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故居作文

字號:

魯迅故居作文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边@句話是魯迅先生的名言,更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在家庭遭受一系列變故,飽受人間冷暖的魯迅,認(rèn)識到社會的腐敗,從而自強(qiáng)不息,成了一代文學(xué)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這是去紹興以前,在課本上學(xué)到的知識。今天,我終于有機(jī)會來到魯迅故居參觀。
    “到了!到魯迅故里啦!”我們像出籠的小鳥,下車后,飛奔向這次參觀的目的地——魯迅故居。踏上一條窄窄的石板路,只見兩邊是一溜粉墻黛瓦,竹絲臺門,肅穆莊嚴(yán)。抬起頭,是魯迅先生的半身像。我目睹了魯迅先生犀利的眼神,他仿佛在想:啊,為什么當(dāng)時社會那么黑暗?為什么社會那么腐敗……我痛恨……我同情……在瀟灑的“魯迅故居”這四個字的筆鋒里,我情不自禁地走了進(jìn)去。這時,原本高興的心情一下子變的低沉了。
    穿過一條幽深的長廊,便是富麗堂皇的魯迅故居。十分氣派的大客廳里,一張張?zhí)聪隳镜褡龀傻淖酪?,顯得古老;一幅幅精美的圖畫,顯得豪華;一盆盆盆景,顯得充滿生機(jī),不在死氣沉沉??邕^門檻,那是后院,我體會到了“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四角的天空”那是多么枯燥乏味,就像井底之蛙一樣,眼界狹窄。在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魯迅和那些少爺朋友們,整天生活在大院里的情景。走,去魯迅先生小時候讀過的私塾——三味書屋瞧瞧。
    走過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四個醒目的大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三味書屋。
    再走進(jìn)去,就是魯迅先生度過的私塾。瞧,那兒是魯迅先生的座位,由于不能過去,我只能隨便找了個座位,當(dāng)一回小魯迅。我捧著《三字經(jīng)》,搖頭晃腦的跟著先生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我仿佛看到魯迅先生當(dāng)時讀書的樣子了,是那么投入,是那么傳神。穿過蜿蜒曲折的長弄堂,便是美麗的花園,那是魯迅兒時的樂園——百草園。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一堵矮矮的墻根……我想,這里一定藏著無數(shù)的歡笑和嬉戲聲,不然魯迅怎么會寫出如此生動、如此精彩的文章呢?
    我忽忽悠悠漫游了一個下午,直至夕陽親吻著西山的時候,我才回到家。我想魯迅的精神是光耀神州大地,為世人所傳頌的。魯迅無愧于“民族魂”的稱譽(yù)。
    魯迅故居作文
    一方水土的她——古城紹興,以古樸典雅、恬淡清幽的面容吸引著大批游人,卻以一個不茍言笑的老人般的莊嚴(yán)述說著二千五百多年來深厚的文化底蘊(yùn):“治水英雄”大禹、“書圣”王羲之、“鑒湖女俠”秋瑾、更有一位被譽(yù)為“民族魂”的魯迅讓我的內(nèi)心莫名的激動……
    一個星期天,我和伙伴們結(jié)伴而行,一同來到仰慕已久的魯迅故居。一到那兒,我們的眼睛不由得被那黑漆斑駁的木門所吸引,啊,十足的古色古香??缛氪箝T,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尊魯迅先生的銅像,他凝神端坐,暗黑的古銅色,眉宇間流露出堅毅的目光。我默默地瞻仰著,心潮起伏,不禁為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臍夤?jié)而欽佩不已。
    我們穿過窄窄的青石鋪成的過道,看到了一個小小的四方庭院,一股壓抑郁悶的感覺油然而生——這也許就是魯迅先生兒時所謂的“只看見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天地。隨后又來到了當(dāng)年魯迅的臥室前,只見折疊整齊的素色被褥,端莊厚重的木床,四四方方的八仙桌以及桌上油黑的茶壺水瓢……一切顯得那么井然有序,讓人不由得聯(lián)想到當(dāng)年魯迅舒適安逸的童年生活。一路七拐八彎后,我們穿過了一座拱形門,游歷了魯迅兒時戲耍的天堂——百草園,現(xiàn)在的百草園早已分不清哪棵是高大的皂莢樹,哪棵是結(jié)過桑椹的桑樹,只有一堵半人來高的泥墻,想必就是當(dāng)年魯迅拔何首烏弄壞的墻了……眼前的一片蕭條荒涼,絲毫沒有讓人產(chǎn)生凄涼之感,反而勾起了我無盡的遐想:在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日新月異的紹興,竟然還保存著如此古老悠遠(yuǎn)的歷史風(fēng)貌,到底是紹興的現(xiàn)代化留住了文化歷史,還是紹興的文化歷史促進(jìn)了現(xiàn)代化……
    在聯(lián)翩遐想中,我們走出了魯迅故居,踏在青石板的步行街道上,兩旁的商店起勁地吆喝著琳瑯滿目的紹興土特產(chǎn):甘醇清香的古越黃酒、令人回味無窮的茴香豆、烏黑油亮的霉干菜……此時的我們,感覺像是走進(jìn)了魯迅童年的天地,恍若隔世。突然一股奇臭無比的氣味隨風(fēng)襲來,“啊,臭豆腐!”伙伴們異口同聲地叫起來。我們循味找到了一個油炸豆腐攤前,只見一個頭戴烏氈帽的青年人正神情專注地炸著臭豆腐,“那……那不是閏土嘛!”一個伙伴脫口而出。大伙兒都笑了,每人拿起一串臭豆腐,津津有味地品著,說著,感受著古城紹興的無限魅力。
    魯迅故居作文
    到了到了!魯迅故里到了!洋溢著濃郁水鄉(xiāng)風(fēng)情的大幅浮雕上,“魯迅故里”四個大字蒼勁有力。那氣宇軒昂的一代文學(xué)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漸漸清晰起來……
    迎著人流,我們步入了魯迅紀(jì)念館。紀(jì)念館的建筑與河水縱橫交錯,內(nèi)外空間相互滲透,是一座古樸而神圣、充滿靈氣又獨(dú)具紹興水鄉(xiāng)風(fēng)情的現(xiàn)代展館。而館中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銅坐像。坐在鮮花叢中的魯迅表情自然,儀態(tài)從容,嚴(yán)肅又不乏親切,眉宇間似藏著無限的深思。陳列廳內(nèi)詳細(xì)地介紹了魯迅的坎坷人生:由一個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長房長孫,變成了一個破落戶子弟;深受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浪潮的影響,積極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與李大釗、陳獨(dú)秀等當(dāng)時許多先進(jìn)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志,揭開了中國新文化運(yùn)動的序幕;1918年,發(fā)表了我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看著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我的心中又不禁卷起一陣陣波浪,為魯迅的一生感慨,更為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臍夤?jié)所感動……
    走出紀(jì)念館,不覺已是春雨綿綿。雨很小,很細(xì),小得幾乎聽不到“沙沙”的聲音,細(xì)得像蠶吐出來的絲。漫步在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欣賞著這細(xì)雨中朦朧的白墻灰瓦、古老又修葺一新的竹絲臺門,聆聽著那一串串韻味十足的紹興方言——“賣臭豆腐了!賣臭豆腐了……”“烏氈帽,烏氈帽……”各路游人禁不住駐足停留,來兩串臭豆腐,戴一頂烏氈帽,用心體會著這濃郁的水鄉(xiāng)風(fēng)情。魯迅當(dāng)年會不會也常吃這種臭豆腐呢?……
    接著我們來到了“魯迅故居”??邕^高高的門檻,從側(cè)門進(jìn)去,穿過年代已久的長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懊魈谩彼追Q“天井”,這里原種著兩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閉上眼睛,小時候的魯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樹下的小板桌上乘涼,我的耳邊似乎還有他的繼祖母蔣氏讓他猜謎、給他講故事的聲音……魯迅的臥室、廚房、百草園……都一一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每到一個地方,都感到離這位一代宗師又近了一步……
    我想去的地方還是三味書屋,于是又迫不及待地循著魯迅的描述去感受他當(dāng)年讀書時的氛圍?!俺鲩T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jìn)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清朝書法家梁同書所題。“三味”就是讀經(jīng)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額下掛著一幅栩栩如生的《松鹿圖》,兩邊的柱子上還有一副對聯(lián)——“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大約是在揭示讀書的真諦吧。走進(jìn)去,我們看見了一張陳舊的兩屜硬木書桌。書桌極其普通,但卻受到了特別的待遇,因為這就是魯迅因故遲到,在受到塾師的嚴(yán)厲批評后,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書桌。我認(rèn)真地觀察著,腦子里不由得浮現(xiàn)出小時候的魯迅一筆一畫刻字的模樣與勤勉學(xué)習(xí)的樣子……我深深地呼吸著這里的空氣,貪婪地搜索著魯迅的聲息,這里是魯迅成長的搖籃啊。
    再次走在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雨還沒有停,一樣的小,一樣的細(xì),為這一趟魯迅故里之游染上了一種別樣的情緒。一條清澈的小河,從故居門前潺潺流過,雨絲輕輕地落在水面上,平靜的河面頓時裂開了好多條“縫”,一圈兒一圈兒地蕩漾開來……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烏篷船。在頭戴烏氈帽,手持青篙的船家?guī)ьI(lǐng)下,揮手道別了這座偉大的歷史豐碑,而那一圈兒一圈兒的魯迅情卻久久地在我心中蕩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