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知識點歸納:辛亥革命

字號:

為大家整理的高一歷史知識點歸納:辛亥革命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更多最新信息請點擊高一考試網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fā)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fā)生的。其目的是*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1、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1905年孫中山、日本東京。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執(zhí)行部庶務。創(chuàng)辦機關報《民報》
    三民主義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清王朝的統治(民族)
    創(chuàng)立民國:*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權)
    平均地權:資本主義土地綱領(民生)
    三民主義的評價:積極: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
    消極:沒有明確的反帝要求,沒有觸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同盟會成立的意義: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性的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2、武昌起義的爆發(fā)
     時間:1911年10月10日。 參加力量: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
     結果:占領武昌,成立湖北軍政府,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各省紛紛響應,清朝統治土崩瓦解。
    3、中華民國的成立
     成立: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定都南京;五色旗為國旗;以中華民國紀年,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政府:南京臨時政府,是革命派為主體的政府。
    (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目的:為限制袁世凱專權,1912年3月,孫中山頒布了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主要內容:內容:主權在民、自由平等、三權分立體制、責任內閣制。
     性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
    意義:這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5)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②辛亥革命*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沉重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
    ③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提高了人民參政議政的意識,革命后民主共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④辛亥革命是中國社會近代化進程中顯著的里程碑。
     ⑤為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⑥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廣泛影響
    辛亥革命成功的依據是:*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失敗的依據是: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