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得:父母與孩子溝通的六大圣經(jīng)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心得:父母與孩子溝通的六大圣經(jīng)】,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不是每一個技巧都適用于每個孩子,也不是每個技巧都適合你自己,這些技巧也不是每次都見效。但是,下面這些技巧幫助我們和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平臺,而互相尊重正是合作的開始。
    孩子有負(fù)面感受時(shí):幫助孩子面對他們感受的四種方法
    1.安靜專心地傾聽。
    2.用簡單的詞語回應(yīng)他們的感受。
    “哦……嗯……原來是這樣……”
    3.說出他們的感受。
    “這件事讓你很灰心!”
    4.用幻想的方式實(shí)現(xiàn)他們的愿望。
    “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變熟了給你吃!”
    孩子不愿合作時(shí):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的五個技巧
    1.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問題
    “床上有一塊濕毛巾。”
    2.提示
    “毛巾把我的毯子弄濕了。”
    3.用簡單的詞語表達(dá)
    “毛巾!”
    4.說出你的感受
    “我不喜歡睡在濕床上!”
    5.寫便條(貼在毛巾架上)
    請把我放回原處晾干。謝謝!——毛巾
    孩子屢教不改時(shí):代替懲罰的六種方法
    1.明確表達(dá)強(qiáng)烈不同意的立場
    “我的新鋸被扔在外面,都被雨淋得生銹了,我太生氣了!”
    2.表明你的期望
    “我希望我的工具借走以后,能完好無損地歸還!”
    3.告訴孩子怎樣彌補(bǔ)自己的失誤
    “現(xiàn)在需要用鋼絲球使勁把上面的銹蹭掉?!?BR>    4.提供選擇
    “你要么借我的工具及時(shí)歸還,要么以后再也不能借。你來決定。”
    5.采取行動
    孩子:爸爸,你的工具箱鎖上了!
    爸爸:沒錯。我希望我的工具放在哪兒,還能在哪兒找到。
    6.解決問題
    “我們想個辦法,既能讓你繼續(xù)用,我用的時(shí)候也能找到?”
    解決問題的五個步驟
    第一步:討論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說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一起討論,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決方法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寫下來(不帶任何評論)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議你們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諸行動
    孩子依賴性強(qiáng)時(shí):鼓勵孩子獨(dú)立的六個技巧
    1.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今天穿灰褲子還是紅褲子?”
    2.尊重孩子的努力
    “瓶子不容易打開。有時(shí)候,用勺子翹開一邊可能會有用”
    3.不問太多問題
    “回來了!”
    4.別急著告訴他們答案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你是怎么想的?”
    5.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
    “我覺得可以去問問水族店老板。”
    6.不要放棄希望
    “你想試試主角,這會是個不錯的經(jīng)歷。”
    孩子需要贊賞時(shí):贊賞孩子的三個技巧
    1.描述你所看見的。
    2.描述你的感受。
    3.把孩子值得贊賞的行為總結(jié)為一個詞。
    孩子被貼上標(biāo)簽時(shí):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的六個技巧
    1.尋找機(jī)會讓孩子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
    “你從三歲就開始玩這個玩具,現(xiàn)在看起來還和新的一樣?!?BR>    2.創(chuàng)造機(jī)會讓孩子另眼看自己
    “莎瑞,你能用改錐把抽屜的把手弄緊嗎?”
    3.讓孩子無意中聽到你對他們的正面評價(jià)
    “雖然打針的時(shí)候很疼,但他還是一直舉著胳膊”
    4.以身作則
    “輸了是不好受,我還是要輸?shù)闷?。祝賀你?!?BR>    5.記住孩子那些特別的時(shí)刻
    “我記得你……”
    6.當(dāng)孩子又按原來的方式行事時(shí),表達(dá)你的感覺和期望。
    “我不喜歡你這樣。輸了雖然很難過,我還是希望你能大度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