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1~65小題,每小題2分,共13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
1、 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心理狀態(tài)的是( )
A、感覺 B、想象 C、注意 D、記憶
答案:D
解析:感覺、想象、注意都是心理狀態(tài),記憶則不然。
2、 大腦兩半球之間傳遞信息的神經結構是( )轉自:考試網 - [Examw.Com]
A、杏仁核 B、內囊 C、邊緣系統(tǒng) D、胼胝體
答案:D
解析:胼胝體位于大腦半球縱裂的底部,連接左右兩側大腦半球的橫行神經纖維束,是大腦半球中大的連合纖維。
3、神經系統(tǒng)小的單位是( )
A、突觸 B、軸突 C、神經元D、胞體
答案:C
解析:神經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小單位是神經元。
4、大部分色盲不能區(qū)分( )
A、紅和青B、紅和黃C、紅和藍D、紅和綠
答案:D
解析:色盲以紅綠色盲較為多見,藍色盲及全色盲較少見。
5、感受性提高的感覺適應現象是( )
A、觸覺適應B、嗅覺適應C、暗適應D、明適應
答案:D
解析:在暗適應時是出現感受性提高,而明適應是感受性降低。
6、當人看到下圖,一般都只看到一些亂點,經提示這是一幅騎馬圖片后,人們就覺得像所提示的內容。這主要體現的知覺特性是( ) (圖略)
A、知覺整體性B、知覺理解性C知覺恒常性、D、知覺選擇性
答案:B
解析:人在知覺過程中不是被動的把知覺對象的特點登記下來,而是以過去的知識經驗為依據,力求對知覺對象做出某種解釋,使它具有一定的意義。該題目體現了知覺的理解性。
7、立體電影利用知覺的( )中 華 考 試 網
A、運動視差B、紋理梯度C、線條透視D、雙眼視差
答案:A
解析:立體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制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
8、一名5歲小兒童向懷里抱的布娃娃講媽媽曾給她講過的故事,這種語言屬于( )
A、對話B、獨白C、語言獲得D、語言理解
答案:B
解析:獨白是一個人自言自語,自問自答。
9、安德森提出語言產生三階段,包括( )
A、構造、轉化、執(zhí)行
B、概念化、公式化、發(fā)音
C、構造、轉化、發(fā)音
D、概念化、公式化、執(zhí)行
答案:A
解析:安德森提出語言產生三階段,包括,1.構造階段,根據目的確定要表達的思想; 2.轉化階段,運用句法規(guī)則將思想轉換成語言的形式; 3.執(zhí)行階段,將語言形式的信息說出或寫出。
10、在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緒喚醒模型中,對情緒產生起關鍵作用的因素是( )
A、注意B、認知C、生理變化D、情境
答案:B
解析:沙赫特的而因素理論的認為情緒經驗來源與對刺激情境和自身生理喚醒兩方面的認知。情緒產生的關鍵取決于認知因素。
11、人對同一個目的同時產生兩種對應的動機是( )
A、雙趨沖突B、雙避沖突C、趨避沖突D、多重趨避沖突
答案:C。
解析:對同一個目標既想接近又想回避它就會產生趨避沖突。
12、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從低級到高級的正確排序( )考試用書
A、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C、生理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自我實現的需要
D、生理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自我實現的需要
答案:B
解析: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為5個層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13、某生學業(yè)成績好,但其他表現一般,根據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論,其在校表現優(yōu)異智力是( )
A、分析性智力B、創(chuàng)造性智力C、實踐智力D、綜合性智力
答案:A。
解析:斯騰伯格認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創(chuàng)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三個關鍵方面。成功是通過分析、創(chuàng)造和實踐三方面智力的平衡獲得的,其中分析性智力是進行分析、評價、判斷或比較和對照的能力,也是傳統(tǒng)智力測驗測量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智力是面對新任務、新情境產生新觀念的能力,實踐性智力是把經驗應用于適應、塑造和選擇環(huán)境的能力。
14、下列屬于晶體智力的是( )
A、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B、發(fā)現復雜關系的能力
C、理解詞匯能力
D、知覺的速度
答案:B
解析:晶體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解決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如:對關系的認識、類比、演繹推理能力等。
15、具核心意義的心理特征是( )
A、能力 B、氣質 C、性格 D、興趣
答案:C
解析: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特有模式,這個獨特的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qū)別他人的穩(wěn)定而統(tǒng)一的心理品質。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16、根據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理論,構成個體獨特性的重要特質屬于( )
A、首要特質B、中心特質C、根源特質D、共同特質
答案:B
解析:中心特質是構成個體獨特特性的重要特質,一般一個人約有5-10個。
17、根據人對問題思考的速度的差異,卡根等將認知風格類型劃分為:
A、場獨立性與場依存性中華考試網(www.Examw。com)
B、沖動型與沉思型
C、同時性與繼時性
D、整體加工與部分加工
答案:B
解析:卡根等人(1964)把認知風格分為2種:沖動型和沉思型。
18、讓吸煙上癮的人扮演因吸煙患肺癌接受治療,之后他戒了煙。其戒煙起作用因素是:
A、相似性B、可說服性C、卷入D、心境
答案:C
解析:吸煙上癮的人扮演因吸煙患肺癌接受治療而戒煙是因為卷入因素起了作用。亦可使用排除法得到相同的結果。
19、自我服務偏差的主要成因( )
A、利用認知捷徑 B、團體極化 C、維持和保護自尊 D、可得性啟發(fā)
答案:C
解析:在對于成功和失敗的歸因中,個體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歸因于內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敗歸因于外部因素,如運氣。在對他人的成功和失敗進行歸因時,則正好相反,即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歸因于外部因素,如運氣;而把他人的失敗歸因于內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這種現象被稱為自我服務偏差。
20、下列不正確的是( )
A、榮格先開展對個體畢生發(fā)展研究;
B、霍爾將兒童心理學研究范圍擴大到青春期;
C、普萊爾出版《兒童心理學》,創(chuàng)立科學的兒童心理學;
D、皮亞杰以活動特點標準將心理學發(fā)展劃分四個階段。
答案:D
解析:皮亞杰以兒童認知特點將兒童的發(fā)展劃分四個階段。即感知運算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21.下列設計中,既描述因變量的年齡差異,又描述年齡變化 對年齡群組測量時間效應進行分離( )
A。橫斷設計 B??v向設計 C。聚合交叉設計 D。雙生子設計
答案:C
解析:聚合交叉設計將縱向設計與橫向設計結合起來,克服了縱向設計的缺點,又保留了橫向設計的長處。
22. 將青少年從家庭獨立的過程稱為“心理性斷乳”的學者是( )
A。米德B。普萊爾C?;魻朌。何林渥斯外語學習網
答案:D
解析:青年由于生理發(fā)育成熟,知識、經驗和活動能力隨之增長,在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上也發(fā)生了重要變化。他們開始以具有獨立人格的成人的目光來認識自己,考察自己與家庭的關系;要求從父母的保護和對父母的依賴關系中擺脫出來,并在家庭中占有平等和獨立自主的地位。如果這種要求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就會在兩代人之間產生隔閡。青年和父母之間在關系上的這種變化,何林渥斯把它稱之為心理性斷乳。
23. 依據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處于前運算階段兒童的典型游戲類型( )
A。象征性游戲 B。練習游戲 C。結構游戲 D。觀察性游戲
答案:A
解析:前運算階段是2-7歲,此階段兒童游戲類型是象征性游戲。
24. 下列關于嬰兒動作發(fā)展排序正確的是( )
A。翻身、坐、抬頭、站、走
B。抬頭、坐、翻身、站、走
C。翻身、抬頭、坐、站、走
D。抬頭、翻身、坐、站、走
答案:D
解析:嬰兒動作發(fā)展符合頭尾原則和近遠原則。
25 根據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下列選項中屬于兒童成長外層系統(tǒng)的是:
A。父母工作單位 B。家長與學校關系 C。社會文化 D。家庭
答案:A
解析:外系統(tǒng)指兒童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如鄰里社區(qū)、兒童的醫(yī)療保險、父母的職業(yè)和工作單位、親戚朋友等。
26. 奧蘇泊爾認為當學習者是高同化有邏輯一樣的材料所必須的背景知識是,則該材料具備了( )
A。心理意義 B。潛在意義 C。顯示意義 D。參考意義
答案:B
解析:奧蘇泊爾認為,如果學生認知結構中沒有可以同新教材建立聯(lián)系的有關觀念,就會使教材失去潛在意義。
27. 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共性是強調( )
A。先前經驗對新的學習的影響中華考試網
B。事實情境對學習的價值
C。社會互動是學習的決定因素
D。師生關系對于學習的促進
答案:A
解析: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都強調先前經驗對新的學習的影響。
28. 教師向學生隨機呈現一個詞表,并要求記住表中的單詞,學生學會了按蔬菜、肉類、水果等對單詞歸類組織,并運用該方法記憶其他單詞,根據加涅的觀點屬于( )
A。言語信息的學習 B。智力技能的學習 C。認知策略的學習 D。語義信息的學習
答案:D
解析:認知策略的學習是學習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的有內在組織的技能的學習。這種能力使得學習過程的執(zhí)行控制成為可能。
29. 對于自發(fā)的,原本就有興趣的學習任務,外部物質獎勵往往會降低個體的內在學習動機,這一觀點的動機理論是( )
A。行為強化理論 B。需要層次理論 C。自我價值理論 D。自我決定理論
答案:D
解析:自我決定理論強調內部動機的東西,也關注外部動機的影響,認為外在動機使用不當會導致內在動機的抵消
30.根據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為了提高自我效能感,當個體取得學業(yè)成功是,應將其成功歸因于( )
A。努力 B。能力 C。運氣 D。方法
答案:
31. 強調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認為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都維系于課堂中的師生關系的形成和發(fā)展。明確提出這一主張的是( )
A。布魯納 B。奧蘇泊爾 C。馬斯洛 D。羅杰斯
答案:D
解析:羅杰斯提出了“自由學習”和“學生中心”的學習與教學觀。他認為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學生學習知識,也不是教學生如何學習,而是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的資源,提供促進學習的氣氛,讓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習。
32. 記憶表象有可操作性的經典實驗是( )中華考試網
A。心理旋轉實驗 B。人工概念實驗 C.stroop實驗 D。點探測實驗
答案:A
解析:這是歷年的考點,我們都已經很熟悉了,庫伯等人的心理旋轉實驗證明了表象有可操作性。
33. 在反應實驗中,常用的兩個因變量是:
A。速度和準確性 B。速度和穩(wěn)定性 C。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 D。靈敏性和穩(wěn)定性
答案:A
解析:常識性知識,反應時實驗中的兩個基本因變量是速度和準確性。
34.根據唐德思的ABC法辨別時間應是:
A。辨別反應時減去簡單反應時
B。選擇反應時減去簡單反應時
C。辨別反應是減去選擇反應時
D。選擇反應時減去辨別反應時
答案:A
解析:有人會認為答案是B,但只要分清楚以下內容,即可清楚答案應該選什么:A反應,又稱簡單反應時,是反應的基線時間。B反應,又稱選擇反應時,它包括基線時間+刺激辨別時間+反應選擇時間。C反應,又稱辨別反應時,它包括基線時間+刺激辨別時間。
35. 研究錯誤記憶的經典范式是( )
A.GO-NOGO范式 B.PDP范式 C.IAT范式 D.DRM范式
答案:D
解析:集中聯(lián)想范式(DRM范式)是錯誤記憶研究的經典范式(見郭秀艷?;A實驗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78)
36. 相對于被試間實驗設計,被試內實驗設計的缺點是( )
A。需要更多的被試 B。研究效率低
C。容易引起順序效應 D。容易混淆被試差異與實驗條件
答案:C
解析:被試內實驗設計由于每個被試都參與所有的實驗處理,所以節(jié)省了被試,并且不會受到來自不同被試個體差異的影響。但會受實驗順序的影響。(見郭秀艷。基礎實驗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6)
37. 考察7、8、9歲三個年齡但女生對4種不同材料學習效果,其實驗處理有( )
A.3種 B.4種 C.7種 D.12種來自www.Examw.com
答案:D
解析:3(三個年齡)x 4(四種不同材料)
38. 保持量=(認對刺激數目-認錯刺激數目)/(新刺激數目+舊刺激數目)×100%,采用這個公式計算,記憶保持量的方法是( )
A。再認法
B。自由回憶法
C。節(jié)省法
D。系列回憶法
答案:A
解析:(見朱瀅. 實驗心理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359-360)
39. 當實驗出現了“霍桑效應”時,為了改進實驗,后續(xù)研究應采取( )
A。雙盲法B。消除法C。平衡法D。對抗法
答案:A
解析:霍桑效應是指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被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反應。對此應排除實驗者效應和要求特征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宜采用雙盲法來加以排除。
40. 霍爾瓦-多爾曼儀常用于測量( )
A。深度知覺 B。時間知覺 C?;顒又X D。似動知覺
答案:A
解析:對深度視銳的測定一般使用深度知覺儀,它由霍爾瓦-多爾曼設計,因此也稱霍爾瓦-多爾曼知覺儀。
41、在一系列快速呈現的刺激中,如果第一個靶刺激出現之后的200-600ms內呈現第二個靶刺激,那么探測第第二個靶刺激的能力降低,這種現象稱為( )
A、注意瞬間B、注意分散C、返回抑制D、非注意盲視
答案:C
解析:注意實驗考題,返回抑制(IOR)是指對原先注意過的物體或位置進行反應時所表現出的滯后現象
42、在雙耳分聽實驗中,向被試的雙耳同時隨機呈現相同數量的靶子詞,讓被試同時注意雙耳,當從左耳或右耳聽到靶子詞時,要分別做出反應,結果發(fā)現,兩耳對靶子詞的反應率超過50%,且差異不明顯,這一實驗結果支持的理論是( )
A、衰減理論 B、晚選擇理論C、資源有限理論D、早期選擇理論轉自:考試網 - [Examw.Com]
答案:B
解析:(見郭秀艷。基礎實驗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1;或者見郭秀艷。實驗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15-317)
43、補筆測驗通常用來研究( )
A、前瞻記憶 B、內隱記憶C、外顯記憶D、元記憶
答案:B
解析:補筆是提供缺筆字,要求被試把他心中首先想到的單字填出來。通常用于內隱記憶的研究。
44、小明在由50人參加的英語測驗中得了80分,排名第8,其百分等級為( )
A、160 B、80 C、85 D、88
答案:C
解析:8/50=0.16, 1-0.16=0.84, 說明有84%的同學比小明分數低,即小名的百分等級為85。
45、應用方差分析檢驗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有效性,其回歸自由度和殘差度分別為:
A、1和n-1 B、1,n-2 C、2,n-1 D、2,n-2
答案:A
解析:回歸自由度為1, 殘差自由度為N-2(張厚燦?,F代心理與教育統(tǒng)計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369頁)
46、某研究將工人、農民、公務員、上任安生活滿意度分為滿意、不滿意、介于兩者之間,觀察研究不同職業(yè)人員之間的生活滿意度差異,分析該研究數據恰當的統(tǒng)計方法是( )
A、相關分析B、X2檢驗C、因素分析D、t檢驗
答案:
解析:
47、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樣本,如果要使抽樣標準誤降低50%,則樣本容量需擴大倍數為( )
A、2 B、4 C、5 D、8中 華 考 試 網
答案:
解析: 根據公式算的n將擴大4倍。
48、隨機抽取一個樣本容量為100的樣本,其均值 平均值=80,標準差S=10,所屬總體均值u的95%的置信區(qū)間為( )
A、[78.04,81.96] B、[60.40,99.60] C、[76.08,83.92] D、[79.80,80.20]
答案:A
解析:Z=1.96, SE=S/根號(100)=1. 故95%的置信區(qū)間為[78.04,81.96]。
49、數據2、5、9、11、8、9、10、13、10、24中位數是( )
A、8.0 B、8.5 C、9.0 D、9.5
答案:D
解析:排序后為2、5、8、9、9、10、10、11、13、24。 n=10, 平均數為 (9+10)/2=9.5
50、一組數據的分布曲線呈雙峰狀態(tài),據此可以推測該組數據中可能有兩個( )
A、中數 B、眾數 C、平均數 D、幾何平均數
答案:B
解析:兩個峰對應兩個眾數。
1、 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心理狀態(tài)的是( )
A、感覺 B、想象 C、注意 D、記憶
答案:D
解析:感覺、想象、注意都是心理狀態(tài),記憶則不然。
2、 大腦兩半球之間傳遞信息的神經結構是( )轉自:考試網 - [Examw.Com]
A、杏仁核 B、內囊 C、邊緣系統(tǒng) D、胼胝體
答案:D
解析:胼胝體位于大腦半球縱裂的底部,連接左右兩側大腦半球的橫行神經纖維束,是大腦半球中大的連合纖維。
3、神經系統(tǒng)小的單位是( )
A、突觸 B、軸突 C、神經元D、胞體
答案:C
解析:神經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小單位是神經元。
4、大部分色盲不能區(qū)分( )
A、紅和青B、紅和黃C、紅和藍D、紅和綠
答案:D
解析:色盲以紅綠色盲較為多見,藍色盲及全色盲較少見。
5、感受性提高的感覺適應現象是( )
A、觸覺適應B、嗅覺適應C、暗適應D、明適應
答案:D
解析:在暗適應時是出現感受性提高,而明適應是感受性降低。
6、當人看到下圖,一般都只看到一些亂點,經提示這是一幅騎馬圖片后,人們就覺得像所提示的內容。這主要體現的知覺特性是( ) (圖略)
A、知覺整體性B、知覺理解性C知覺恒常性、D、知覺選擇性
答案:B
解析:人在知覺過程中不是被動的把知覺對象的特點登記下來,而是以過去的知識經驗為依據,力求對知覺對象做出某種解釋,使它具有一定的意義。該題目體現了知覺的理解性。
7、立體電影利用知覺的( )中 華 考 試 網
A、運動視差B、紋理梯度C、線條透視D、雙眼視差
答案:A
解析:立體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制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
8、一名5歲小兒童向懷里抱的布娃娃講媽媽曾給她講過的故事,這種語言屬于( )
A、對話B、獨白C、語言獲得D、語言理解
答案:B
解析:獨白是一個人自言自語,自問自答。
9、安德森提出語言產生三階段,包括( )
A、構造、轉化、執(zhí)行
B、概念化、公式化、發(fā)音
C、構造、轉化、發(fā)音
D、概念化、公式化、執(zhí)行
答案:A
解析:安德森提出語言產生三階段,包括,1.構造階段,根據目的確定要表達的思想; 2.轉化階段,運用句法規(guī)則將思想轉換成語言的形式; 3.執(zhí)行階段,將語言形式的信息說出或寫出。
10、在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緒喚醒模型中,對情緒產生起關鍵作用的因素是( )
A、注意B、認知C、生理變化D、情境
答案:B
解析:沙赫特的而因素理論的認為情緒經驗來源與對刺激情境和自身生理喚醒兩方面的認知。情緒產生的關鍵取決于認知因素。
11、人對同一個目的同時產生兩種對應的動機是( )
A、雙趨沖突B、雙避沖突C、趨避沖突D、多重趨避沖突
答案:C。
解析:對同一個目標既想接近又想回避它就會產生趨避沖突。
12、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從低級到高級的正確排序( )考試用書
A、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C、生理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自我實現的需要
D、生理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自我實現的需要
答案:B
解析: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為5個層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13、某生學業(yè)成績好,但其他表現一般,根據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論,其在校表現優(yōu)異智力是( )
A、分析性智力B、創(chuàng)造性智力C、實踐智力D、綜合性智力
答案:A。
解析:斯騰伯格認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創(chuàng)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三個關鍵方面。成功是通過分析、創(chuàng)造和實踐三方面智力的平衡獲得的,其中分析性智力是進行分析、評價、判斷或比較和對照的能力,也是傳統(tǒng)智力測驗測量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智力是面對新任務、新情境產生新觀念的能力,實踐性智力是把經驗應用于適應、塑造和選擇環(huán)境的能力。
14、下列屬于晶體智力的是( )
A、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B、發(fā)現復雜關系的能力
C、理解詞匯能力
D、知覺的速度
答案:B
解析:晶體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解決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如:對關系的認識、類比、演繹推理能力等。
15、具核心意義的心理特征是( )
A、能力 B、氣質 C、性格 D、興趣
答案:C
解析: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特有模式,這個獨特的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qū)別他人的穩(wěn)定而統(tǒng)一的心理品質。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16、根據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理論,構成個體獨特性的重要特質屬于( )
A、首要特質B、中心特質C、根源特質D、共同特質
答案:B
解析:中心特質是構成個體獨特特性的重要特質,一般一個人約有5-10個。
17、根據人對問題思考的速度的差異,卡根等將認知風格類型劃分為:
A、場獨立性與場依存性中華考試網(www.Examw。com)
B、沖動型與沉思型
C、同時性與繼時性
D、整體加工與部分加工
答案:B
解析:卡根等人(1964)把認知風格分為2種:沖動型和沉思型。
18、讓吸煙上癮的人扮演因吸煙患肺癌接受治療,之后他戒了煙。其戒煙起作用因素是:
A、相似性B、可說服性C、卷入D、心境
答案:C
解析:吸煙上癮的人扮演因吸煙患肺癌接受治療而戒煙是因為卷入因素起了作用。亦可使用排除法得到相同的結果。
19、自我服務偏差的主要成因( )
A、利用認知捷徑 B、團體極化 C、維持和保護自尊 D、可得性啟發(fā)
答案:C
解析:在對于成功和失敗的歸因中,個體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歸因于內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敗歸因于外部因素,如運氣。在對他人的成功和失敗進行歸因時,則正好相反,即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歸因于外部因素,如運氣;而把他人的失敗歸因于內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這種現象被稱為自我服務偏差。
20、下列不正確的是( )
A、榮格先開展對個體畢生發(fā)展研究;
B、霍爾將兒童心理學研究范圍擴大到青春期;
C、普萊爾出版《兒童心理學》,創(chuàng)立科學的兒童心理學;
D、皮亞杰以活動特點標準將心理學發(fā)展劃分四個階段。
答案:D
解析:皮亞杰以兒童認知特點將兒童的發(fā)展劃分四個階段。即感知運算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21.下列設計中,既描述因變量的年齡差異,又描述年齡變化 對年齡群組測量時間效應進行分離( )
A。橫斷設計 B??v向設計 C。聚合交叉設計 D。雙生子設計
答案:C
解析:聚合交叉設計將縱向設計與橫向設計結合起來,克服了縱向設計的缺點,又保留了橫向設計的長處。
22. 將青少年從家庭獨立的過程稱為“心理性斷乳”的學者是( )
A。米德B。普萊爾C?;魻朌。何林渥斯外語學習網
答案:D
解析:青年由于生理發(fā)育成熟,知識、經驗和活動能力隨之增長,在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上也發(fā)生了重要變化。他們開始以具有獨立人格的成人的目光來認識自己,考察自己與家庭的關系;要求從父母的保護和對父母的依賴關系中擺脫出來,并在家庭中占有平等和獨立自主的地位。如果這種要求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就會在兩代人之間產生隔閡。青年和父母之間在關系上的這種變化,何林渥斯把它稱之為心理性斷乳。
23. 依據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處于前運算階段兒童的典型游戲類型( )
A。象征性游戲 B。練習游戲 C。結構游戲 D。觀察性游戲
答案:A
解析:前運算階段是2-7歲,此階段兒童游戲類型是象征性游戲。
24. 下列關于嬰兒動作發(fā)展排序正確的是( )
A。翻身、坐、抬頭、站、走
B。抬頭、坐、翻身、站、走
C。翻身、抬頭、坐、站、走
D。抬頭、翻身、坐、站、走
答案:D
解析:嬰兒動作發(fā)展符合頭尾原則和近遠原則。
25 根據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下列選項中屬于兒童成長外層系統(tǒng)的是:
A。父母工作單位 B。家長與學校關系 C。社會文化 D。家庭
答案:A
解析:外系統(tǒng)指兒童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如鄰里社區(qū)、兒童的醫(yī)療保險、父母的職業(yè)和工作單位、親戚朋友等。
26. 奧蘇泊爾認為當學習者是高同化有邏輯一樣的材料所必須的背景知識是,則該材料具備了( )
A。心理意義 B。潛在意義 C。顯示意義 D。參考意義
答案:B
解析:奧蘇泊爾認為,如果學生認知結構中沒有可以同新教材建立聯(lián)系的有關觀念,就會使教材失去潛在意義。
27. 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共性是強調( )
A。先前經驗對新的學習的影響中華考試網
B。事實情境對學習的價值
C。社會互動是學習的決定因素
D。師生關系對于學習的促進
答案:A
解析: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都強調先前經驗對新的學習的影響。
28. 教師向學生隨機呈現一個詞表,并要求記住表中的單詞,學生學會了按蔬菜、肉類、水果等對單詞歸類組織,并運用該方法記憶其他單詞,根據加涅的觀點屬于( )
A。言語信息的學習 B。智力技能的學習 C。認知策略的學習 D。語義信息的學習
答案:D
解析:認知策略的學習是學習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的有內在組織的技能的學習。這種能力使得學習過程的執(zhí)行控制成為可能。
29. 對于自發(fā)的,原本就有興趣的學習任務,外部物質獎勵往往會降低個體的內在學習動機,這一觀點的動機理論是( )
A。行為強化理論 B。需要層次理論 C。自我價值理論 D。自我決定理論
答案:D
解析:自我決定理論強調內部動機的東西,也關注外部動機的影響,認為外在動機使用不當會導致內在動機的抵消
30.根據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為了提高自我效能感,當個體取得學業(yè)成功是,應將其成功歸因于( )
A。努力 B。能力 C。運氣 D。方法
答案:
31. 強調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認為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都維系于課堂中的師生關系的形成和發(fā)展。明確提出這一主張的是( )
A。布魯納 B。奧蘇泊爾 C。馬斯洛 D。羅杰斯
答案:D
解析:羅杰斯提出了“自由學習”和“學生中心”的學習與教學觀。他認為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學生學習知識,也不是教學生如何學習,而是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的資源,提供促進學習的氣氛,讓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習。
32. 記憶表象有可操作性的經典實驗是( )中華考試網
A。心理旋轉實驗 B。人工概念實驗 C.stroop實驗 D。點探測實驗
答案:A
解析:這是歷年的考點,我們都已經很熟悉了,庫伯等人的心理旋轉實驗證明了表象有可操作性。
33. 在反應實驗中,常用的兩個因變量是:
A。速度和準確性 B。速度和穩(wěn)定性 C。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 D。靈敏性和穩(wěn)定性
答案:A
解析:常識性知識,反應時實驗中的兩個基本因變量是速度和準確性。
34.根據唐德思的ABC法辨別時間應是:
A。辨別反應時減去簡單反應時
B。選擇反應時減去簡單反應時
C。辨別反應是減去選擇反應時
D。選擇反應時減去辨別反應時
答案:A
解析:有人會認為答案是B,但只要分清楚以下內容,即可清楚答案應該選什么:A反應,又稱簡單反應時,是反應的基線時間。B反應,又稱選擇反應時,它包括基線時間+刺激辨別時間+反應選擇時間。C反應,又稱辨別反應時,它包括基線時間+刺激辨別時間。
35. 研究錯誤記憶的經典范式是( )
A.GO-NOGO范式 B.PDP范式 C.IAT范式 D.DRM范式
答案:D
解析:集中聯(lián)想范式(DRM范式)是錯誤記憶研究的經典范式(見郭秀艷?;A實驗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78)
36. 相對于被試間實驗設計,被試內實驗設計的缺點是( )
A。需要更多的被試 B。研究效率低
C。容易引起順序效應 D。容易混淆被試差異與實驗條件
答案:C
解析:被試內實驗設計由于每個被試都參與所有的實驗處理,所以節(jié)省了被試,并且不會受到來自不同被試個體差異的影響。但會受實驗順序的影響。(見郭秀艷。基礎實驗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6)
37. 考察7、8、9歲三個年齡但女生對4種不同材料學習效果,其實驗處理有( )
A.3種 B.4種 C.7種 D.12種來自www.Examw.com
答案:D
解析:3(三個年齡)x 4(四種不同材料)
38. 保持量=(認對刺激數目-認錯刺激數目)/(新刺激數目+舊刺激數目)×100%,采用這個公式計算,記憶保持量的方法是( )
A。再認法
B。自由回憶法
C。節(jié)省法
D。系列回憶法
答案:A
解析:(見朱瀅. 實驗心理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359-360)
39. 當實驗出現了“霍桑效應”時,為了改進實驗,后續(xù)研究應采取( )
A。雙盲法B。消除法C。平衡法D。對抗法
答案:A
解析:霍桑效應是指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被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反應。對此應排除實驗者效應和要求特征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宜采用雙盲法來加以排除。
40. 霍爾瓦-多爾曼儀常用于測量( )
A。深度知覺 B。時間知覺 C?;顒又X D。似動知覺
答案:A
解析:對深度視銳的測定一般使用深度知覺儀,它由霍爾瓦-多爾曼設計,因此也稱霍爾瓦-多爾曼知覺儀。
41、在一系列快速呈現的刺激中,如果第一個靶刺激出現之后的200-600ms內呈現第二個靶刺激,那么探測第第二個靶刺激的能力降低,這種現象稱為( )
A、注意瞬間B、注意分散C、返回抑制D、非注意盲視
答案:C
解析:注意實驗考題,返回抑制(IOR)是指對原先注意過的物體或位置進行反應時所表現出的滯后現象
42、在雙耳分聽實驗中,向被試的雙耳同時隨機呈現相同數量的靶子詞,讓被試同時注意雙耳,當從左耳或右耳聽到靶子詞時,要分別做出反應,結果發(fā)現,兩耳對靶子詞的反應率超過50%,且差異不明顯,這一實驗結果支持的理論是( )
A、衰減理論 B、晚選擇理論C、資源有限理論D、早期選擇理論轉自:考試網 - [Examw.Com]
答案:B
解析:(見郭秀艷。基礎實驗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1;或者見郭秀艷。實驗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15-317)
43、補筆測驗通常用來研究( )
A、前瞻記憶 B、內隱記憶C、外顯記憶D、元記憶
答案:B
解析:補筆是提供缺筆字,要求被試把他心中首先想到的單字填出來。通常用于內隱記憶的研究。
44、小明在由50人參加的英語測驗中得了80分,排名第8,其百分等級為( )
A、160 B、80 C、85 D、88
答案:C
解析:8/50=0.16, 1-0.16=0.84, 說明有84%的同學比小明分數低,即小名的百分等級為85。
45、應用方差分析檢驗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有效性,其回歸自由度和殘差度分別為:
A、1和n-1 B、1,n-2 C、2,n-1 D、2,n-2
答案:A
解析:回歸自由度為1, 殘差自由度為N-2(張厚燦?,F代心理與教育統(tǒng)計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369頁)
46、某研究將工人、農民、公務員、上任安生活滿意度分為滿意、不滿意、介于兩者之間,觀察研究不同職業(yè)人員之間的生活滿意度差異,分析該研究數據恰當的統(tǒng)計方法是( )
A、相關分析B、X2檢驗C、因素分析D、t檢驗
答案:
解析:
47、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樣本,如果要使抽樣標準誤降低50%,則樣本容量需擴大倍數為( )
A、2 B、4 C、5 D、8中 華 考 試 網
答案:
解析: 根據公式算的n將擴大4倍。
48、隨機抽取一個樣本容量為100的樣本,其均值 平均值=80,標準差S=10,所屬總體均值u的95%的置信區(qū)間為( )
A、[78.04,81.96] B、[60.40,99.60] C、[76.08,83.92] D、[79.80,80.20]
答案:A
解析:Z=1.96, SE=S/根號(100)=1. 故95%的置信區(qū)間為[78.04,81.96]。
49、數據2、5、9、11、8、9、10、13、10、24中位數是( )
A、8.0 B、8.5 C、9.0 D、9.5
答案:D
解析:排序后為2、5、8、9、9、10、10、11、13、24。 n=10, 平均數為 (9+10)/2=9.5
50、一組數據的分布曲線呈雙峰狀態(tài),據此可以推測該組數據中可能有兩個( )
A、中數 B、眾數 C、平均數 D、幾何平均數
答案:B
解析:兩個峰對應兩個眾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