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古典小說:緹縈救父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提供的《兒童古典小說:緹縈救父》,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

    緹縈者,奇女子也,生于漢文帝前十三年。 因贖父刑罪而名傳,略載于二十四孝,又見〈資治通鑒漢紀(jì)〉–齊太倉令淳于意有罪,詔獄逮系長安,其少女緹縈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今坐法當(dāng)刑,妾傷夫死不可復(fù)生,刑者不可復(fù)屬,雖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繇(同由)也。妾愿沒入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自新」…天子憐其意,竟赦免之。
    夫「孝」之定義廣也,緹縈所為「孝」之意義大矣。 蓋古人有過,教未施而刑已加焉,上位者以好惡斷案,輕者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倘幸身免,非殘即廢(今而言屬極重度肢障者)。 甚者有不可罹之憂患,夷全家、滅三族,至困厄流離以死者,不可勝數(shù)。 例有司馬遷上諫漢武帝誤判李陵降匈奴(應(yīng)為李緒之誤),因觸怒武帝而遭肉刑(腌割生殖器)之罰,(李陵知全家被夷后,終降于匈奴),嗣后漢武帝悔聽訛言,即復(fù)其太史令職,惜刑先至體已不全矣。
    今緹縈為贖父刑罪而上書請愿,不顧個人死生之危急,僅存救父之善念,方其用心與力之勞,無異眾志成城之膽量。 噫! 古之孝者其不可憑也蓋如此,今為人子女者,坐而言孝,孝未躬親,又豈知緹縈者必有所恃,而冀其能幸免于難,誠皆可悲也。
    方今社會何病哉! 孝始不立,事終不成。 惟其不立,尊親敬長漸隳,倫理道德敗壞;惟其不成,頹廢慵懶成風(fēng),名利爭奪未休。 直言之,不患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莫患孝之不及,而應(yīng)慮悖孝之根如風(fēng)吹草長,相沿成習(xí)。 吾人以為「孝」好發(fā)于貧窮潦倒、相依為命、凝親聚情之家,君不見二十四孝者皆粗工勞碌、布衣散發(fā)、純樸憨厚之人;而「悖孝」常犯于詭譎*詐、忘恩負(fù)義、名利爭奪之族,例有隋煬帝弒父殺兄以奪帝位,頃亦有新聞報導(dǎo),眾子女為遺產(chǎn)之爭而有控母告官之舉云。
    夫「孝」之流最清淺,若水濺濺鳴石澗,不擇時皆可出,蓋求孝得孝,吾欲孝,斯孝至矣,惟「久病無孝子」,豈無例外之例? 夫「悖孝」之潮最污濁,若水汾汾冒沙灘,不擇地皆可現(xiàn),雖日有孝心,月有孝意,年有孝念,或因婆媳不合、工作繁忙,兼有千山萬水之隔,歉無法躬身事親。 噫! 曷斯人也而有斯疾,「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矣。
    孝經(jīng)云:「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又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棺銥楝F(xiàn)今為人子女者警惕之至理名言,諸君其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