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推薦:陰險的策反計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民間故事推薦:陰險的策反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863年6月至12月,李鴻章的淮軍及洋槍隊與太甲•軍展開了爭奪蘇州的激烈戰(zhàn)斗。
    蘇州是南京東南的重鎮(zhèn),無論是對清軍,還是對太甲•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為了守住蘇州,太平天國派慕王譚紹光率4萬之眾在這里堅守。進攻蘇州的清軍有程學啟部1萬人,李鴻章部2.5萬人,另外還有英國軍官戈登指揮的“常勝軍”3500人,及中法混合軍400人,合計3.8萬人。攻守雙方都是各自營壘中的精銳部隊,爭奪蘇州的戰(zhàn)斗打得特別激烈。
    中外反動勢力的軍隊仗著擁有洋槍洋炮的優(yōu)勢,連續(xù)對蘇州發(fā)動了•連串的猛烈攻擊,但是,太平軍在譚紹光的指揮下,進行了英勇的抵抗,給敵人以重大的殺傷。僅在11月27曰、28日兩天,戈登指揮的“常勝軍”就被打死100多名,受傷者無算。戈登本人承認,太平軍的“頑強抵抗以及他們的陣地非常堅固,我軍不幸遭受到很重的損失,犧牲了許多優(yōu)秀的官兵”。(《太平天國史料譯叢》)
    敵人見強攻不能奏效,于是就釆取利用內(nèi)*,從內(nèi)部搞破壞的辦法來對付。清將程學啟原來是陳玉成的部下,在安慶戰(zhàn)爭中投敵變節(jié)。他利用舊關系暗中收買了蘇州守將之一的康王汪安鈞,并從汪處探知太甲•軍內(nèi)部的許多機密情報,知道堅守蘇州的太甲•軍諸王之間意見不一致。慕王譚紹光及35個天將主張堅守城池,與敵人血戰(zhàn)到底,而其余各王的態(tài)度動搖。于是清朝*便通過內(nèi)*汪安鈞乘機拉攏其他各王,引誘他們投降變節(jié)。這批動搖分子向清朝*表示:只要清軍進城以后,能夠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便可以停止抵抗,獻出蘇州。當這些無恥的要求得到允許后,太平軍中有8個主要將領暗中投降了清朝。這8個人是:納王郜永寬、康王汪安鈞、比王伍貴文、寧王周文佳、天將汪有為、范起發(fā)、張大洲、汪懷武。為了向清朝*邀功請賞,他們策劃了一個刺殺譚紹光的陰謀。
    12月4日,譚紹光主持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郜永寬、汪安鈞等8名內(nèi)*叛徒全都到場。在會上,譚紹光講到太平軍所遭遇的種種困難,嘉獎廣東、廣西老弟兄的英勇,同時指出有的部隊不吋靠。顯然說明,他對這8人叛變的問題已有察覺。汪安鈞惟恐事情敗露,乘慕王不備,抽出短劍將他刺傷。其余的叛徒紛紛拔出武器,制服住丁在場的人。汪有為殘忍地割下譚紹光的頭,叫人打開城門,迎接清軍入城。
    清軍強攻蘇州,用了半年多的時間,付出了重大的代價,但卻一籌莫展。然而,由于施用了策反計,用打進去的方法破壞太平軍的內(nèi)部團結(jié),則輕而易舉地奪取了蘇州,達到了軍事上的目的。不過那些企閣保命,妄想富貴的叛徒也都沒有得到好的下場。兩天以后,即12月6日,這8個叛徒都被李鴻章和程學啟處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