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1. 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2014年1月甲公司董事會決定將本公司生產的500件產品作為福利發(fā)放給公司管理人員。該批產品的單件成本為1.2萬元,市場銷售價格為每件2萬元(不含增值稅)。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甲公司在2014年因該項業(yè)務應計入管理費用的金額為( ?。┤f元。
A、600
B、770
C、1000
D、1170
2. 下列關于或有事項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待執(zhí)行合同屬于或有事項
B、待執(zhí)行合同變成虧損合同屬于或有事項
C、待執(zhí)行合同變成虧損合同,應按支付的違約金確認預計負債的金額
D、待執(zhí)行合同變成虧損合同,應按預計成本高于售價的差額確認預計負債
3. 下列各項關于資產期末計量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無形資產按照市場價格計量
B、固定資產期末按照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
C、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按照歷史成本計量
D、存貨按照賬面價值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
4. 某公司2014年年初所有者權益總額為2720萬元,當年實現凈利潤900萬元,提取盈余公積90萬元,向投資者分配現金股利400萬元,本年內以資本公積轉增資本100萬元,投資者追加現金投資60萬元。該公司2014年年末所有者權益總額為( )。
A、3130萬元
B、3190萬元
C、3280萬元
D、3590萬元
5. 如果以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換出、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都能夠可靠計量,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不涉及補價的,換人資產的成本應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相關稅費計量
B、涉及補價的,支付補價方換人資產的成本應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計量
C、涉及補價的,收到補價方換人資產的成本應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計量
D、不涉及補價的,換入資產的成本應以換入資產的賬面價值加相關稅費計量
6. 20×2年12月1日,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一項不可撤銷的產品銷售合同,合同規(guī)定:甲公司于3個月后提交乙公司一批產品,合同價格(不含增值稅稅額)為500萬元,如甲公司違約,將支付違約金100萬元。至20×2年年末,甲公司為生產該產品已發(fā)生成本20萬元,因原材料價格上漲,甲公司預計生產該產品的總成本為580萬元。不考慮其他因素,20×2年12月31日,甲公司因該合同確認的預計負債為( )。
A、20萬元
B、60萬元
C、80萬元
D、100萬元
7. 下列關于租賃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未擔保余值,指租賃資產余值中扣除就出租人而言的擔保余值以后的資產余值
B、最低租賃付款額,是指在租賃期內,承租人應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款項加上由承租人或與其有關的第三方擔保的資產余值,但是出租人支付但可退還的稅金不包含在內
C、擔保余值,就出租人而言,是指由承租人或與其有關的第三方擔保的資產余值
D、承租人和出租人應當在租賃開始日將租賃分為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
多項選擇題
8. 下列各項關于分部報告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企業(yè)應當以經營分部為基礎確定報告分部
B、企業(yè)披露分部信息時無需提供前期比較數據
C、企業(yè)披露的報告分部收入總額應當與企業(yè)收入總額相銜接
D、企業(yè)披露分部信息時應披露每一報告分部的利潤總額及其組成項目的信息
簡答題
9. 甲公司20×4年實現利潤總額3000萬元,當年度發(fā)生的部分交易或事項如下。
(1)1月1日甲公司購入乙公司20%的股權,采用權益法核算。20×4年末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明細科目為2800萬元,“損益調整”明細科目為200萬元。其中20×4年根據乙公司實現的凈利潤確認的投資收益為200萬元。甲、乙公司均為設在我國境內的居民企業(yè)。假定甲公司擬長期持有對乙公司的投資。稅法規(guī)定,甲公司對乙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等于初始投資成本2800萬元。
(2)5月20日,甲公司涉及一項擔保訴訟案件,20×4年末法院尚未判決。12月31日甲公司估計敗訴的可能性為60%,如敗訴,賠償金額估計為100萬元。稅法規(guī)定,因債務擔保發(fā)生的支出不得稅前列支。
(3)6月20日,甲公司向丙公司銷售產品一批,售價為1000萬元,成本為800萬元,產品已發(fā)出,款項已收到,增值稅發(fā)票已經開出。根據銷售合同約定,甲公司有權在未來一年內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自丙公司回購同等數量、同等規(guī)格的鋼材。截至12月31日,甲公司尚未行使回購的權利。稅法規(guī)定,采用售后回購方式銷售商品的,銷售的商品按售價確認收入,回購的商品作為購進商品處理;有證據表明不符合銷售收入確認條件的,如以銷售商品方式進行融資,收到的款項應確認為負債,回購價格大于原售價的,差額應在回購期間確認為利息費用。
(4)20×4年末甲公司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期間(未超過12個月)的現金股利20萬元,稅法規(guī)定,持有時間在一年以內的股權涉及的投資收益計人應納稅所得額。其他有關資料: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本題不考慮中期財務報告的影響;除上述差異外,甲公司20×4年未發(fā)生其他納稅調整事項,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無期初余額。假定甲公司在未來期間能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利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要求:
(1)判斷甲公司對乙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是否形成暫時洼差異,20×4年末是否應確認遞延所得稅,并說明理由。
(2)確定甲公司因擔保訴訟案件應確認的預計負債金額,編制相關的會計分錄;計算該預計負債在20×4年12月31日的計稅基礎,說明是否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若確認,編制確認遞延所得稅的會計分錄。
(3)分析、判斷甲公司向丙公司的銷售業(yè)務是否產生暫時性差異,并簡要說明理由。
(4)計算甲公司20×4年應交所得稅和所得稅費用,并編制確認所得稅費用的會計分錄。
10. 甲公司20×3年度實現賬面凈利潤l5000萬元,其20×3年度財務報表于20×4年2月28日對外報出。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在本題涉及的相關年度甲公司預計未來期間能夠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來抵減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甲公司20×4年度實現盈利按照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公司20×4年度發(fā)生的有關交易或事項以及相關的會計處理如下:
(1)甲公司于20×4年3月26日依據法院判決向銀行支付連帶保證責任賠款7200萬元,并將該事項作為會計差錯追溯調整了20 X 3年度財務報表。甲公司上述連帶保證責任產生于20×1年。根據甲公司、乙公司及銀行三方簽訂的合同,乙公司
向銀行借款7000萬元,除以乙公司擁有的一棟房產向銀行提供抵押外,甲公司作為連帶責任保證人,在乙公司無力償付借款時承擔連帶保證責任。20×3年10月,乙公司無法償還到期借款。20×3年12月26日,甲公司、乙公司及銀行三方經協(xié)商,一致同意以乙公司用于抵押的房產先行拍賣抵償借款本息。按當時乙公司抵押房產的市場價格估計,甲公司認為拍賣價款足以支付乙公司所欠銀行借款本息7200萬元。為此,甲公司在其20×3年度財務報表附注中對上述連帶保證責任進行了說明,但未確認與該事項相關的負債。
20 X 4年3月1日,由于抵押的房產存在產權糾紛,乙公司無法拍賣。為此,銀行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甲公司承擔連帶保證責任。20×4年3月20日,法院判決甲公司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假定稅法規(guī)定,企業(yè)因債務擔保的損失不允許稅前扣除。
(2)甲公司于20×4年3月28日與丙公司簽訂協(xié)議,將其生產的一臺大型設備出售給丙公司。合同約定價款總額為14000萬元。簽約當日支付價款總額的30%,之后30日內支付30%,另外40%于簽約后180日內支付。甲公司于簽約日收到丙公司支付的4200萬元款項,根據丙公司提供的銀行賬戶余額情況,甲公司估計丙公司能夠按期支付款,為此,甲公司在20×4年第1季度財務報表中確認該筆銷售收入14000萬元,并結轉相關成本10000萬元。20×4年9月,因自然災害造成生產設施重大毀損,丙公司遂通知甲公司,其無法按期支付所購設備其余40%款項。甲公司在編制20×4年度財務報表時,經向丙公司核實,預計丙公司所欠剩余款項在20×7年才可能收回,20×4年12月31日按未來現金流量折算的現值金額為4800萬元。甲公司對上述事項調整了第l季度財務報表中確認的收入,但未確認與該事項相關的所得稅影響。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5600萬元
貸:應收賬款5600萬元
(3)20×4年4月20日,甲公司收到當地稅務部門返還其20×3年度已交所得稅款的通知,4月30日收到稅務部門返還的所得稅款項720萬元。甲公司在對外提供20×3年度財務報表時,因無法預計是否符合有關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故全額計算交納了所得稅并確認了相關的所得稅費用。稅務部門提供的稅收返還憑證中注明上述返還款項為20×3年的所得稅款項,為此,甲公司追溯調整了已對外報出的20 x 3年度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金額。
(4)20×4年lo月1日,甲公司董事會決定將其管理用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由10年調整為20年,該項變更自20×4年1月1日起執(zhí)行。董事會會議紀要中對該事項的說明為:考慮到公司對某管理用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情況發(fā)生變化,將該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調整為20年,這更符合為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情況。上述管理用固定資產系甲公司于20 X 1年12月購入,原值為3600萬元,甲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預計凈殘值為零。稅法規(guī)定該固定資產的計稅年限最低為15年,甲公司在計稅時按照l5年計算確定的折舊在所得稅前扣除。在20×4年度財務報表中,甲公司對該固定資產按照調整后的折舊年限計算的年折舊額為160萬元,與該固定資產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為40萬元。
(5)甲公司20×4年度合并利潤表中包括的其他綜合收益涉及事項如下:
①因增持對子公司的股權增加資本公積3200萬元;
②當年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相對成本上升600萬元,該資產的計稅基礎為取得時的成本;
③因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確認資本公積360萬元:
④因同一控制下企業(yè)合并沖減資本公積2400萬元。
要求:
(1)根據資料(1)至(4),逐項說明甲公司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對于不正確的會計處理,編制更正的會計分錄。
(2)根據資料(5),判斷所涉及的事項哪些不應計入甲公司20×4年度合并利潤表中的其他綜合收益項目,并說明理由。
(3)計算確定甲公司20x4年度合并利潤表中其他綜合收益項目的金額。
1. 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2014年1月甲公司董事會決定將本公司生產的500件產品作為福利發(fā)放給公司管理人員。該批產品的單件成本為1.2萬元,市場銷售價格為每件2萬元(不含增值稅)。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甲公司在2014年因該項業(yè)務應計入管理費用的金額為( ?。┤f元。
A、600
B、770
C、1000
D、1170
2. 下列關于或有事項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待執(zhí)行合同屬于或有事項
B、待執(zhí)行合同變成虧損合同屬于或有事項
C、待執(zhí)行合同變成虧損合同,應按支付的違約金確認預計負債的金額
D、待執(zhí)行合同變成虧損合同,應按預計成本高于售價的差額確認預計負債
3. 下列各項關于資產期末計量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無形資產按照市場價格計量
B、固定資產期末按照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
C、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按照歷史成本計量
D、存貨按照賬面價值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
4. 某公司2014年年初所有者權益總額為2720萬元,當年實現凈利潤900萬元,提取盈余公積90萬元,向投資者分配現金股利400萬元,本年內以資本公積轉增資本100萬元,投資者追加現金投資60萬元。該公司2014年年末所有者權益總額為( )。
A、3130萬元
B、3190萬元
C、3280萬元
D、3590萬元
5. 如果以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換出、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都能夠可靠計量,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不涉及補價的,換人資產的成本應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相關稅費計量
B、涉及補價的,支付補價方換人資產的成本應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計量
C、涉及補價的,收到補價方換人資產的成本應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計量
D、不涉及補價的,換入資產的成本應以換入資產的賬面價值加相關稅費計量
6. 20×2年12月1日,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一項不可撤銷的產品銷售合同,合同規(guī)定:甲公司于3個月后提交乙公司一批產品,合同價格(不含增值稅稅額)為500萬元,如甲公司違約,將支付違約金100萬元。至20×2年年末,甲公司為生產該產品已發(fā)生成本20萬元,因原材料價格上漲,甲公司預計生產該產品的總成本為580萬元。不考慮其他因素,20×2年12月31日,甲公司因該合同確認的預計負債為( )。
A、20萬元
B、60萬元
C、80萬元
D、100萬元
7. 下列關于租賃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未擔保余值,指租賃資產余值中扣除就出租人而言的擔保余值以后的資產余值
B、最低租賃付款額,是指在租賃期內,承租人應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款項加上由承租人或與其有關的第三方擔保的資產余值,但是出租人支付但可退還的稅金不包含在內
C、擔保余值,就出租人而言,是指由承租人或與其有關的第三方擔保的資產余值
D、承租人和出租人應當在租賃開始日將租賃分為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
多項選擇題
8. 下列各項關于分部報告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企業(yè)應當以經營分部為基礎確定報告分部
B、企業(yè)披露分部信息時無需提供前期比較數據
C、企業(yè)披露的報告分部收入總額應當與企業(yè)收入總額相銜接
D、企業(yè)披露分部信息時應披露每一報告分部的利潤總額及其組成項目的信息
簡答題
9. 甲公司20×4年實現利潤總額3000萬元,當年度發(fā)生的部分交易或事項如下。
(1)1月1日甲公司購入乙公司20%的股權,采用權益法核算。20×4年末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明細科目為2800萬元,“損益調整”明細科目為200萬元。其中20×4年根據乙公司實現的凈利潤確認的投資收益為200萬元。甲、乙公司均為設在我國境內的居民企業(yè)。假定甲公司擬長期持有對乙公司的投資。稅法規(guī)定,甲公司對乙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等于初始投資成本2800萬元。
(2)5月20日,甲公司涉及一項擔保訴訟案件,20×4年末法院尚未判決。12月31日甲公司估計敗訴的可能性為60%,如敗訴,賠償金額估計為100萬元。稅法規(guī)定,因債務擔保發(fā)生的支出不得稅前列支。
(3)6月20日,甲公司向丙公司銷售產品一批,售價為1000萬元,成本為800萬元,產品已發(fā)出,款項已收到,增值稅發(fā)票已經開出。根據銷售合同約定,甲公司有權在未來一年內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自丙公司回購同等數量、同等規(guī)格的鋼材。截至12月31日,甲公司尚未行使回購的權利。稅法規(guī)定,采用售后回購方式銷售商品的,銷售的商品按售價確認收入,回購的商品作為購進商品處理;有證據表明不符合銷售收入確認條件的,如以銷售商品方式進行融資,收到的款項應確認為負債,回購價格大于原售價的,差額應在回購期間確認為利息費用。
(4)20×4年末甲公司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期間(未超過12個月)的現金股利20萬元,稅法規(guī)定,持有時間在一年以內的股權涉及的投資收益計人應納稅所得額。其他有關資料: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本題不考慮中期財務報告的影響;除上述差異外,甲公司20×4年未發(fā)生其他納稅調整事項,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無期初余額。假定甲公司在未來期間能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利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要求:
(1)判斷甲公司對乙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是否形成暫時洼差異,20×4年末是否應確認遞延所得稅,并說明理由。
(2)確定甲公司因擔保訴訟案件應確認的預計負債金額,編制相關的會計分錄;計算該預計負債在20×4年12月31日的計稅基礎,說明是否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若確認,編制確認遞延所得稅的會計分錄。
(3)分析、判斷甲公司向丙公司的銷售業(yè)務是否產生暫時性差異,并簡要說明理由。
(4)計算甲公司20×4年應交所得稅和所得稅費用,并編制確認所得稅費用的會計分錄。
10. 甲公司20×3年度實現賬面凈利潤l5000萬元,其20×3年度財務報表于20×4年2月28日對外報出。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在本題涉及的相關年度甲公司預計未來期間能夠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來抵減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甲公司20×4年度實現盈利按照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公司20×4年度發(fā)生的有關交易或事項以及相關的會計處理如下:
(1)甲公司于20×4年3月26日依據法院判決向銀行支付連帶保證責任賠款7200萬元,并將該事項作為會計差錯追溯調整了20 X 3年度財務報表。甲公司上述連帶保證責任產生于20×1年。根據甲公司、乙公司及銀行三方簽訂的合同,乙公司
向銀行借款7000萬元,除以乙公司擁有的一棟房產向銀行提供抵押外,甲公司作為連帶責任保證人,在乙公司無力償付借款時承擔連帶保證責任。20×3年10月,乙公司無法償還到期借款。20×3年12月26日,甲公司、乙公司及銀行三方經協(xié)商,一致同意以乙公司用于抵押的房產先行拍賣抵償借款本息。按當時乙公司抵押房產的市場價格估計,甲公司認為拍賣價款足以支付乙公司所欠銀行借款本息7200萬元。為此,甲公司在其20×3年度財務報表附注中對上述連帶保證責任進行了說明,但未確認與該事項相關的負債。
20 X 4年3月1日,由于抵押的房產存在產權糾紛,乙公司無法拍賣。為此,銀行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甲公司承擔連帶保證責任。20×4年3月20日,法院判決甲公司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假定稅法規(guī)定,企業(yè)因債務擔保的損失不允許稅前扣除。
(2)甲公司于20×4年3月28日與丙公司簽訂協(xié)議,將其生產的一臺大型設備出售給丙公司。合同約定價款總額為14000萬元。簽約當日支付價款總額的30%,之后30日內支付30%,另外40%于簽約后180日內支付。甲公司于簽約日收到丙公司支付的4200萬元款項,根據丙公司提供的銀行賬戶余額情況,甲公司估計丙公司能夠按期支付款,為此,甲公司在20×4年第1季度財務報表中確認該筆銷售收入14000萬元,并結轉相關成本10000萬元。20×4年9月,因自然災害造成生產設施重大毀損,丙公司遂通知甲公司,其無法按期支付所購設備其余40%款項。甲公司在編制20×4年度財務報表時,經向丙公司核實,預計丙公司所欠剩余款項在20×7年才可能收回,20×4年12月31日按未來現金流量折算的現值金額為4800萬元。甲公司對上述事項調整了第l季度財務報表中確認的收入,但未確認與該事項相關的所得稅影響。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5600萬元
貸:應收賬款5600萬元
(3)20×4年4月20日,甲公司收到當地稅務部門返還其20×3年度已交所得稅款的通知,4月30日收到稅務部門返還的所得稅款項720萬元。甲公司在對外提供20×3年度財務報表時,因無法預計是否符合有關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故全額計算交納了所得稅并確認了相關的所得稅費用。稅務部門提供的稅收返還憑證中注明上述返還款項為20×3年的所得稅款項,為此,甲公司追溯調整了已對外報出的20 x 3年度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金額。
(4)20×4年lo月1日,甲公司董事會決定將其管理用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由10年調整為20年,該項變更自20×4年1月1日起執(zhí)行。董事會會議紀要中對該事項的說明為:考慮到公司對某管理用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情況發(fā)生變化,將該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調整為20年,這更符合為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情況。上述管理用固定資產系甲公司于20 X 1年12月購入,原值為3600萬元,甲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預計凈殘值為零。稅法規(guī)定該固定資產的計稅年限最低為15年,甲公司在計稅時按照l5年計算確定的折舊在所得稅前扣除。在20×4年度財務報表中,甲公司對該固定資產按照調整后的折舊年限計算的年折舊額為160萬元,與該固定資產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為40萬元。
(5)甲公司20×4年度合并利潤表中包括的其他綜合收益涉及事項如下:
①因增持對子公司的股權增加資本公積3200萬元;
②當年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相對成本上升600萬元,該資產的計稅基礎為取得時的成本;
③因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確認資本公積360萬元:
④因同一控制下企業(yè)合并沖減資本公積2400萬元。
要求:
(1)根據資料(1)至(4),逐項說明甲公司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對于不正確的會計處理,編制更正的會計分錄。
(2)根據資料(5),判斷所涉及的事項哪些不應計入甲公司20×4年度合并利潤表中的其他綜合收益項目,并說明理由。
(3)計算確定甲公司20x4年度合并利潤表中其他綜合收益項目的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