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廣東廣州小升初行可參考以下標準

字號:

不少參加過“行”的家長認為,“行”實際上就是參觀校園,另加聽一場講座,完了機構拼命叫你報班。許多家長抱著極大的熱忱前去,但收獲只有一點點。參加“行”到底該如何做,才能收獲大?我們力圖找出一些標準,給家長們提供一些參考,但事實上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關心的東西、每個人的審美標準不同,家長們不妨參考以下的標準,總結歸納出適合孩子自身情況的標準。
    從素質的角度,可參考以下十個標準
    (注:以下十個標準來自“我們家的小升初故事”征文比賽一等獎獲得者斗爹的《小升初》一文)
    1、你們下午幾點鐘上完課?下午課后到晚飯前有多少時間?這段時間學生都做些什么?
    2.每天有體育運動的時間嗎?什么時候,多長時間?
    3.你在校每天需要花多長時間完成當天的作業(yè)?周末需要花多長時間完成周五布置的作業(yè)?節(jié)假日之前,布置的作業(yè)會特別多嗎?寒假作業(yè)和暑假作業(yè)多嗎?
    4.你每天有時間看課外書嗎?多長時間?
    5.你覺得學習壓力大嗎? 這種壓力來自哪里?你的同學們覺得壓力大嗎?
    6.你們有設置重點班嗎?普通班和重點班學生是否可以流動?
    7.你們有外教口語課嗎?一周多少節(jié)?是否開設第二外語?多少課時,都有哪幾種語言?
    8.你覺得自己經過一年的學習,主要的進步在哪些方面?是哪些因素推動你取得了這些進步?
    9.你覺得這個學校衡量優(yōu)秀學生的標準是什么?
    10.你覺得在這里學習開心嗎?
    從應試的角度,可參考以下十個標準
    一看: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的好差,體現在細節(jié)。你去看教室,不妨看看教室的布置,去看宿舍,不妨看看被子有沒有疊,地干不干凈。有一個家長甚至是被學校的洗手間“征服”了的。
    二看:校長理念。
    這可差別大了,有些校長是公校退體的,有些校長是公校體系內的,有些校長是從民校一步步上來的,每個人的風格都不一樣。行時,如果有機會,聊上幾句,你就知道有沒有眼緣了。
    三看:校風學風。
    校風與學風是無形的,卻又是有形的。這一點,你可以從學生見到老師和校長的表現中看出,還可以從學校的張貼標語、評比分數、各式海報中看出。簡單的方式是問一問上屆家長。
    四看:師資力量。
    同樣分數的學生,在此校,老師是這樣做的,在彼校,老師是那樣做的,兩種做法的差別直接導致了學生未來進入高中有沒有后勁。以“作業(yè)”為例,為什么有的民校作業(yè)超多,學生就差沒累死,而有的民校精挑細選,控制作業(yè)量,甚至作業(yè)都是老師自己編制的,這其實就是老師的差別,教學方式的差別,大而言之是學風的差別。
    五看:分班情況。
    有的民校是不分重點班的,但有的民校是分重點班與普通班的,重點班的叫法各不相同,有的是奧班、有的是基地班、有的是實驗班、有的是院士班等。
    六看:中考成績。
    許多民校的中考成績都很漂亮,平均分都很高,公辦學校都很難相比。但家長不應該僅僅了解這些,還應該問問學生未來的高中出路都是哪些學校,年級排名倒數20%的學生,終可以去到什么學校。
    七看:升學政策。
    這里指的是中考。雖然廣州中考相對公平,但民校還是有一些“小政策”的,比如有的民校有創(chuàng)新班,學生可以直升高中本部,有的民校前多少名可以簽約進高中重點班。
    八看:外語能力。
    雖然中考很重要,但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一門外語能力,尤其是學習一門第二外語,也相當重要,這個,可以跟你未來的視野有關,也可能跟你的人生幸福指數有關。
    九看:面試政策。
    明年小升初采取面談招生,如何面,如何談,如何報名?各校的具體做法怎樣?這些都是行的必問的政策問題。
    十看:報考細節(jié)。
    比如住宿與走讀,比如有無廣州戶口,比如2016年指標到校的影響,比如學費,比如獎學金,比如特長生等等。找張紙,列一列,行時,逐條問,才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