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北公務員考試練習題:定義判斷

字號:

點擊查看>>公務員考試題庫大全
    1.
    應急預案是指面對突發(fā)事件如自然災害、重特大事故、環(huán)境公害及人為破壞的應急管理、指揮、救援計劃等。它一般應建立在綜合防災規(guī)劃上,應急預案所稱突發(fā)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fā)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死亡,財產(chǎn)損失,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
    根據(jù)上述定義,下列成功應用應急預案的是( )。
    A.特大山洪爆發(fā)后,甲市立即制定相關的救援計劃解救被困群眾
    B.乙省遭遇臺風,因氣象部門預報準確,群眾提前做好了防護準備,整體損失較小
    C.丙市某幼兒園突然發(fā)生人質(zhì)劫持事件,50多名教師和兒童被困,救援人員臨危不亂,憑借集體的智慧成功化解了這場危機
    D.丁市突然發(fā)生大型化學工廠有毒化學物外漏事件,政府馬上按照預定方案進行民眾的疏導和救援
    2.
    內(nèi)隱學習是指一種無需意志努力的潛意識的學習。這種學習的特點在于人們潛意識地獲得某種知識,而且無需意志努力就可以將這些知識提取出來,并應用于特定任務的操作中。
    根據(jù)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內(nèi)隱學習的是:
    A.小張在高考前做了大量數(shù)學習題,因此在數(shù)學考試中獲得高分
    B.小李經(jīng)常看別人下象棋,時間一長,他也掌握了下象棋的方法
    C.兒童無需系統(tǒng)地學習語詞和語法規(guī)則,不知不覺地就會說母語
    D.生長在京劇世家的孩子耳濡目染,很小就會唱京劇
    3.
    博弈思維是指這樣的思維方式,由于我們的目標取決于自己和他人的策略選擇,要使用理性分析力,分析各種可能的備選策略及其組合下的各種可能后果和實現(xiàn)這些后果的可能性,從而選擇使我們收益的策略。
    根據(jù)以上定義,下列對博弈思維的理解不準確的是(  )。
    A.博弈思維的出發(fā)點是“謀事在人”,盡管有些時候是“成事在天”
    B.“塞翁失馬,焉知非?!彼从车氖遣┺乃季S
    C.博弈思維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里的“種”,行動也,“瓜”“豆”結(jié)果也
    D.持博弈思維的人既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棄,同時也不忘乎所以
    4.
    直接調(diào)控是指政府利用手中掌握的資源,用行政辦法對經(jīng)濟運行進行直接的調(diào)節(jié)和控制,以達到政府意愿目標。
    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直接調(diào)控方式的是( )。
    A.商品房價的市場供求規(guī)律自發(fā)調(diào)節(jié)
    B.銀行貸款實行額度控制
    C.住房分配采取行政配給
    D.超缺物資實行定量供應
    5.
    社會競爭,是指在人類生活中,個人或團體為了取得或利用某種有限事物,以達到占有為目的,不顧他方的努力,而發(fā)生的彼此相互爭奪的一種行為。下列不屬于社會競爭的一項是( )。
    A.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爭取基本生存權(quán)而進行的戰(zhàn)爭
    B.商品社會里,商人為了占得市場,花大量的錢做廣告
    C.無產(chǎn)階級領導的革命和斗爭,主要是為了用社會主義制度取代資本主義制度
    D.王陽明一個人在后院看竹子格物致知
    
    1.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包括“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指揮,救援計劃”,“預案”。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甲市“立即制定”說明沒有預先制定的方案,不符合關鍵詞“預案”,因此不屬于成功應用應急預案;B中臺風是可以提前預測的,不屬于突發(fā)事件,不符合關鍵詞“突發(fā)公共事件”,因此不屬于成功應用應急預案;C中救援人員化解了這場危機并沒有體現(xiàn)出關鍵詞“應急管理,指揮,救援計劃”,因此不屬于成功應用應急預案;D中丁市政府按照預定方案處理事件完全符合關鍵詞,因此屬于成功應用應急預案。綜上,故正確答案為D。
    2.答案: A
    解析: 注意問法,選擇不屬于定義的選項。定義要點:無需意志努力獲得的知識并運用。B項經(jīng)常看他人而掌握方法,C項不知不覺,D項耳濡目染均是在無意志的情況下獲得的,只有A選項是在有意志情況下進行,不屬于定義。故正確答案為A。
    3.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是“分析”、“選擇”和“后果”。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出發(fā)點“謀事在人”是“分析”和“選擇”的可控性,“成事在天”是“后果”的不可控性,A正確;B中“塞翁失馬”并不是當事人的主動“選擇”,“焉知非?!笔鞘潞螽斒氯藢τ凇昂蠊钡男膽B(tài)轉(zhuǎn)化,這個后果不是由當事人的“選擇”而得到的,B錯誤;C中“種什么”是“選擇”的過程,“瓜”、“豆”是種的“后果”,C正確;由題干可知,“后果”是通過自己的“分析”和“選擇”而產(chǎn)生的,好壞都在自己,D正確。故正確答案為B。
    4.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定義中強調(diào)”政府“、”利用行政方法“等。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中的自發(fā)調(diào)節(jié)顯然不是由政府采用行政方法控制的,因此不符合定義。其余三項均符合定義要求。故正確答案為A。
    5.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diào)“為了取得某種事物”、“彼此相互爭奪”。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中人類為了爭取基本生存權(quán)而進行戰(zhàn)爭,符合“為了取得某種事物”和“彼此相互爭奪”,屬于社會競爭;B項中的商人為了占得市場而做廣告,“占得市場”符合“為了取得某種事物”,“做廣告”符合“彼此相互爭奪”,屬于社會競爭;C項中“為了取代資本主義制度”符合“為了取得某種事物”,“斗爭”符合“彼此相互爭奪”,也屬于社會競爭;D項中的格物致知解釋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jié)為理性知識,為個人行為,并沒有發(fā)生相互爭奪,不屬于社會競爭。故正確答案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