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大學生村官考試行測備考題:閱讀理解

字號:

1.心是花園,思想為種,既可以繁花似錦,也能雜草叢生。僅種下一粒幸福的種子,隨即便拋在腦后是不行的,孱弱的秧苗很快就會被雜草吞噬。那些害怕、懷疑與憂慮的雜草一長出來,就要將它們拔除并丟棄。愛、幸福與寧靜都是會傳染的。那些不斷在心靈花園里種下這些種子的人們,也正把愛、幸福與寧靜播到別人的心田里。 通過這段話,作者主要表達的是( )。
    A.人們的心靈往往充滿害怕、懷疑與憂慮,很難驅除
    B.我們應該時時陪護自己心中善良美好的品質
    C.我們應該將自己的愛、幸福與寧靜傳播給他人
    D.人們對愛、幸福與寧靜的渴求總是被害怕、懷疑與憂慮所吞噬
    2.目前江西生態(tài)示范區(qū)的面積占全省國土面積的57.3%,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0.05%,位居全國第2位,依托豐富的森林生態(tài)資源,建有99個公園,其中35個,居全國第1位,擁有自然保護區(qū)156個,其中8個,列全國第2位,得天獨厚的良好生態(tài)優(yōu)勢成為江西低碳經(jīng)濟發(fā)展的極強后勁。
    最適合這段文字的標題是( )。
    A.低碳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
    B.江西森林覆蓋率居全國前列
    C.江西森里生態(tài)資源豐富
    D.綠色生態(tài)成優(yōu)勢
    3.自去年12月在邁阿密舉行美洲首腦會議后,拉美國家加快了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的步伐,一體化進程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這段話不能反映的是( )。
    A.美洲首腦會議舉行的地點
    B.美洲首腦會議的作用
    C.拉美一體化進程進入新時期
    D.拉美一體化形成
    4.坦然的心態(tài)是考試制勝的法寶,而焦慮則是成功路上的“攔路虎”。
    這句話的意思重在強調( )。
    A.如何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B.考試過程中心態(tài)的重要性
    C.焦慮不利于考試取得成功
    D.坦然地面對考試的必要性
    5.許多跨國企業(yè)在進入中國市場時,都試圖推行本土化的傳播策略和營銷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國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同,在廣告中運用“中國元素”就是一種體現(xiàn)。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這種運用要與人們的文化習慣和感情傾向相一致,如果僅僅在技術上簡單地模仿和運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會開出“惡之花”。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不同國家的消費者會有不同的審美取向
    B.在廣告中使用“中國元素”要適可而止
    C.在廣告中彰顯文化特色是重要的營銷策略
    D.理解文化內涵是“中國元素”成功運用的前提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B
    解析:據(jù)提問可知此題是表面主旨題。
    材料主要講了我們要細心呵護心靈中種下的幸福種子的原因,一是因為孱弱的秧苗很快被雜草吞噬,二是在呵護的同時也把愛傳遞給了他人。B項是對材料的完整概括,當選。
    A項“很難祛除”不能從文中得出來;C項只屬于材料內容的一部分;D項“總是”表述錯誤,材料說的是如果不呵護就會被吞噬。
    故正確答案為B。
    2.答案: D
    解析:據(jù)提問方式可知本題屬于標題選擇題。
    文段中列舉了江西大量的生態(tài)資源,該資源是江西低碳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后備力量,并未提到低碳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排除A項。文段中提到的資源以森林資源為主,但并不只說江西的森林覆蓋率居全國前列,B項不全面,也可排除。文段中提到了江西森林生態(tài)資源豐富,但目的是為了表明該生態(tài)狀況是一大優(yōu)勢,是江西低碳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后備力量,排除C項。整個文段都在圍繞綠色生態(tài)展開敘述,故正確答案為D。
    3.答案: D
    解析:據(jù)提問可知此題屬于細節(jié)判斷題。
    材料中提到“一體化進程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并沒有說“一體化”已經(jīng)形成,所以D選項表述錯誤,當選。
    “在邁阿密舉行”點出了首腦會議的地點,所以A表述正確;會議之后,拉美地區(qū)一體化進程進入新的時期,體現(xiàn)了會議的作用,所以B表述正確;C選項的表述在材料中有原文出現(xiàn),所以表述正確。
    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 B
    解析:根據(jù)提問方式可知考查表面主旨。前半句是強調坦然在考試中的重要性,后半句則指出焦慮的不良影響。這段材料構成分—分的結構,主旨應是對材料的概括,坦然和焦慮都是一種心態(tài)。由此可知材料重在強調心態(tài)在考試過程中的重要性。故正確答案為B。
    影響考試成績的因素有很多,A項涉及的范圍過大。C、D項都是“分”的部分,未全面概括主旨。
    5.答案: D
    解析:據(jù)提問“意在”可知此題是隱含主旨題。
    材料首先說很多跨國企業(yè)在廣告中運用“中國元素”以獲得中國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可。然后用轉折詞“但”引出材料的重點,即運用“中國元素”不僅僅是在技術上簡單的模仿,更需要在文化上理解和尊重“中國元素”。所以材料主要想說明的就是理解文化內涵是成功運用“中國元素”的前提。D項表述正確。
    A項是由轉折詞“但”之前的內容引申得來的,不是材料想要表達的重點;B項“適可而止”在材料中并不能看出來;材料重點是在“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基礎上運用“中國元素”,而不僅僅是“彰顯文化特色”,所以C不選。
    故正確答案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