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運動觀是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部分經??疾榈闹R點。運動觀中,尤其是物質和運動的關系,運動和靜止的關系是考研政治哲學部分的重點。從歷年的考試來看,主要考察選擇題。2015屆的考生一定要重視這個知識點。萬學海文老師針對物質和運動的關系、運動和靜止的關系、物質運動和時間、空間的關系等方面為大家一一梳理。
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物質既是運動的又是靜止的,物質是在時間、空間中實現(xiàn)其存在和發(fā)展的。
一、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物質是指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間的一切變化和過程。
物質和運動是相互依賴、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物質離不開運動,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任何物質都處于運動之中。另一方面,運動也離不開物質,任何運動都需要主體,而物質是一切運動變化和發(fā)展過程的承擔者。
既要反對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的錯誤,也要反對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錯誤。
二、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靜止是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的穩(wěn)定狀態(tài),包括空間的相對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質暫時未變這樣兩種運動的特殊狀態(tài)。承認相對靜止對于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有重要意義。一方面,相對靜止是衡量該運動的尺度。隻有承認相對靜止的存在,才能說明某一運動是什麼事物的運動和什麼形式的運動。另一方面,相對靜止使事物具有確定的形態(tài)和性質,人們才能把它們區(qū)別開來,從而認識和利用不同質的事物。
運動與靜止是辯証統(tǒng)一的關系。一方面,它們相互區(qū)別,這表現(xiàn)在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而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另一方面,它們還密切聯(lián)系,相互滲透,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無條件的絕對運動和有條件的相對靜止構成了事物的矛盾運動。
堅決反對兩種錯誤:一種是夸大運動否認靜止的相對主義詭辯論的錯誤﹔另一種是夸大靜止否認運動的形而上學不變論的錯誤。
三、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的關系
時間與空間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其中時間是物質運動的持續(xù)性和順序性,空間是物質存在的廣延性和伸張性。時間具有客觀性和一維性,或不可逆性的特點,空間具有客觀性和三維性的特點。
時空與物質運動是相互依賴、辯証統(tǒng)一的關系。一方面,物質運動離不開時間空間﹔另一方面,時間和空間也不能脫離物質的運動,離開物質運動的“純粹”時間和空間也是無法存在的。
時空既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時空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個具體事物都要佔據(jù)有限的空間,都要經歷有限的時間,而時空的無限性則是指整個宇宙在時間的持續(xù)性上無始無終,在空間的伸展性上無邊無際。
時空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時空的絕對性是指時空的客觀性,時間空間作為物質的存在方式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時空的相對性是指具體事物時空的特性是可變的,人們關于時間空間的觀念也是變化發(fā)展的。
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把概念靈活運用,切記死記硬背。在考前的這段時間,多做題,多訓練,拓展自己對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