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江溫州高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字號:

浙江省溫州市十校聯(lián)合體2015屆高三下學(xué)期期初聯(lián)考
    語文試題
    一、語言文字運用( 共27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伺候(cì) 束縛(fù) 露馬腳(lòu) 繁文縟節(jié)(rǔ)
    B.癥結(jié)(zhēng) 差勁(chà) 拗口令(ào) 懸崖勒馬(lēi)
    C.精髓(suǐ) 札記(zhā) 黑黢黢(qū) 翻箱倒篋(qiè)
    D.悲慟(tòng) 脂肪(zhī) 一沓紙(dá) 一塌糊涂(t?。?BR>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劉媛媛的年輕、自信、勇敢、堅韌的情懷,我們這個社會應(yīng)該給于鼓勵,因為在當(dāng)今中國,擁有這種情懷的年青人已經(jīng)不多了。
    B.李娜退役了,這絕對是個史無前列的重磅炸彈。在中國體育界,或許沒有一個人的退役像李娜那樣牽動無數(shù)國人的心,無論是“娜粉”還是“娜黑”,在這一刻都百感交集。
    C.“……去哪兒了”之所以走紅一時,是因為它成為人們對自身、對家庭、對社會的一種反思。這種反思是對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警醒,更是對心靈能夠詩意棲息的企盼。
    D.虹灣,也叫彩虹灣。這里是被天體砸出的殞石坑,又被玄武巖填上,而砸出的物質(zhì)則堆積成了侏羅山脈。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
    A. 孔子故里春耕園國學(xué)培訓(xùn)學(xué)校建校以來一再重視傳統(tǒng)文化教學(xué),從未間斷,在思考與探索中,學(xué)校將“立德樹人”作為學(xué)校發(fā)展的核心思想。
    B.由四川師范大學(xué)電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讀寫指津(小說卷)》呼之欲出,該書從理論到實踐全方位打通了閱讀和寫作的玄關(guān),讓讀者倍感期待。
    C. 如果中歐陸海快線能建成,不論是享譽世界的“中國制造”,還是歐洲的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就有了一條方便的終南捷徑,不僅到貨快,而且還便宜呢。
    D. 有時候,我們可以用俗語和成語來表達(dá)相同的意思,如:“打開窗戶說亮話”和“開誠布公”,“雞蛋里挑骨頭”和“弄巧成拙”,“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和“因小失大”等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中央綠軸公園是我市新的代表性公園,主打密林、廣場、水、文化等元素,凝聚著提升城市品位,承載著激活城市中軸線的使命。
    B.質(zhì)量是工程的生命,細(xì)心是質(zhì)量的保障。對工程施工是否認(rèn)真負(fù)責(zé),直接關(guān)系到工程的質(zhì)量,我們要深思而慎為。
    C. 雖然海水淡化具有潔凈、環(huán)保、供給穩(wěn)定等特點,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十分廣闊,但是目前還沒有被廣大沿海地區(qū)所采用。
    D. 近年來,部分中國游客在海外不講衛(wèi)生、亂涂亂畫的不文明舉止,遭到了當(dāng)?shù)厝说呐u指責(zé),落下了素質(zhì)低下、缺乏教養(yǎng)的壞名聲。
     7.結(jié)合本段文字,請以平實的語言表述下面文字中畫線句子的含意,不超過25個字(4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rèn)為,在針對兒童的“愛國教育”中,人們常常將“愛國”變成響亮卻空洞的口號,使它由于一再重復(fù)而變得黯然失色、平淡無奇。他說道:“要使‘祖國’這個詞能夠讓兒童一聽到它就激動得心跳,那就必須——形象地說——悉心地耕耘兒童意識的土壤,并且用美的種子來進行播種?!?BR>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據(jù)下面材料,你是否會購買iPhone6手機?請說明理由。(不超過80個字)(5分)
    (1) iPhone 6自19日上市以來,首發(fā)地與中國內(nèi)地?zé)o緣。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多國的蘋果店外排起成群的中國人。搶購的現(xiàn)場排隊人群高聲喧嘩,隨意插隊惹人不滿。在深圳海關(guān),被抓到走私iPhone6的各色人等,招數(shù)也是五花八門。深圳海關(guān)5天內(nèi)就已查獲了1800多部手機。
    (2) iPhone 6與之前的iPhone有著很大的改變,首先屏幕尺寸提升到4.7英寸,機身的邊框摒棄了iPhone4和iPhone5的直角設(shè)計,而采用了弧度設(shè)計。為了維持視網(wǎng)膜級(Retina)的顯示效果,iPhone6的分辨率有所提升。
    二、現(xiàn)代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1小題(9分,其中選擇題每題3分)
    有一句話說金錢是萬惡之源,我認(rèn)為這句話是錯的。金錢本身是手段,它在道德上是中性的,無所謂善惡,對它不能下道德的判斷。但是有一個東西是萬惡之源,那就是貪婪。問題出在對金錢的態(tài)度上面,可怕的不是錢,是貪欲。
    一個人對金錢的態(tài)度取決于他的素質(zhì),不同的素質(zhì)決定不同的態(tài)度,不同的態(tài)度又導(dǎo)致不同的結(jié)果。所以,財富后對于一個人的幸福到底起什么樣的作用,起多大的作用,甚至是不是起副作用,歸根結(jié)底取決于這個人的素質(zhì)。在精神素質(zhì)不同的人身上,財富會有不同的后果,可以促進幸福,也可以導(dǎo)致災(zāi)禍。對財富的貪欲把精神素質(zhì)差的人毀掉,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現(xiàn)在官員腐敗嚴(yán)重,利用權(quán)力拼命斂財,揭露出來的一些事例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我看過一個報道,內(nèi)蒙古赤峰市原來的市長,叫徐國元,受賄3200萬。他每受賄一筆錢,就在自己家里設(shè)的佛堂上供好幾天,然后放在盒子里,那些贓款箱,每個盒子里擺滿了錢以后,四個角上各放一個小佛像,讓佛來保佑他。后仍感到不安全,他認(rèn)識云南的一個和尚,就把大部分錢轉(zhuǎn)移到了那個和尚當(dāng)住持的廟里,可是后還是敗露了。弄了這么多不義之財,不敢花,天天提心吊膽日子,后進了監(jiān)牢,你說他到底圖的是什么,非??尚Α?BR>    讓我感到驚訝的不是這些貪官的貪婪,而是他們的 愚昧。安全是生命的基本需要,人活著是要有安全感的,這比有多少錢重要。從更深的層面說,貪婪是人生道理上的大愚昧,是想不明白人生的基本道理。人們往往從道德的角度評論這些貪官,說他們道德品質(zhì)壞、墮落,其實許多貪官在日常生活中未必有多壞,可是恰好處在面對巨大誘惑的位置上,沒有抵擋住誘惑,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真正的道德修養(yǎng)不是刻意用一些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而是人生整體覺悟的表現(xiàn)和結(jié)果。內(nèi)蒙古那個貪官求佛保佑他的贓款,正說明他對佛教沒有一絲一毫的認(rèn)識。佛教把墮落的原因歸結(jié)為無明,就是不明白,糊涂,沒有想明白人生的道理。佛是覺悟的意思,佛教就是要你做一個明白人、有覺悟的人,那樣就一定會是一個有道德的人。蘇格拉底說智慧就是美德,講的也是類似的道理,把人生的道理想明白了,就自然會是一個有道德的人。想不明白人生的道理,不知道什么東西重要,什么東西不重要,把金錢看得太重要,就會貪婪,就會因為愚昧而墮落。
    對財富的貪欲把精神素質(zhì)差的人毀掉,一種情況是在獲取時貪婪,不擇手段,觸犯刑法,另一種情況是在發(fā)了財之后——怎么使用財富,因為素質(zhì)低,沒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就只能是在物質(zhì)的奢華上玩花樣,在欲望的放縱上找刺激,無非吃喝嫖賭,生活糜爛,只能這樣。那些素質(zhì)低的大款其實挺可憐的,他們內(nèi)心很空虛,再多的錢也沒有讓他們感受到人生的幸福。所以我說,財富是對人的精神素質(zhì)的考驗,財富越多,考驗就越嚴(yán)峻,大財富要求大智慧。你發(fā)了財,意味著人生對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必須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讓你的素質(zhì)與你擁有的財富相稱。從財富給一個人帶來的滿足感的層次,可以準(zhǔn)確地判斷他的精神層次,低層次的人僅僅滿足于物質(zhì)享受,其次是從財富帶來的社會地位中得到滿足,所謂身價,一種成就感,實質(zhì)是虛榮心的滿足,高層次的人把財富當(dāng)作 實現(xiàn)人生理想和社會理想的手段,獲得的是真正精神上的滿足。
    ——節(jié)選自周國平《財富的作用取決于人的素質(zhì)》
    9.下列關(guān)于"財富"的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 財富本身只不過是手段,無法對它進行道德的判斷。
    B. 財富是人們實現(xiàn)人生理想和社會理想的手段,能讓人獲得正精神上的滿足。
    C. 財富會使大款內(nèi)心空虛,感受不到人生的幸福。
    D. 財富增加了,意味著你有更高的素質(zhì)與你擁有的財富相稱。
    10、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 財富是一切犯罪行為的根源。
    B. 安全是生命的基本需要,它比金錢財富更重要。
    C. 真正的道德修養(yǎng)的養(yǎng)成,不需要用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的。
    D. 從財富帶來的社會地位中得到滿足是一種真正精神上的滿足。
    11. 文章為什么說,貪婪是“萬惡之源”,請分點概括。(3分)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2-16題.(20分)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有一個姑娘,牙長得好。有人問她:“姑娘,你多大了?”“十七?!薄白≡谀睦??”“翠湖西”?!皭鄢允裁??”“辣子雞。”過了兩天,姑娘摔了一跤,磕掉了門牙。有人問她:“姑娘多大了?”“十五?!薄白≡谀睦铮俊薄按浜??!薄皭鄢允裁??”“麻婆豆腐?!?BR>    ②這是我在四十四年前聽到的一個笑話。當(dāng)時覺得很無聊(是在一個座談會上聽一個本地才子說的),現(xiàn)在想起來覺得很親切。
    ③昆明和翠湖分不開。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有西湖,濟南有大明湖,揚州有瘦西湖,然而這些湖和城市的關(guān)系都還不是那樣密切。似乎把這些湖挪開,城市也還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開。沒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guī)缀蹙桶ぶ兄行摹V荒苷f: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④翠湖是一片湖,同時也是一條路。湖之中,有一條很整齊的貫通南北的大路。昆明人特意來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數(shù)人只是從這里穿過。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從喧囂擾攘的鬧市和刻板枯燥的機關(guān)里,匆匆忙忙地走過來,一進了翠湖,即刻就會覺得渾身輕松下來;生活的重壓、柴米油鹽、委屈煩惱,就會沖淡一些。人們不知不覺地放慢了腳步,甚至可以停下來,在路邊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煙,四邊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趕路,人在湖光樹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樣了。翠湖每天每日,給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療養(yǎng)啊。因此,昆明人——包括外來的游子,對翠湖充滿感激。翠湖這個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適。小了,不夠一游;太大了,游起來怪累。湖的周圍和湖中都有堤。堤邊密密地栽著樹。樹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盡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樹好像到了冬天也還是綠的。湖水極清,常年盈滿。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沒有看見過翠湖干得見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淺處沒膝,深處也不過齊腰。翠湖不種荷花,但是有許多水浮蓮。肥厚碧綠的豬耳狀的葉子,開著一望無際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熱鬧。我是在翠湖才認(rèn)識這種水生植物的。我以后也再也沒看到過這樣大片大片的水浮蓮。湖中多紅魚,很大,都有一尺多長。這些魚已經(jīng)習(xí)慣于人聲腳步,見人不驚,整天只是安安靜靜地,悠然地浮沉游動著。有時夜晚從湖中大路上過,會忽然拔刺一聲,從湖心躍起一條極大的大魚,嚇你一跳。湖水、柳樹、粉紫色的水浮蓮、紅魚,共同組成一個印象:翠。
    ⑤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來考大學(xué),寄住在同濟中 學(xué)的宿舍里,幾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學(xué)校已經(jīng)發(fā)了榜,還沒有開學(xué),我們除了騎馬到黑龍?zhí)?、金殿,坐船到大觀樓,就是到翠湖圖書館去看書。這是我這一生去過次數(shù)多的一個圖書館,也是印象極佳的一個圖書館。圖書館不大,形制有一點像一個道觀。非常安靜整潔。有一個側(cè)院,院里種了好多盆白茶花。這些白茶花有時整天沒有一個人來看它,就只是安安靜靜地欣然地開著。圖書館的管理員是一個妙人。他沒有準(zhǔn)確的上下班時間。有時我們?nèi)サ迷缌耍€沒有來,門沒有開,我們就在外面等著。他來了,誰也不理,開了門,走進閱覽室,把壁上一個不走的掛鐘的時針“喀拉拉”一撥,撥到八點,這就上班了,開始借書。這個小圖書館藏書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我們想看的書大都能夠借到。過了兩三個小時,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點像陳老蓮畫出來的古典的圖書管理員站起來,把壁上不走的掛鐘的時針“喀拉拉”一撥,撥到十二點:下班!我們對他這種以意為之的計時方法完全沒有意見。因為我們沒有一定要看完的書,到這里來只是享受一點安靜。我們的看書,是沒有目的的,從《南詔國志》到福爾摩斯,逮什么看什么。
    ⑥路東伸進湖水,有一個半島。半島上有一個兩層的樓閣。閣上是個茶館。茶館的地勢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閣子上喝茶,很涼快。茶館賣蓋碗茶,還賣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裝在一個白鐵敲成的方碟子里,昆明的茶館計帳的方法有點特別:瓜子、花生,都是一個價錢,按碟算。喝完了茶,“收茶錢!”堂倌走過來,數(shù)一數(shù)碟子,就報出個錢數(shù)。我們的同學(xué)有時臨窗飲茶,嗑完一碟瓜子,隨手把鐵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進了水里。堂倌算帳,還是照碟算。這些堂倌們晚上清點時,自然會發(fā)現(xiàn)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會知道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從來沒有收茶錢時因此和顧客吵起來過;并且在提著大銅壺用“鳳凰三點頭”手法為客人續(xù)水時也從不拿眼睛“賊”著客人。把瓜子碟扔進水里,自然是不大道德。不過堂倌不那么斤斤計較的風(fēng)度卻是很可佩服的。
    ⑦除了到昆明圖書館看書,喝茶,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到翠湖去“窮遛”。這“窮遛”有兩層意思,一是不名一錢地遛,一是無窮無盡地遛?!皥@日涉以成趣”,我們遛翠湖沒有個夠的時候。尤其是晚上,踏著斑駁的月光樹影,可以在湖里一遛 遛好幾圈。一面走,一面海闊天空,高談闊論。我們那時都是二十歲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話要說,可說,我們都說了些什么呢?我現(xiàn)在一句都記不得了!
    ⑧我是一九四六年離開昆明的。一別翠 湖,已經(jīng)三十八年了,時間過得真快!
    ⑨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⑩前幾年,聽說因為搞什么“建設(shè)”,挖斷了水脈,翠湖沒有水了。我聽了,覺得悵然,而且,憤怒了。這是怎么搞的!誰搞的?翠湖會成了什么樣子呢?那些樹呢?那些水、浮蓮呢?那些魚呢?
    ⑾近聽說,翠湖又有水了,我高興!
    ⑿但是我又聽說,翠湖現(xiàn)在很熱鬧,經(jīng)常舉辦“蛇展”什么的,我又有點擔(dān)心。這又會成了什么樣子呢?我不反對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設(shè)立攤篷賣破酥包子、燜雞米線、冰淇凌、雪糕,但是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還我一個明爽安靜的翠湖。我想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選文有刪改)
    12、文章一開始就講了一個笑話,有什么作用?(2分)
    13、解釋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義。(4分)
    (1)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2)一是不名一錢地遛,一是無窮無盡地遛。
    14.請從修辭和描寫的角度簡要賞析④段中的畫線句子。(4分)
    15、根據(jù)文意,分析作者“很想念翠湖”的原因。(4分)
    16、本文主要記敘作者對翠湖的回憶,為何文末要提到近幾年所聽說的變化呢? 作者對翠湖變化的態(tài)度表達(dá)了作家怎樣的人生追求?(6分)
    三、古代詩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題。(19分)
    送馮文子序
    (清)方苞
    往者,長洲韓公為吏部,聽事而歸,喟然嘆。余問曰:“公何嘆?”公曰:“昔有醫(yī)者,與吾故且狎,吾叩焉,曰:‘人皆謂子之醫(yī)能殺人,何也?’曰:‘非吾之醫(yī)能殺人也,而吾不能不使之罷而死也。吾固知吾術(shù)之不足以已其疾也,而不能不利其酬。不獲已,以物之泛而緩者試焉。其感之淺,而與吾方相中者,固嘗有瘳矣。其浸尋反覆,久而不可振者,吾心惻焉,而無可如何。’今某地告饑,上命發(fā)粟以賑,而大農(nóng)持之下有司,核所傷分?jǐn)?shù)。夫民之饑,朝不及夕,而核奏議賑,在三月 之外,有不罷而死者乎?吾位在九卿,與其議而不能辨其惑,是吾負(fù)醫(yī)者之責(zé)也?!?BR>    余曰:“公所見,其顯焉者耳。凡官失其職而事墮于冥昧之中皆足以使人罷而死而特未見其形也姑以所目擊于州縣者征之水土之政不修而民罷死于旱潦矣;兩造懸而不聽,情偽失端,而民罷死于獄訟矣;弊政之不更,豪猾之不鋤,而民罷死于*蠹矣。豈獨殘民以逞者,有殺之形見哉?先己而后民,枉下以逢上,其始皆曰:‘吾不獲已?!浼冉栽唬骸嵝膼叛?,而無可如何?!嗣裰菜猿琉蠖鵁o告也?!?BR>    吾友馮君文子將令于禮縣,為詩四章,自道其心與俗吏異。因舉昔之所聞于韓公及相語者以告之。蓋所望于良吏者,謂能已民之疾也,非徒不益之疾而已也。民之疾常伏于無形,而大吏之為民疾者,復(fù)多端而難御。令之職環(huán)上下而處其中,下以致民之情,而上為之蔽。慮于下者不詳,則為民生疾而不自覺;持于上者不力,將坐視民之罷死而無如何,其術(shù)不可不素定也。君,韓公之門人也,能因是而自審其所處,則韓公之言,庶幾其不曠也夫。
    17、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與吾故且狎 狎:親昵。
    B吾叩焉 叩:詢問
    C固嘗瘳矣 瘳:病重
    D而民罷死于旱潦矣 罷:通“?!薄?BR>    18、下列各組加點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聽事而歸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B弊政之不更 句讀之不知
    C 因舉昔之所聞于韓公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D舉昔之所聞于韓公及相語者以告之 以地事秦
    1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以州縣長官來舉例,不重視修水土、聽獄訟等方面,就像為了一己之小利的庸醫(yī)那樣殺人。
    B.作者認(rèn)為吏治的不清明是造成人民疾苦的重要原因,所以決不能拿“不獲已”來掩飾、逃避為官的責(zé)任。
    C.韓公、馮文子和作者三人之中,馮文子應(yīng)是后學(xué)。所以作者寫了這篇贈序和四首詩,勸勉馮文子做良吏,“已民之疾”。
    D.本文就近取譬,設(shè)喻精妙,論述平實而透徹,刻畫失職的官僚入木三分,體現(xiàn)了作者關(guān)心民間疾苦的精神境界。
    20、用“/”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3分)
    凡官失其職而事墮于冥昧之中皆足以使人罷而死而特未見其形也姑以所目擊于州縣者征之水土之政不修而民罷死于旱潦矣
    2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1)今某地告饑,上命發(fā)粟以賑,而大農(nóng)持之下有司,核所傷分?jǐn)?shù)。(3分)
    (2)君,韓公之門人也,能因是而自審其所處,則韓公之言,庶幾其不曠也夫。(4分)
    (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22—23題。(9分)
    蝶戀花
    王詵
     小雨初晴迥晚照。金翠樓臺,倒影芙蓉沼。楊柳垂垂風(fēng)裊裊。嫩荷無數(shù)青鈿小?! ?BR>    似此園林無限好。流落歸來,到了心情少。坐到黃昏人悄悄。更應(yīng)添得朱顏老。
    【注】:作者因蘇軾遭*而受牽連 被貶謫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這首詞寫于他回到汴京時。
    22、簡析下片首句 中“似”字的妙處。(3分)
    23、對照上下闋,請分析這首詞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抒發(fā)情感的?(6分)
    201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十校聯(lián)合體高三期初聯(lián)考
    語 文 試 卷 答 案
    出卷人:溫州市第十五中學(xué)
    審核人:樂清市第二中學(xué)
    【備注】考生未按規(guī)定區(qū)域答題,每錯一個區(qū)域扣卷面總分1分。
     8.答案 : 略 (觀點明確1分,理由闡述至少兩點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
    9、A(B把財富當(dāng)作實現(xiàn)人生理想和社會理想的手段而獲得的是真正精神上的滿足的是精神層次高的人,不是所有的人;C.不是所有的大款,是那些素質(zhì)低的大款;D原 文:“你 發(fā)了財,意味著人生對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必須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讓你的素質(zhì)與你擁有的財富相稱”,這是對你的要求,而不是財富增加的必然結(jié)果。)
    10、B(A. 原文:“有一句話說金錢是萬惡之源,我認(rèn)為這句話是錯的”?!坝幸粋€東西是萬惡之源,那就是貪婪”; C."不需要"與原文的"不是刻意用"意思不同;D從財富帶來的社會地位中得到滿足,實質(zhì)是虛榮心的滿足,真正精神上的滿足是把財富當(dāng)作實現(xiàn)人生理想和社會理想的手段。
    11、①素質(zhì)差的人在獲取時貪婪,就會不擇手段,觸犯刑法,②在發(fā)了財之后貪婪,就會尋找刺激,放縱自己的欲望。(一點2分,兩點3分)
    12、通過講述笑話,引發(fā)讀者閱讀興趣,(1分)引出下文對翠湖的描寫。(1分)
     16、①文末提到近幾年聽說翠湖的許多變化,作者或悵然、憤怒,或為之高興,或有點擔(dān)心,表達(dá)出作者對翠湖的牽掛與懷念,(1分)與上文對翠湖的回憶相互映襯,(1分)能夠更好地豐富主旨,突出“心影”。 (1分)
    ②文章是作者聰敏的心智和有性靈的大自然之美相融合的產(chǎn)品,它淋漓盡致地寫出了人間恬淡、自然和諧之美,既體現(xiàn)著作者天趣盎然的情調(diào),又使人于一片天籟之中獲得凈化靈魂的神韻和力量。(3分,意同即可)
    17 C 解析:瘳(chōu):病愈。
    18. B 解析:B項“之”的用法同為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A項 而: 連詞,表承接;連詞,表遞進。C項 因:連詞,于是;介詞,通過 D項 以:連詞,表目的,來;介詞,用
    19、C 解析:我的朋友馮文子將要到禮縣去任縣官,寫了四首詩,自己說他的心和一般的官吏不同。于是拿以前從韓公那里聽到的和我跟他說的話來告訴他。 “四首詩”是朋友寫的,而不是作者寫的。
     附文言譯文
    以前,長洲韓菼(tǎn)擔(dān)任吏部(疑系禮部的筆誤)尚書,辦理完政務(wù)回來,喟然長嘆。我問他說:“先生嘆息什么?”先生說:“以前,有一位醫(yī)生,和我相熟而且親昵,我向他詢問說:‘人們都說你給人治病會殺死人,為什么呢?’(醫(yī)生回答)說:‘不是我給人治病會殺死人,是我不能不讓病人在延誤中死去。我本來就知道我的醫(yī)術(shù)不足以治愈他們的疾病,我卻不能夠不貪圖他們的酬金。不得已,就用效用一般而緩和的藥來 嘗試治病。病情不重,跟我的藥方相合的,確實曾經(jīng)有一些病愈。那些病情逐漸加深又反復(fù)發(fā)作,長期不能治好的,我在心里為他們悲傷,卻沒有辦法。’現(xiàn)在某個地方報告發(fā)生饑荒,皇上命令分發(fā)糧食來賑災(zāi),戶部把命令下達(dá)給有關(guān)部門,核計受災(zāi)的程度和數(shù)額。百姓的饑餓,在早上來不及考慮晚上的生活,然而有關(guān)部門審核上奏討論賑災(zāi),時間在三個月以上,饑民有不因為延誤而死亡的嗎?我擔(dān)任高級官員,參與他們的討論卻不能夠辨別他們的是非,這就如我有愧于 一個醫(yī)生的職責(zé)一樣?!?BR>    我說:“先生看到的,是那些顯而易見的事情。所有的官員失職,使事態(tài)陷于昏暗不明之中,都足夠讓百姓因延誤而死去,只是沒有看清它的表現(xiàn)形態(tài)罷了。姑且用我在州縣親眼看到的事情來證明它:不抓水利工作,百姓在旱災(zāi)與水澇的延誤中死去;對訴訟雙方的意見置之不理不聽分說,真?zhèn)问ヮ^緒,百姓在官司訴訟的延誤中死去;腐敗的政治不改革,強橫不守法度的人不鏟除,百姓在為非作歹的人的壓迫中延誤而死。難道只有那些任意殘害人民的人,才有殺人的形跡可見嗎?先考慮自己再考慮百姓,枉害百姓來逢迎上司,開始都說:‘我不得已?!^后都說:‘我心里悲傷,卻沒有辦法?!@就是百姓的疾病長久而且難治卻呼告無門的原因?!?BR>    我的朋友馮文子將要到禮縣去任縣官,寫了四首詩,自己說他的心和一般的官吏不同。于是拿以前從韓公那里聽到的和我跟他說的話來告訴他。對好官的期望,就是能夠解決人民的疾苦,不只是不增添他們的疾苦就可以了。百姓的疾苦常潛伏在看不到的地方,而且大官們造成人民的疾苦,頭緒很多難以防范??h令的職責(zé),就是周圍是上司和百姓,自己居于中間,向下了解百姓的情況,對上司要蔭蔽老百姓。為下面考慮得不周詳,就在不知不覺中給百姓增添了疾苦;在上司面前不盡力堅持,就會等著老百姓在延誤中死去卻沒有辦法,這些辦法不能不預(yù)先確定啊。你是韓公的弟子,能夠依照這個原則來審察自己所處的位置,那么韓公的這番話,也許就不會落空了吧
    22、(3分) “似”意為“似乎”“好像”,詞的上片將園林之景寫得非常美好,但作者剛剛經(jīng)歷過七年的被貶生涯回到京城,重到了舊時園林,妻子早已病故,物是人非,自己又已垂老,園林縱然美好,可實際上在詞人眼里哪還有“美好”可言,一“似”字寫出了詞人的無限辛酸、悲苦。
    【評分標(biāo)準(zhǔn)】:先解釋字的基本含義(1分),聯(lián)系該詞進行簡析并寫出運用該字表達(dá)作者的情感(2分)
    23、(6分)【參考答案】 :這首詞主要運用了以樂景寫哀情(或反襯)的表現(xiàn)手法。上片寫了初晴晚照、金翠樓臺、楊柳裊裊、嫩荷無數(shù),極寫雨后初晴、夕陽晚照下,園林建筑的金碧輝煌及園林內(nèi)的景色之美,一派生機盎然,此為樂景,然而詞人此時正值“流落歸來”,妻子已故,自己又已“朱顏老”,面對此景只能是“心情少”,哪還有當(dāng)年朝夕樂于斯的心情呢,只能一個人孤獨地坐到黃昏,因此,寫景寫得越富麗美好,則愈反襯出詞人的傷心悲苦之情。
    【評分標(biāo)準(zhǔn)】: 寫出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2分),結(jié)合詩詞具體寫出以怎樣的“樂景”寫出怎樣的哀情(4分)
    (如學(xué)生答其他答案,如象征手法(或比喻手法)。首句寫雨后初晴,夕陽返照的景象,象征(比喻)久遭遷謫始得召還的人生;天晴雖可喜,但夕陽黃昏又可悲,這又比喻了被貶之人被召固然可喜,但人生已垂暮又可悲的現(xiàn)實。只要言之有理,便可酌情給分,但不能超過4分)
    附賞析:
    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東坡以譏諷新法之罪名被逮下獄,王詵受牽連致遭重譴。哲宗元祐元年(1086),始得召還。此詞即作于元祐元年。詞人經(jīng)歷了七年貶謫,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垂垂老矣。此詞正是其當(dāng)時心境之寫照。
    “小雨初晴迥晚照”,雨后初晴,夕陽返照的景象,與久遭遷謫始得召還的人生,多么相似。終見天晴固然可喜,可是夕陽黃昏,亦復(fù)可悲。但就詞面以觀之,起句之基調(diào)還是明快的?!敖鸫錁桥_,倒影芙蓉沼”,樓臺本已巍峨壯觀,再以“金翠”二字狀之,氣象更加富麗堂皇。此金碧輝煌之樓臺,沐浴于晚照霞輝之中,其倒影又映現(xiàn)于荷池之水面?!皸盍勾癸L(fēng)裊裊”,詞人更以如畫之筆,渲染出池塘上一片春色。“嫩荷無數(shù)青鈿小”,時值春天,初出水面之嫩荷,宛如無數(shù)青鈿。角目春意盎然,詞人之心,宜乎為之得到一份撫慰,獲得一份生機了?!八拼藞@林無限好”一句為上片作一小結(jié)。園林如此富麗,春色復(fù)如此迷人,確乎可說無限之好。但“似此”二字,實已暗將此美好之園林與自己之間推開一段距離?!傲髀錃w來,到了心情少”,重到了舊時園林,已是物是人非,經(jīng)此重譴,詞人臨老,妻子已故,園林縱好,可是,哪還有當(dāng)年朝夕樂于斯的心情呢?詞情至此,由極寫富麗之景一變而為極寫悲哀之情,真有一落千丈之勢?!白近S昏人悄悄”,遙承起句晚照而來,使全詞有綰合圓滿之美。更重要的,還在于以時間之綿延,增加意境之深度。坐到黃昏,極言其凄寂況味。人悄悄,倍增孤身一人之哀。“更應(yīng)添得朱顏老”,園林依舊,朱顏已改,人生到此,復(fù)何可言。全詞結(jié)束于蒼茫暮色與人之垂垂老矣!
    24、(1)寧移白首之心 不墜青云之志
    (2)其出人也遠(yuǎn)矣 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
    (3)可以橫絕峨眉顛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4)寧赴湘流   安能以皓皓之白 
    (5)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24、作文(參照浙江省作文評分標(biāo)準(zhǔn))
    【題目解讀】
    本題作文材料由兩部分組成。第一段材料是周國平的話語,意思是,在這喧囂的社會中,他選擇安靜的生活方式,安靜地寫作,安靜地思考,不受外界的喧囂干擾或誘惑,守得住自己的內(nèi)心。
    第二段是莫言在2014年南國書香節(jié)上演講的觀點摘錄。意思是,這是一個喧囂的時代,生于斯,長于斯,誰人都不能避免直面喧囂。如何看待這個喧囂的時代,如何應(yīng)對這個喧囂的社會,值得每一個人認(rèn)真思考。
    材料中的關(guān)鍵詞有兩個:“安靜”和“喧囂”。如果把“安靜”理解為“寧靜”“安寧”“平靜”,把“喧囂”理解為“喧鬧”“熱鬧”,不作偏題處理。
    “內(nèi)容”層面,可側(cè)重對“安靜”和“喧囂”意義的直接解讀;“含意”層面,可以由“安靜”和“喧囂”引申到對現(xiàn)代人生活態(tài)度或生存方式的思考。
    關(guān)于“自選角度”,學(xué)生可以在“安靜”和“喧囂”兩者中任選一個作深入思考,也可以將二者綜合起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