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四川三支一扶考試題

字號:

1.下列各組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精粹 精絡(luò) 精疲力竭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B.贈予 授予 予人口實 同甘共苦,禍福予共
     C.即將 立即 若即若離 一言即出,駟馬難追
     D.揮毫 毫發(fā) 毫無二致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2.將下列詞語依次填入各句橫線處,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①近期,中國觀眾有幸目睹了來自意大利龐貝古城的遺珍,它們清晰地再現(xiàn)了古城被埋沒前后 的情景。
     ②在休斯敦火箭隊 的姚明,出席“護鯊行動從我做起”的活動時說:“今后,本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拒絕食用魚翅?!?BR>     ③書的封面設(shè)計 于書籍出版發(fā)行的整體規(guī)劃,同時必須結(jié)合書的內(nèi)容特點和讀者對象進行構(gòu)思。
     A.時間 效勞 從屬
     B.瞬間 效力 從屬
     C.瞬間 效勞 歸屬
     D.時間 效力 歸屬
     3.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dāng)?shù)囊痪涫?BR>     A.沒有人僅因富甲一方而被長久紀(jì)念,相反,人們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脫于物質(zhì)利益的追逐的人。
     B.在軍閥混戰(zhàn)的北平淪陷期間,碧云寺孫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這多虧中山先生生前衛(wèi)士譚惠等人恪盡職守,矢志護靈。
     C.自行車隊被兩只高大古猿的藏獒追趕得幾入絕境,最后靠下坡高速騎行才得以擺脫,隊員們至今仍心有余悸。
     D.暮春時節(jié)是潭柘寺“二喬玉蘭”的盛花期,4月上旬,這兩株玉蘭的樹冠上就布滿了含英咀華的花蕾。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素質(zhì)可以理解為人在先天條件的基礎(chǔ)上,在家庭、社會的影響下,經(jīng)過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穩(wěn)定的心理品格。
     B.很少有以7毫米以下口徑制造狙擊步槍的國家,因為狙擊要求威力大,精度高,但中國狙擊步槍偏選擇了小口徑。
     C.幾組蝴蝶展框吸引了參觀者,大家都以為這是標(biāo)本,看到殿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風(fēng)箏”的標(biāo)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D.在翻閱中國話劇100周年紀(jì)念活動資料時,他萌生了創(chuàng)作一臺尋找中國話劇源頭的劇本的意念。
     5.下列有關(guān)文學(xué)常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再別康橋》、《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鄉(xiāng)愁》,分別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余光中的詩作。
     B.巴爾扎克和卡夫卡都是小說家,前者是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巨匠,后者是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xué)奠基人。
     C.魯迅曾對章回體長篇小說《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shù)給以很高評價,這部小說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齡。
     D.人稱“小杜”的唐代作家杜牧,工詩擅文,《過華清宮》和《阿房宮賦》都是他的名作。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到10題
     民無廉恥,不可治也;非修禮義,廉恥不立。民不知禮義,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廢丑,不向禮義。無法不可以為治也;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法能殺不孝者,而不能使人為孔、曾之行;法能刑竊盜者,而不能使人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養(yǎng)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膚,镵①皮革,被創(chuàng)流血,至難也;然越為之以求榮也。圣王在上,明好惡以示之,經(jīng)誹譽以導(dǎo)之,親賢而進之,賤不肖而退之,無被創(chuàng)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顯之名,民孰不從!
     古者設(shè)法而不犯,刑錯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維時,庶績咸熙②,禮義修而任賢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處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輕,上唱而民和,上動而下隨,四海之內(nèi),一心同歸,背貪鄙而向義理。其于化民也,若風(fēng)之搖草木,無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臨③賢,雖嚴(yán)刑罰,民弗從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強也。故圣主者舉賢以立功,不肖主舉其所與同。文王舉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舉賢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滅,秦任李斯、趙高而亡,此舉所與同。故觀其所舉而治亂可見也,察其黨與而賢不肖可論也。
     ①镵(chǎn):刺、刻。 ②熙:光明、興盛。 ③臨:統(tǒng)管、治理。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法弗能正也 正:正確
     B.死不還踵 踵:腳后跟(還中午,指后退)
     C.上唱而民和 唱:倡導(dǎo)
     D.察其黨與 察:仔細看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被創(chuàng)流血,至難也 碧水東流至此回
     B.然越人為之以求榮也 若風(fēng)之搖草木
     C.百工維時,遮績咸熙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D.圣王在上,明好惡以示之 各以小大之材處其位
     8.下列語句括號中是補出的文字,補出后語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非崇善廢丑(則)不向禮義
     B.無法不可以為治也,(故)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
     C.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9.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反映重禮義教化思想的一組是
     ①法能刑竊盜者,而不能使人為伯夷之廉
     ②無法不可以為治也,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
     ③被創(chuàng)流血,至難也,然越人為之以求榮也
     ④百工維時,庶績咸熙,禮義修而任賢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風(fēng)之搖草木,無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禮義教化是國之大事,百姓知禮義國家才能興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歸,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會作用那些對自己惟命是從的人。
     D.治國離不開嚴(yán)刑峻法,否則就會人心渙散,亂象叢生。
     11.用斜線(/)給下列短文劃直線的部分?jǐn)嗑洹?BR>     太 宗 謂 太 子 少 師 蕭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數(shù) 自 謂 無 以 加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問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則 脈 理 皆 邪 弓 雖 勁 而 發(fā) 矢 不 直。聯(lián)始寤向者辯之未精也。聯(lián)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wù),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資治通鑒?唐紀(jì)八》)
     12.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頡⑦之。
     ①選自《詩經(jīng)?周南》,這是婦女們采集野菜時唱的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語助詞,無實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礻頡:把衣襟掖在腰間裝物。
     ①《詩經(jīng)》使用賦、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 。
     ②這首詩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采集野菜的勞作過程。這種過程在詩中是怎樣具體表現(xiàn)出來的?
     答:
     ③前人讀這首詩說:反復(fù)諷詠,“自然生其氣象”。你讀這首詩,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景象?請概括描述。
     答:
     13.在橫線上填寫作品的原文(任選3題)
     ①(鄒忌)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 。(劉禹錫《秋詞》)
     ③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時時猶唱,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④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 ? 。(王實甫《長亭送別》)
     四、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17題。
     “Core Competence”通行的中譯是“核心競爭力”,但它的準(zhǔn)確譯法應(yīng)該是“核心能力”。所謂“核心能力”,不是公司獨有的某種枝術(shù)或工藝,也不是公司內(nèi)部某個人或某個部門的能力,而是指公司整合不同的生產(chǎn)技能和技術(shù)后形成的一種綜合能力,是公司集體學(xué)習(xí)、運作的結(jié)果。核心能力是內(nèi)在的、無形的、本源性的。它難以被競爭對手所復(fù)制。一個公司憑借核心能力才能持續(xù)為客戶提供獨特的價值和利益,才能不斷催生新產(chǎn)品,開辟新市場。
     了解了“核心能力”的基本含義,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目前將“Core Comepetence”譯成“核心競爭力”的誤區(qū)所在。人們常常說,“渠道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某營鎖人員一年銷售業(yè)績上千萬,他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這里,“核心競爭力”的譯法把人們的注意力過多地引向了“渠道”、“勞動力資源”等外在的、有形的因素,而忽略了核心能力的內(nèi)在性與本湖性。一個公司在市場上有競爭優(yōu)勢,并不一定表明該公司核心能力強,特別是當(dāng)競爭的環(huán)境不公平,或當(dāng)該公司采取不正當(dāng)競爭手段的時候。
     進一步說,當(dāng)一個公司過分依靠外在因素在市場上表現(xiàn)出巨大的“競爭力”的時候,往往是這個公司的內(nèi)在能力開始蛻化、衷減的時候。優(yōu)越的資源對于一個公司、一個國家來說的確是一種福音,但同時也可能是一種“詛咒”。這讓人想起西方學(xué)者關(guān)于“石油的詛咒”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