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遼寧丹東中考考試說明:化學

字號:

丹東市2015年中考化學考試說明
    根據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結合我市初中化學教學實際制定本考試說明。
      一、命題原則
    1.試題關注學生未來發(fā)展所需要的基礎化學知識和技能;重視考查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注重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歸納、概括、重組及形成自己的觀點的能力。
    2.實驗內容要注重考查學生設計實驗、應用實驗方法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應重視通過實驗考查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試題設計應增強情境性和加大靈活開放程度。試題的情境應注意選擇學生熟悉的、真實的、有意義的化學問題;注意試題素材的公平性;引導學生關注環(huán)境、健康、材料、能源等社會熱點問題,體現化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適當考查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在試題素材、內涵及解答中力求體現《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與技能,思維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4,避免繁、難、偏、怪試題;淡化對概念等內容的簡單記憶的考查;考查的內容不過分追求知識覆蓋面。
      二、考試范圍
    考試范圍為《課程標準》中的“課程內容”規(guī)定的主題,包括“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fā)展”五個一級主題。主要參考人教版教材制定的相關內容。
      三、考試內容及要求
    各相對較高水平層次的學習目標均包含相對較低水平層次的學習目標,相對較高層次的內容,可以進行低水平層次考查。學習目標的各水平層次均可在不超出《課程標準》要求的情況下進行不同難易程度的考查。
      (一)科學探究
    圍繞8個基礎的實驗活動內容(1.粗鹽中難溶雜質的去除、2.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 3.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4.金屬的物理性質和某些化學性質、 5.燃燒的條件、 6.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水溶液的配制、 7.溶液酸堿性的檢驗、8.酸、堿的化學性質),使學生能基本上達到7項實驗技能要求(1.能進行藥品的取用、簡單儀器的使用和連接、加熱等基本的實驗操作、2.能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實驗需要選擇實驗藥品和儀器,并能安全操作、3.初步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4.初步學會用酸堿指示劑、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5.初步學會根據某些性質檢驗和區(qū)分一些常見的物質、6.初步學習使用過濾、蒸發(fā)的方法對混合物進行分離、7.初步學習運用簡單的裝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氣體)。要求能在試題所設具體情景中,提出問題并做出合理的猜想;在猜想的基礎上,制定計劃、提出實施方案及描述可能出現的現象并合理解釋實驗現象;能對事實與證據進行加工處理,解釋并得出結論;具有對具體的實驗過程進行評價的能力。
      (二)身邊的化學物質
    1.說出空氣的主要成分,認識空氣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氣能跟許多物質發(fā)生氧化反應。
    3.能結合實例說明氧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質和用途。
    4.初步學習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方法。
    5.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環(huán)和碳循環(huán)。
    6.認識水的組成,知道硬水與軟水等的區(qū)別。
    7.了解吸附、沉降、過濾和蒸餾等凈化水的常用方法。
    8.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
    9.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劑,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見的溶劑。
    10.了解飽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義。
    11.能進行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
    12.認識溶質質量分數的含義,能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13.舉例說明結晶現象。
    14.能說出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
    15.了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16.了解金屬的物理特征,認識常見金屬的主要化學性質,了解防止金屬腐蝕的簡單方法。
    17.知道一些常見金屬(鐵、鋁等)礦物;知道可用鐵礦石煉鐵。
    18.知道在金屬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變金屬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鐵和鋼等重要合金。
    19.認識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20.認識廢棄金屬對環(huán)境的影響和回收金屬的重要性。
    21.認識常見酸堿的主要性質和用途,知道酸堿的腐蝕性。
    22.初步學會常見酸堿溶液的稀釋方法。
    23.了解用酸堿指示劑(酚酞、石蕊)和pH試紙檢驗溶液酸堿性的方法。
    24.知道酸堿性對人體健康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25.了解食鹽、純堿、小蘇打、碳酸鈣等鹽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6.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稱和作用。
    27.列舉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有機物,認識有機物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28.會鑒定碳酸根離子。
    29.知道硫酸銅溶液和硫酸亞鐵溶液等幾種常見溶液的顏色,知道氫氧化銅、碳酸鈣、硫酸鋇三種沉淀的顏色。知道鉀、鈉、鈣、鋇、銅、亞鐵離子的堿及相關鹽的溶解性。
      (三) 物質構成的奧秘
    1.認識物質的三態(tài)及其轉化。
    2.區(qū)分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
    3.能從元素組成上認識氧化物。
    4.知道無機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堿、鹽。
    5.認識物質的多樣性。
    6.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離子等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7.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
    8.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9.知道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離子可以互相轉化,初步認識核外電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10.認識氫、碳、氧、氮等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常見元素。
    11.記住并能正確書寫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12.知道元素的簡單分類。
    13能根據元素的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14.形成“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不變”的觀念1.能說出幾種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15.能用化學式表示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
    16.利用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進行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
    17.能看懂某些商品標簽上標示的組成元素及其含量。
    18.能利用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進行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對用一些符號(a、b、c、m、n…)代替元素符號的、化學式下角標或已知數據的代數推導的計算不要求。
      (四)物質的化學變化
    1.認識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
    2.知道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伴隨有能量變化,認識通過化學反應實現能量轉化的重要性。
    3.知道催化劑對化學反應的重要作用。
    4.初步形成“在一定條件下物質可以轉化”的觀點。
    5.初步認識常見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能用于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
    6.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置換反應進行判斷,并能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
    7.知道利用化學變化可以獲得新物質,以適應生活和生產的需要。
    8.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9.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方程式,并進行簡單的計算。
    但以下各種計算不作為考試要求:
    a.有雜質參加反應的計算,如: “一塊表面被氧化的鋅片與鹽酸完全反應”、 “一塊鍍鋅的鐵片與鹽酸完全反應”,
    b.多步反應的化學計算, 如:把某一反應的生成物作為下—步反應的反應物,超過三步化學反應的,視為多步反應。
    c.過量計算,如: “6g氫氧化鈉加入到30g 20%的鹽酸溶液中,判斷混合后溶液的pH是否大于7”等試題及分析某些表格中大量數據,并判斷出恰好反應的數據方能計算等試題也不作要求。
      (五)化學與社會發(fā)展
    1.認識燃料完全燃燒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huán)境污染較小的燃料。
    2.認識燃燒、緩慢氧化和爆炸的條件及防火滅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3.理解水對生命活動的重大意義,認識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形成保護水資源和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是人類社會重要的自然資源,了解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
    5.知道石油是由多種有機物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過煉制可以得到石油液化氣、汽油和煤油等產品。
    6.了解我國能源與資源短缺的國情,認識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fā)的重要意義。
    7.知道常見的合成纖維、塑料、合成橡膠及其應用;能用簡單的方法區(qū)別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如腈綸、滌綸)織成的布料;知道減少和治理白色污染的措施等。
    8.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對人和環(huán)境的影響。認識新材料的開發(fā)與社會發(fā)展的密切關系。
    9.了解某些元素(如鈣、鐵、鋅、碘等)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知道人體中含有多種元素,能列舉出幾種人體含有的元素,但不要求判斷哪些是微量元素,哪些是常量元素。
    10.了解對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的有機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質、維生素等)。知道魚類、肉類、奶類、蛋類和豆類等含豐富的蛋白質;知道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
    11.知道某些物質(如一氧化碳、甲醛、黃曲霉素等)有損人體健康,認識掌握化學知識能幫助人們抵御有害物質的侵害。
    12.認識處理“三廢” (廢水、廢氣和廢渣)的必要性以及處理的一般原則。
    13.了解典型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物的來源及危害。
      四、試卷結構及題型
      1. 題型及分數分配
    試卷滿分80分。選擇題(四選—)約為16分;填空題約為18分;簡答題約為20分;實驗題約為20分;計算題約為6分。
    2. 試題難度按易、中、難比例約為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