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0年10月自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試題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浙江省2010年10月自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試題》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閱讀!
    浙江省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試題
    課程代碼:0332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主張“熟讀精思”,“虛心涵泳”的教育家是( )
    A.王夫之 B.韓愈
    C.孟子 D.朱熹
    2.屬于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的是( )
    A.思想品德 B.語文能力
    C.審美情趣 D.思維能力
    3.葉圣陶先生說:“有了課本或選文,然后養(yǎng)成、培植、訓練的工作得以著手”,這句話說明了語文教材是( )
    A.學生學習語文的憑借 B.是課程目標的載體
    C.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載體 D.構(gòu)成語文課程的基本要素之一
    4.南京師范學院附屬小學的斯霞老師是下列哪種識字寫字教學實驗的嘗試者?( )
    A.注音識字實驗 B.電腦識字實驗
    C.韻語識字實驗 D.分散識字實驗
    5.下列屬于當代閱讀教學經(jīng)驗的一項是( )
    A.情境教學 B.學思結(jié)合
    C.博覽群書 D.熟讀成誦
    6.前蘇聯(lián)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和聶恰耶娃把小學的作文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具體形象的記敘文,第二類是看圖作文和聽音樂作文,第三類是讀書筆記。此寫作序列類型屬于( )
    A.語言交際功能型 B.寫作能力型
    C.心理能力型 D.科際聯(lián)系型
    7.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停滯期是( )
    A.從2000年至今 B.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C.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 D.民國初年至20世紀50年代
    8.從課程標準看,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目標更加靈活而有彈性,既具有導向性又具有延展性,由此看來,綜合性學習( )
    A.有利于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B.打破了傳統(tǒng)的封閉型的語文教學模式
    C.革除了過去單純依賴教師傳授知識的弊端
    D.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生成和發(fā)展
    9.“通過相互比照評定一篇作文在某一批作文中相對地位的評定方法”屬于( )
    A.參照量表法 B.整體評價法
    C.分項評定法 D.九堆評分法
    10.“編碼體系”、“圖式記錄”屬于( )
    A.語文課堂觀察研究 B.語文教學個案研究
    C.語文教學調(diào)查研究 D.語文教學實驗研究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1.《四書》指的是《大學》、《___________》、《論語》和《孟子》。
    2.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1-2年級叫“寫話”,3-6年級叫“___________”。
    3.秦代蒙學識字讀本《蒼頡篇》上承《史籀篇》,下啟《___________》等,開蒙童漢字讀本編排體系之先河,影響著后世二千余年的識字教材的編寫。
    4.一種學習活動,它既有利于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又是一種審美活動,還是鞏固識字的有效手段,這種學習活動叫___________。
    5.閱讀理解的三種代表性觀點是“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以及___________模式。
    6.作文教學的弊端表現(xiàn)在:阻礙學生思想品德素養(yǎng)的提高;阻礙學生科學文化素質(zhì)的提高;阻礙學生___________素質(zhì)的提高。
    7.口語交際教學的___________主要包括語意教學和語境教學。
    8.綜合性學習教學計劃制訂應(yīng)做到:第一,要按學段或?qū)W年來制訂,至少要按___________來制訂;第二,綜合性學習一般采用“主題學習”的形式。
    9.一個完整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后一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是___________。
    10.語文教學的個案研究主要包括特殊學生的個案研究和___________個案研究兩大類。
    三、判斷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判斷下列各題,正確的在題后括號內(nèi)打“√”,錯的打“×”。
    1.語文科的“語”字是辛亥革命的產(chǎn)物。( )
    2.語感的培養(yǎng)是語文學科人文性的著眼點和歸宿處。( )
    3.閱讀、識字、聽說、作文合一,這是我國解放后教材編寫的基本格局。( )
    4.我國古代的識字教學從來就是伴隨著統(tǒng)治階級的道德倫理教育一起進行的。( )
    5.魯迅曾尖銳地指出,現(xiàn)代不少學校是所讀非書,無書可讀,不許讀書,讀不好書。( )
    6.個性型作文訓練序列強調(diào)以“發(fā)展個性”作為主線,其代表人物是蘇霍姆林斯基。( )
    7.1924年,葉圣陶在我國第一部語文教學法專著《新著國語教學法》中專門討論了口語教學的問題。( )
    8.綜合性學習是一門整合各學科內(nèi)容的綜合性課程。( )
    9.難度分析中,難度系數(shù)P越大,說明此題難度越小;P越小,說明此題難度越大。( )
    10.在語文教學研究中,語文教材是一種自變量。( )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1.口語交際
    2.集中識字法
    3.字詞知覺
    4.作文訓練的序列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1.簡述識字教學的主要任務(wù)。
    2.簡述現(xiàn)行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3.簡述“以名家名篇為主體組織閱讀教學”實驗的特點。
    4.簡述國內(nèi)小學語文課程綜合性學習的探索現(xiàn)狀。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聯(lián)系自己或他人的教學經(jīng)驗闡述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見解。
    2.試結(jié)合教學實例闡述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