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從生活瑣事做起的早教

字號:

早教就像社會發(fā)展,不斷與時俱進,及時補充對早教的了解與知識,對寶寶的健康和家庭幸福都有不可否認的好處。
    在很大一部分人的心目中,早教就是教孩子識字、讀書、畫畫,重在一個“教”字,等同于一個“灌輸”。于是不少人提出,在寶寶這么小的時候就給他施加這種學習的壓力不會帶給他任何好處,相反還會妨礙寶寶其他方面比如情商等的發(fā)展,正面的作用遠不如反面的作用,所以他們堅持認為只要讓寶寶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就可以了。也有的父母雖然意識到早教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對如何早教依然感到十分茫然,認為把寶寶送進早教中心、親子中心就OK,就可以給予他好的早教,在家只管他吃喝拉撒睡就可以了。
    毫無疑問,開心和健康是我們每位父母都需要關注的重心,吃喝拉撒睡更是誰都無法回避的瑣碎而又確實很重要的生活事件,但是這跟早教并不矛盾,因為像給寶寶喂奶、換尿布這些司空見慣的日?,嵤缕鋵嵰捕及舜罅吭缃痰膬热荩缃滩粌H可以開發(fā)寶寶職能和情商,也可以促進寶寶體能的發(fā)展,讓他生理和心理都發(fā)育得更加健康。如果父母腦子里有了“早教”的概念,那么在跟寶寶交流的過程中,就可以將自己的早教內容容進日常生活中這些瑣瑣碎碎的小事中,讓寶寶因此受益無窮。
    像是媽媽給寶寶喂奶,把寶寶抱在懷里,愛憐地注視寶寶,用手輕輕地撫摸寶寶,用溫和的話語跟寶寶說點什么,媽媽給予寶寶的這種來自視覺、觸覺、聽覺的刺激就是給予寶寶好的早教。通過這種交流,寶寶獲得了安全感,懂得了怎樣跟自己愛的人交往,怎樣才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同時也一邊聽著媽媽嘮叨學到更多的語言,并慢慢學會思考。如果媽媽給寶寶喂奶的時候心神不寧,心不在焉,甚至表現(xiàn)得比較煩躁,那么寶寶就會變得很焦慮,缺乏安全感,進而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信任。
    媽媽也可以下班回到家,給寶寶一個熱烈的擁抱,輕輕地摸摸寶寶的小臉蛋,拉拉寶寶的小手,在他的小額頭上印上一個吻,或者和寶寶玩一會兒游戲,這些游戲可以是益智游戲,也可以是體能游戲,所有這一切其實都是早教。早教無處不在,父母的態(tài)度,父母的行為都在伺候寶寶吃喝拉撒睡這樣瑣碎的小事中對寶寶施加影響,對寶寶智力開發(fā)、情商培育、好習慣好性格的養(yǎng)成都會產(chǎn)生正反兩方面的影響,至于是正向的影響還是反向的影響,那就看父母有沒有對寶寶進行早教的智慧了。正確的早教需要有正確的理念作為支持,也需要充滿智慧的技巧來輔助實施。
    早教不需要專門的時間和場所來進行,隨時隨地,我們都可 以創(chuàng)造給寶寶進行早教的機會,讓寶寶在生活中接受早教,讓我們在日常中為寶寶進行早教。
    其實,對寶寶好的早期教育就是家長以身作則,親力親為,依靠早教中心的,遠不如父母帶給寶寶的影響大。
    避免過度教育:對兒童危害大的一種教育方式是過度教育。過分的保護包辦代替,會剝奪孩子練習正常動作的權利和機會,以至限制了智能的發(fā)展;好奇好動是兒童的天性,過多的干涉會使孩子膽小、怕事,也會助長他們的反抗心理,過分保護和干涉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缺乏獨立性、自立性。過度期望會給孩子造成壓力,使孩子出現(xiàn)神經(jīng)衰弱、恐懼、逃學、曠課等。
    寓教育于游戲、講故事之中:做游戲和講故事是生動、具體的教育形式,適合孩子智力發(fā)育,各種游戲活動有利于智力的發(fā)展,組織孩子游戲時應注意四個方面,即游戲的活動性、創(chuàng)造性、知識性和角色性。也就是通過游戲活動促進孩子的動作、技能的發(fā)展,言語的發(fā)育,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促進思維能力及想象力的發(fā)展。講故事、聽故事具有培養(yǎng)兒童表達力、注意力、思維力及想象力的綜合作用,但應注意故事內容要適合孩子的智力水平,言語要生動,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
    做好早期教育,需要我們遵循上述的原則。根據(jù)孩子的發(fā)育規(guī)律和個性特點,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要循序漸進,耐心的教育孩子,為他們創(chuàng)作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