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推薦:二級建造師考試時間 | 準考證打印時間 | 考試真題 | 模擬試題 | 考試大綱
2K320100 城市橋梁工程施工質(zhì)量控制 P200
1、常見的鉆孔(包括清孔時)質(zhì)量事故的原因及處理
(1)擴孔和坍孔
發(fā)生的原因相同,輕則為擴孔,重則為坍孔。①.鉆孔過快
②.泥漿太稀
③.斜提桿
常用預防措施:①.控制進尺速度、②.選用適用護壁泥漿、③.保證孔內(nèi)必要水頭、④.避免觸及和沖刷孔壁等??變?nèi)局部坍塌而擴孔,鉆孔仍能達到設計深度則不必處理;孔內(nèi)坍塌,回填砂和黏質(zhì)土(或砂礫和黃土)混合物到坍孔處以上 1~2m,如坍孔嚴重應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積密實后再鉆。
(2) 鉆孔偏斜
產(chǎn)生的原因:
①.鉆頭受到側(cè)向力;(鉆的上松下緊)在軟硬交界處鉆壓放低,鉆速放慢
②.擴孔處鉆頭擺向一方;換鉆桿、換接頭
③.鉆桿彎曲、接頭不正;
④.鉆機底座未安置水平或位移。鉆機下面換基礎,在原土基上鋪碎石
鉆孔偏斜后,應查明偏斜情況。一般可在偏斜處吊住鉆頭上下反復掃孔,使鉆孔正直。偏斜嚴重時應回填砂黏土到偏斜處,待回填物沉積密實后再鉆。
(3)鉆孔漏漿
造成鉆孔漏漿的原因有泥漿稀、護筒制作埋置不良、水頭過高等
2、灌注水下混凝土質(zhì)量事故的預防及處理
(1)導管進水原因
①.首批混凝土儲量不足,或雖然混凝土儲量已夠,但導管底口距孔底的間距過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沒導管底口,以致泥水從底口進入。
②.導管接頭不嚴,或焊縫破裂。
③.導管提升過猛,或測深出錯。
(2)卡管(混凝土未配好,在管內(nèi)凝固了)
1)初灌時隔水栓卡管;
2)機械發(fā)生故障或其他原因使混凝土在導管內(nèi)停留時間過久,或灌注時間持續(xù)過長,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經(jīng)初凝,當灌注時間已久,孔內(nèi)首批混凝土已初凝,導管內(nèi)又堵塞有混凝土,此時應將導管拔出,重新安設鉆機,利用較小鉆頭將鋼筋籠以內(nèi)的混凝土鉆挖吸出,用沖抓錐將鋼筋骨架逐一拔出。然后以黏土摻砂礫填塞井孔,待沉實后重新鉆孔成樁。
(3)坍孔
坍孔原因:可能是護筒底腳周圍漏水,孔內(nèi)水位降低,護筒周圍堆放重物或機械振動
發(fā)生坍孔后,應查明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如保持或加大水頭、移開重物、排除振動等,防止繼續(xù)坍孔。(坍的輕)用吸泥機吸出坍人孔中的泥土;如不繼續(xù)坍孔,可恢復正常灌注。如坍孔仍不停止,坍塌部位較深,宜將導管拔出,將混凝土鉆開抓出,同時將鋼筋抓出,只求保存孔位,再以黏土摻砂礫回填,待回填土沉實時機成熟后,重新鉆孔成樁。
(4)埋管
導管無法拔出稱為埋管,其原因是:①.導管埋入混凝土過深,或②.導管內(nèi)外混凝土已初凝使導管與混凝土間摩擦阻力過大,或因③.提管過猛將導管拉斷。
預防方法:嚴格控制埋管深度不得超過6~8m。(正常2~6m)
(5)鋼筋籠上升
為了防止鋼筋籠上升,當導管底口低于鋼筋籠底部 3m 至高于鋼筋籠底 1m之間,且混凝土表面在鋼筋籠底部上下 1m 之間時,應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
(6)灌短樁頭:超灌
(7)樁身夾泥、斷樁:清孔不徹底,或灌注時間過長,首批混凝土已初凝,流動性降低,續(xù)灌的混凝土沖破頂層而上升,因而也會在兩層混凝土中夾有泥漿渣土,甚至全樁夾有泥漿渣土形成斷樁
2K320100 城市橋梁工程施工質(zhì)量控制 P200
1、常見的鉆孔(包括清孔時)質(zhì)量事故的原因及處理
(1)擴孔和坍孔
發(fā)生的原因相同,輕則為擴孔,重則為坍孔。①.鉆孔過快
②.泥漿太稀
③.斜提桿
常用預防措施:①.控制進尺速度、②.選用適用護壁泥漿、③.保證孔內(nèi)必要水頭、④.避免觸及和沖刷孔壁等??變?nèi)局部坍塌而擴孔,鉆孔仍能達到設計深度則不必處理;孔內(nèi)坍塌,回填砂和黏質(zhì)土(或砂礫和黃土)混合物到坍孔處以上 1~2m,如坍孔嚴重應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積密實后再鉆。
(2) 鉆孔偏斜
產(chǎn)生的原因:
①.鉆頭受到側(cè)向力;(鉆的上松下緊)在軟硬交界處鉆壓放低,鉆速放慢
②.擴孔處鉆頭擺向一方;換鉆桿、換接頭
③.鉆桿彎曲、接頭不正;
④.鉆機底座未安置水平或位移。鉆機下面換基礎,在原土基上鋪碎石
鉆孔偏斜后,應查明偏斜情況。一般可在偏斜處吊住鉆頭上下反復掃孔,使鉆孔正直。偏斜嚴重時應回填砂黏土到偏斜處,待回填物沉積密實后再鉆。
(3)鉆孔漏漿
造成鉆孔漏漿的原因有泥漿稀、護筒制作埋置不良、水頭過高等
2、灌注水下混凝土質(zhì)量事故的預防及處理
(1)導管進水原因
①.首批混凝土儲量不足,或雖然混凝土儲量已夠,但導管底口距孔底的間距過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沒導管底口,以致泥水從底口進入。
②.導管接頭不嚴,或焊縫破裂。
③.導管提升過猛,或測深出錯。
(2)卡管(混凝土未配好,在管內(nèi)凝固了)
1)初灌時隔水栓卡管;
2)機械發(fā)生故障或其他原因使混凝土在導管內(nèi)停留時間過久,或灌注時間持續(xù)過長,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經(jīng)初凝,當灌注時間已久,孔內(nèi)首批混凝土已初凝,導管內(nèi)又堵塞有混凝土,此時應將導管拔出,重新安設鉆機,利用較小鉆頭將鋼筋籠以內(nèi)的混凝土鉆挖吸出,用沖抓錐將鋼筋骨架逐一拔出。然后以黏土摻砂礫填塞井孔,待沉實后重新鉆孔成樁。
(3)坍孔
坍孔原因:可能是護筒底腳周圍漏水,孔內(nèi)水位降低,護筒周圍堆放重物或機械振動
發(fā)生坍孔后,應查明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如保持或加大水頭、移開重物、排除振動等,防止繼續(xù)坍孔。(坍的輕)用吸泥機吸出坍人孔中的泥土;如不繼續(xù)坍孔,可恢復正常灌注。如坍孔仍不停止,坍塌部位較深,宜將導管拔出,將混凝土鉆開抓出,同時將鋼筋抓出,只求保存孔位,再以黏土摻砂礫回填,待回填土沉實時機成熟后,重新鉆孔成樁。
(4)埋管
導管無法拔出稱為埋管,其原因是:①.導管埋入混凝土過深,或②.導管內(nèi)外混凝土已初凝使導管與混凝土間摩擦阻力過大,或因③.提管過猛將導管拉斷。
預防方法:嚴格控制埋管深度不得超過6~8m。(正常2~6m)
(5)鋼筋籠上升
為了防止鋼筋籠上升,當導管底口低于鋼筋籠底部 3m 至高于鋼筋籠底 1m之間,且混凝土表面在鋼筋籠底部上下 1m 之間時,應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
(6)灌短樁頭:超灌
(7)樁身夾泥、斷樁:清孔不徹底,或灌注時間過長,首批混凝土已初凝,流動性降低,續(xù)灌的混凝土沖破頂層而上升,因而也會在兩層混凝土中夾有泥漿渣土,甚至全樁夾有泥漿渣土形成斷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