積與體積之比大大增加,提高了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zhì)交換的效率。核質(zhì)比是指一個細胞的核與細胞質(zhì)在量(容積或體積)上的比例,一般來說,細胞核不會隨細胞的體積增大而增大,因此,細胞體積增大,細胞核的“負擔”就會相應增大,生物一般會通過增多細胞核的數(shù)目來維持正常的核質(zhì)比,從而使生命活動正常進行。
    19.(2010·濰坊模擬)磷脂是組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這與磷脂分子的頭部親水、尾部疏水的性質(zhì)有關。某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植物種子細胞以小油滴的方式存油,每個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著,該膜最可能的結構是(  )
    A.由單層磷脂分子構成,磷脂的尾部向著油滴內(nèi)
    B.由單層磷脂分子構成,磷脂的頭部向著油滴內(nèi)
    C.由兩層磷脂分子構成,結構與細胞膜完全相同
    D.由兩層磷脂分子構成,兩層磷脂的頭部相對
    答案:A
    解析:磷脂分子頭部親水,尾部疏水,且油滴內(nèi)部貯油,所以磷脂的尾部向著油滴內(nèi),頭部向著油滴外,由單層磷脂分子構成。
    20.茶樹的葉肉細胞內(nèi)含有一種叫茶多酚的植物堿,可以在茶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氧化的茶多酚可使茶葉變紅。根據(jù)這一原理,人們制作出了綠茶、紅茶、烏龍茶等品種的茶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茶多酚最可能存在于植物細胞的液泡中
    B.可通過高溫使茶多酚氧化酶變性失活來制作綠茶
    C.可通過某種手段提高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使其活性來制作紅茶
    D.茶多酚和茶多酚氧化酶一般不能存在于同一個細胞中
    答案:D
    解析:植物堿主要存在于液泡中,所以茶多酚最可能存在于植物細胞的液泡中;由于高溫可使酶的分子結構遭到破壞,所以在制作綠茶時應快速將溫度提高到一定程度,使茶多酚氧化酶變性失活,茶多酚不被分解,從而保持茶葉鮮綠的顏色;而在制作紅茶時則與其相反。茶多酚氧化酶和茶多酚只有存在于同一個細胞中,才能催化其化學反應。
    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60分)
    21.(12分)下圖所示為生物體內(nèi)的某種物質(zhì),請分析回答:
    (1)A是由________等元素組成的。
    (2)B的名稱叫________,1分子的B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其連接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C所發(fā)生的作用稱為________。
    (4)D、E在細胞中的分布可利用________對細胞進行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其分布。物質(zhì)D被________染成________色,物質(zhì)E被________染成________色。
    答案:(1)C、H、O、N、P
    (2)核苷酸 一分子磷酸 一分子五碳糖 一分子含氮堿基
    (3)脫水縮合
    (4)甲基綠—派洛寧 甲基綠 藍綠 吡羅紅 紅
    22.(9分)(2009·廣東生物)某實驗小組為了探究細胞膜的通透性,將小鼠肝細胞在體外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檢測培養(yǎng)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發(fā)現(xiàn)它們的含量發(fā)生了明顯變化(如下圖)。請回答問題。
    (1)由圖可知,隨培養(yǎng)時間延長,培養(yǎng)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________,尿素含量________。由于在原培養(yǎng)液中沒有尿素,推測其是________的產(chǎn)物。
    (2)培養(yǎng)液中的氨基酸進入細胞后,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過________作用,為細胞提供________。
    (3)轉(zhuǎn)氨酶是肝細胞內(nèi)參與氨基酸分解與合成的一類酶,正常情況下這類酶不會排出胞外,若在細胞培養(yǎng)液中檢測到該類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1)和(3)可初步判斷,細胞膜對物質(zhì)的轉(zhuǎn)運具有________的特性。
    答案:(1)降低 增加 細胞代謝(代謝)
    (2)作為蛋白質(zhì)合成的原料 呼吸(分解) 能量(ATP)
    (3)肝細胞膜受損(或細胞裂解)
    (4)選擇透過(選擇通透)
    解析:(1)由圖可知,隨培養(yǎng)時間延長,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下降,尿素含量上升,尿素是細胞代謝的產(chǎn)物。(2)氨基酸進入細胞后,主要用來合成蛋白質(zhì),被選擇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過呼吸作用,為細胞提供能量。(3)肝臟受損,細胞膜通透性增大會使轉(zhuǎn)氨酶排到細胞外。(4)由(1)(3)看出,細胞膜能控制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排出尿素,而轉(zhuǎn)氨酶保留在細胞內(nèi),因此,細胞膜對物質(zhì)的轉(zhuǎn)運具有選擇透過性。
    23.(8分)下圖中甲、乙分別表示高等植物細胞和高等動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2、4、6、9等一些結構共同構成了細胞的________系統(tǒng),其中結構2在細胞與環(huán)境之間進行________、________和信息傳遞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2)與自然界中碳循環(huán)直接相關的細胞器是________(填編號);能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的細胞器有________(填編號)。
    (3)如果乙細胞屬于人的效應B細胞和鼠的骨髓瘤細胞融合后的雜交瘤細胞,則該雜交瘤細胞從培養(yǎng)基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中甲、乙細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細胞器是[  ]________。
    答案:(1)生物膜 物質(zhì)運輸 能量交換
    (2)6和8 5、6、8
    (3)主動運輸
    (4)7 高爾基體
    解析:圖甲是植物細胞模式圖,圖乙是動物細胞模式圖。細胞中的所有具有膜結構的細胞結構組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與碳循環(huán)直接相關的細胞器是葉綠體與線粒體;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可以進行堿基互補配對;動植物細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
    24.(16分)(2010·南昌模擬)下圖表示細胞內(nèi)蛋白質(zhì)合成后的去向和定位,其中①—⑦表示細胞結構,甲—丁表示結構中的物質(zhì)。請據(jù)圖回答:
    (1)①—⑦中,具有雙層膜的是________(填序號),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結構是________(填序號)。
    (2)結構⑥⑦中,能增加膜面積的結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
    (3)結構①中進行的過程是________,甲表示的物質(zhì)是________。
    (4)能進行DNA復制和轉(zhuǎn)錄的結構有________。
    (5)若圖左側(cè)表示胰島B細胞合成、分泌胰島素的過程,則乙、丙、丁三種物質(zhì)中最可能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是________。
    答案:(1)⑤⑥⑦?、?BR>    (2)類囊體(囊狀結構或基粒) 嵴(或內(nèi)膜)
    (3)翻譯(或蛋白質(zhì)合成) mRNA
    (4)⑤⑥⑦
    (5)丁
    解析:(1)由圖示可知,⑤⑥⑦為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有雙層膜結構:①為核糖體,無膜結構,不含磷脂。(2)⑥中葉綠體類囊體(囊狀結構或基粒)由多層囊狀結構薄膜構成,⑦中內(nèi)膜向內(nèi)折疊形成嵴,都增加了細胞內(nèi)膜面積,有利于各種化學反應的順利進行。(3)蛋白質(zhì)是在核糖體上以mRNA為模板,進行翻譯過程合成的。(4)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中含有遺傳物質(zhì),能夠通過DNA的復制和轉(zhuǎn)錄、翻譯合成蛋白質(zhì)。(5)胰島素在核糖體上合
    成,經(jīng)過內(nèi)質(zhì)網(wǎng)、高爾基體的運輸、加工,成為成熟的蛋白質(zhì)分泌到細胞外,才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25.(15分)低溫和高溫會導致植物細胞被傷害,為了探究高溫和低溫對小麥的傷害,請完成下列實驗設計方案并回答相關問題。
    (1)實驗原理:
    當植物組織受到不良條件,如高溫、低溫等的影響時,常能傷害原生質(zhì)的結構而使膜的通透性增大,結果細胞內(nèi)含物會有不同程度的外滲,使外部溶液的電導度增大,電導度的大小可以用電導儀進行檢測(電導儀非常靈敏,各種雜質(zhì)以及溫度都會影響測量結果,從而帶來實驗誤差),透性變化愈大,表示受傷愈重,抗逆性愈弱。
    (2)實驗材料:小麥幼苗
    (3)儀器與藥品:電導儀、冰水、水浴鍋、燒杯、量筒、洗瓶、濾紙、蒸餾水等
    (4)分析變量:
    自變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變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實驗步驟:
    第一步:取小麥幼苗30株,去除殘留胚乳,用蒸餾水反復沖洗三次;
    第二步:取四只小燒杯,分別加入20 mL蒸餾水,編號為了1、2、3、4號;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答問題:
    ①實驗的第一步中去除殘留胚乳,并用蒸餾水沖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空氣中的CO2會溶解于蒸餾水中,從而給實驗帶來誤差。在你設計的實驗中,為了校正這種因素帶來的誤差,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溫度 外界溶液的電導度(或膜的透性)
    (5)第三步:每10株置于1、2、3號小燒杯中,4號作為空白對照;第四步:1號小燒杯置于冰水水浴中;2號小燒杯置于室溫下;3號小燒杯置于45 ℃的恒溫水浴中;第五步:40分鐘后取出,并去除小燒杯中的幼苗,使小燒杯中的溶液恢復至室溫;第六步:用電導儀測量溶液的電導度,并記錄實驗結果。
    (6)①防止殘留胚乳及幼苗外雜質(zhì)干擾實驗結果?、谠O計不放小麥幼苗的空白對照
    解析:實驗中人為改變的變量,稱為自變量;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量,稱為因變量;在實驗中加強對無關變量的控制以增加實驗的科學性,另外,每組中小麥幼苗的數(shù)量盡量要多,以減少實驗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