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上互相理解合作

字號:

飛行機組與客艙乘務組分屬不同的部門管理,有著不同的規(guī)章制度與管理模式。獨立的排班系統(tǒng)也將飛行機組與客艙乘務組分為兩個板塊,執(zhí)行著不同的排班程序。飛行機組屬于技術型人員,而客艙機組屬于社交型人員,性別差異、崗位職責的不同,加上分組不確定的陌生感,讓我偶爾會聽到這樣的抱怨:“真是隔行如隔山,駕駛艙與客艙之間只隔著一扇門,有時卻像橫亙著一座山一樣遙遠?!?BR>    案例一:某航班在地面滑行時,乘務員要向旅客進行客艙安全演示,可是客艙錄像顯示屏出了故障,放不下來。乘務長打電話到駕駛艙,要求重啟服務電源。機組人員將電源重啟后,顯示屏還是放不下來。乘務長第二次打電話到駕駛艙,這樣的情況依然沒有改變……
    起飛后,機長把乘務長請進駕駛艙,問道:“不停打電話進來,不知道我們那個時候很忙嗎?”乘務長回答:“顯示屏放不下來,安全演示就沒法看?!睓C長又問道:“特殊情況下,難道不能人工演示嗎?”乘務長回答:“知道了!知道了!”轉身走出了駕駛艙。
    →點評:時機不宜的溝通會干擾、打斷對方的工作,會導致對方出現(xiàn)遺忘、省略、重復、逆轉工作的情況,會分散工作中的注意力。溝通與其他活動一樣,需要一些精力。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們往往沒有足夠的精力在進行交流的同時繼續(xù)正確地完成手中的工作。因此,乘務長在打斷機長工作之前,應該先觀察其狀況,判斷“應否打擾”。而機長在事后也應該與乘務長合理協(xié)調。航前協(xié)作是駕駛艙與客艙之間有效溝通的機會,也是客艙機組人員報告任何與安全有關的信息的時機。此外,乘務組對飛行各階段駕駛艙的工作程序也應該具備基本的了解,知己知彼,才能避免沖突,有效合作。
    案例二:乘務長正站在客艙門口熱情有禮地向登機旅客問候、致意,同時清點人數(shù)。“小姐,我是坐在緊急出口的旅客,需要一條毛毯。”“靚女,我坐36排,要一份特區(qū)報?!薄昂玫?,稍后會送到!”正在忙碌之時,駕駛艙門開了,飛行機組遞出來兩個水杯:“乘務長,請幫我們把餐盤收一下,再泡兩杯鐵觀音?!背藙臻L服務完這兩位機組同事,旅客已陸陸續(xù)續(xù)走上了好幾個人。“我剛剛點到多少人呢?”“是哪一排旅客需要毛毯來著?”駕駛艙機組同事已經(jīng)開始催促:“乘務長,旅客都到齊了嗎?我們已經(jīng)申請到了起飛時間?!庇捎诒桓鞣N信息干擾,乘務長初次核對旅客人數(shù)時出現(xiàn)錯誤,只好重新清點。而此時,狹窄的過道上擁堵著許多安放行李還未入座的旅客。等乘務長再次清點好人數(shù)并且與地面人員辦理完交接手續(xù)時,機長向塔臺申請的起飛時間已經(jīng)錯過,而重新安排的起飛時間是20分鐘以后。機長不禁有些不悅。
    →點評:乘務組與機組的工作時間沖突是常常發(fā)生卻也容易避免的問題。在飛機到達巡航高度前,駕駛艙執(zhí)行著關鍵階段的程序,而客艙內的工作相對較少,乘務員希望把駕駛艙的服務工作先完成,卻不可避免地打擾駕駛艙的工作;而到達巡航高度后,駕駛艙內的工作相對輕松,機組人員提出一些服務需求,客艙內的服務工作卻繁忙起來,不能給駕駛艙提供及時的服務。因此,乘務組與機組在預先準備階段作好航前約定,可以有效避免“關鍵時間”機組間溝通的相互干擾。
    案例三:2005年8月,法航某航班飛機出現(xiàn)故障。當飛機在空中盤旋時,乘務組廣播告訴旅客:“請旅客們不要驚慌,保持鎮(zhèn)靜,機長就在大家身邊?!彪S后,飛機降落在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并沖出跑道。乘務員迅速做出緊急處置,他們很快就從地上爬起來,打開艙門,幫助旅客離開,并要求旅客保持鎮(zhèn)靜,維持秩序。飛行員從駕駛艙出來,與乘務員并肩堅持到了后一刻,在起火的飛機中確認所有旅客都安全撤離,他們才離開飛機。消防負責人稱,在52秒內,機上3/4的旅客離開了飛機;在2分鐘內,飛機上297名旅客和12名機組成員全部脫險。機組人員沉著冷靜的表現(xiàn)和團結高效的配合受到高度贊揚。
    →點評:團隊協(xié)作從來不是單純的人員疊加,團隊工作需要相互協(xié)作、友好和專業(yè)的氣氛、主動合作的意愿以及共同的目標。在平時的培訓中,飛行員和乘務員實施協(xié)同訓練和密切配合,一旦有事故發(fā)生,能夠將旅客受害程度限制在小范圍內。通過訓練,有利于加深彼此對處于緊急情況時相互協(xié)作順序的理解,并謀求“加強在緊急情況時的互助和密切配合”。
    案例四:在雷雨季節(jié)的飛行中,飛機經(jīng)過一陣強烈的顛簸,終于進入平飛狀態(tài)。客艙里的旅客們有的在欣賞夜景,有的在看機載電視,有的已經(jīng)進入夢鄉(xiāng),有的津津有味地品嘗著餐食。這時,機長走出駕駛艙,對乘務長說:“剛才避繞雷區(qū),玄窗外電閃雷鳴、火光一片,我們一刻也不敢放松,洗手間都不敢去。”乘務長沖了一杯熱騰騰的咖啡,并準備好水果、點心送進了駕駛艙:“機長,你們辛苦了!”
    →點評:機組成員不僅僅是飛行任務書上一個個或陌生或熟悉的名字,更是一個團隊,像同事、像朋友、像家人。只因為他們身著航空公司制服,在同一架飛機上服務。雖然履行著各自不同的崗位職責,卻有著同樣的責任與使命。飛行機組的專業(yè)性、技術性是乘務員所無法代替的;而客艙服務亦是飛行機組陌生的領域。各司其職,互相協(xié)作,才是“搭檔”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