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作答綜合分析題如何做到條理清晰

字號:


    中公網(wǎng)校整理:201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已經(jīng)進入了緊張的備考期,如何能在筆試中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請看中公網(wǎng)校整理的筆試技巧。
    綜合分析能力是申論必考的能力和核心精神,也是作答綜合分析題的整體要求。綜合分析類試題,常出現(xiàn)的作答要求為:條理清晰、觀點明確、分析合理。這三點是作答綜合分析類試題過程中貫徹始終的要求,對作答題目具有指導性意義。
    申論考試作答準確的前提是審清題意,然而大多數(shù)考生沒有理解“條理清楚”這一作答要求,很多人把“條理清晰”這個詞理解得很簡單,結果導致嚴重失分。因此本文就來分析實現(xiàn)綜合分析類試題中條理清晰這一要求的技巧。
     一、常見誤區(qū)
    條理清晰,就是要求考生在形成答案的過程中要做到有條有理、層次分明。很多考生把“條理清晰”這個詞理解得很簡單,作答時只是把答案分成幾個部分:
    “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首先……其次……再次……后……”
    大部分考生認為,這已經(jīng)叫條理清晰了。舉個例子:
    題目:結合“給定資料10東梁煤礦被低價轉讓”這一事例,指出煤炭資源整合應從中吸取哪些教訓?(25分)
    要求:概括準確,條理清楚,具有針對性。300字以內。
    考生答案:一是在煤礦權屬、企業(yè)性質存在爭議的情況下進行改制轉讓“確有不妥”;二是應由專業(yè)機構進行評估;三是要區(qū)分實物資產(chǎn)和無形資產(chǎn);四是不按市場規(guī)律辦事是不行的;五是要發(fā)揮媒體的監(jiān)督作用,要在陽光下操作。
    誤區(qū):對“條理清楚”的要求理解不深,作答中忽視對結構的考慮,盡管答案要點采得很準、很全面,但是,在命題人看來,這不算條理清晰,自然拿不到結構分。
     二、如何實現(xiàn)條理清晰
    第一步查找出來的要點不能直接作為答案,還要將要點進行區(qū)分,尋找它們之間的內在邏輯,并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來書寫答案。中公教育專家認為,具體可以從兩方面體現(xiàn):
    (一)條理清晰之結構清晰
    從結構上來說,條理清晰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根據(jù)具體情況,答案按照“總—分”、“總—分—總”、“宏觀—微觀”、“總體—具體”、“是什么— 為什么—怎么做”或者時間順序等結構進行組織,以體現(xiàn)邏輯層次。二是使用能夠區(qū)分層次的詞匯:首先……,其次……,再次……,后……;一是……,二是……,三是……,四是……等。
    (二)條理清晰之內容清晰
    從內容上來說,條理清晰指的是一種邏輯思維。條理清晰主要是層次分明,有條有理。條理在一定程度上呈現(xiàn)了考生的邏輯和思路。申論考試中綜合分析類試題越來越重視考生的邏輯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因此考生應重視。
    考生在形成答案的過程中要仔細斟酌,保證在落筆之前就已完成了對要點的加工整合。如果邏輯混亂,形成的答案也將雜亂無章。
    就上面那道例題而言,考生答案的第一點和第四點事實上是從宏觀角度談的教訓,余下三點則是從微觀角度談的教訓。所以,這道題目,我們可以按照“宏觀→微觀”加“總→分”的結構組織答案如下。
      【參考答案】
    從東梁煤礦被低價轉讓這一事例中我們可以得到的教訓應從宏觀、微觀兩個層面來看:【總】
    一、宏觀上看,我們得到的教訓是:【分】
    1.不按市場規(guī)律辦事是不行的。
    2.在煤礦權屬、企業(yè)性質存在爭議的情況下進行改制轉讓“確有不妥”。
    二、微觀上看,我們得到的教訓是:【分】
    1.應由專業(yè)機構進行評估。
    2.要區(qū)分實物資產(chǎn)和無形資產(chǎn)。
    3.要發(fā)揮媒體的監(jiān)督作用,要在陽光下操作。
    不僅要找全要點,更把要點間的邏輯關系總結出來,如此才是真正地做到條理清晰,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形式上。
    考生要達到條理清晰的要求,不僅要依賴于作答方法的熟練程度,還要有敏銳的思考能力和洞察能力,以及日常注意積累信息量。因此,考生要堅持長期的知識積累和實踐,并多爭取實踐的機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效提升綜合分析的能力。
    以上內容就是申論綜合分析如何實現(xiàn)條理清晰的技巧分析,希望各位備考申論的考生能夠重視培養(yǎng)和提升。綜合分析題是一種相對較難把握的題型,但也是一種容易突破低分瓶頸的題型。中公網(wǎng)校專家提醒各位考生要認真復習,掌握其中的關鍵,成功躍過條理清晰這道溝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