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級上學期復習提綱

字號:


    為大家整理的地理七年級上學期復習提綱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更多最新信息請點擊初一考試網(wǎng)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1、形狀
    2、大?。旱厍蚱骄霃剑呵?,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經(jīng)線:(1)經(jīng)線特點:所有經(jīng)線長度相等;經(jīng)線都指
    示南北方向;所有經(jīng)線都是一個半圓。
    (2)經(jīng)度:0°—180°;0°經(jīng)線為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
    經(jīng),用字母E表示,0°經(jīng)線以西為西經(jīng),用字母W表示;
    本初子午線的地面標志在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
    4、緯線:(1)緯線特點:緯線長短不一,赤道最長,向
    南北兩極逐漸縮短;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緯線是一個完整
    的圓。
    (2)緯度:0°—90°;0°緯線為赤道(赤道是地球上最
    大的圓圈),從赤道往北、往南,度數(shù)逐漸增大。赤道以北
    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北極點為90°N;赤道以南為南緯,用字母S表示,南極點為90°S。
    5、低中高緯度的劃分: 0°—30°為低緯度,30°—60°
    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6、東西半球的劃分: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jīng)線圈為
    界;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
    以東為西半球。
    7、地球的自轉(zhuǎn):(1)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一天(24
    小時);自轉(zhuǎn)中心:地軸。
    (2)地理意義:產(chǎn)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的差異。
    (3)從北極上空看,地球是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從南極上空
    看,地球是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
    8、地球的公轉(zhuǎn):(1) 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一年;
    公轉(zhuǎn)中心:太陽
    (2)地理意義:產(chǎn)生了季節(jié)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南
    半球的季節(jié)與北半球正好相反。
    9、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
    10、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線段式、數(shù)字式
    11、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2、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nèi)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圍越大,內(nèi)容越簡單。
    13、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14、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1) 、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3)、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向法: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5、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
    16、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17、由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地形:
    (1)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
    (2)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3)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4)鞍部:位于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
    (5)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18、五種陸地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19、在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中,一般綠色表示平原,黃褐色表示丘陵、山地、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藍色表示水域。
    第二章:中國的疆域和人口
    1岸,屬臨海國。領(lǐng)土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少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2、中國陸地總面積約為與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
    3、我國陸上國界長2.2萬多千米,大陸海岸線長1.8萬多千米。
    4、我國自北向南瀕臨的海洋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內(nèi)海有:渤海、瓊州海峽。
    5、中國領(lǐng)土最南端在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53°N,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73°E。
    北回歸線自西向東依次穿過:云、桂、粵、臺
    6、中國的行政區(qū)域劃分為省、縣、鄉(xiāng)三級。
    7、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qū)、2個特別行政區(qū)(記住每個省級行政區(qū)的位置、名稱、簡稱和省會中心。)
    8、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12月底為12.95億,約占世界人口的21%。
    9、中國的人口特點:人口基數(shù)大,人口增長快。為了使人口數(shù)量的增長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資源環(huán)境條件相適應(yīng),我國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緝?nèi)容:控制人口數(shù)量,提高人口素質(zhì)。
    10、中國的人口地理分界線:黑龍江省黑河到云南省騰沖,人口分布:東南多、西北少。
    12、中國的人口密度大約為每平方千米135人,人口密度=人口總數(shù)÷面積
    11、中國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在55個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12、民族節(jié)日、活動: ⑴傣族:潑水節(jié)、孔雀舞 ⑵朝鮮族:長鼓舞、跳板 ⑷蒙古族:那達慕大會
    13、中國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漢族遍布全國,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中部,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qū)。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
    1、中國的地形特征: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 其中山地最多,平原最少。山區(qū)面積占2/3 。
    2、中國地勢特征: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第一級階梯主要地形區(qū)為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級階梯為三大高原、三大盆地,海拔1000—2000米。 第三級階梯為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下。
    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能在圖上找出)
    3、我國東西走向的山脈有: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有: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
    南北走向的山脈有:橫斷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有:阿爾泰山、祁連山。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
    4、我國的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我國面積、世界上的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笆澜缥菁埂薄斑h看是山,近看成川”
    (2)內(nèi)蒙古高原----地勢坦蕩、一望無際。
    (3)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水土流失嚴重,黃土廣布。
    (4)云貴高原----峰巒眾多、地面崎嶇。
    5、我國的三大平原:(1)東北平原:我國面積的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成,黑土廣布,多沼澤和凍土?!昂谕恋亍?BR>    (2) 華北平原:地勢平坦、一望無際,由黃河、海河、淮河的泥沙沖積而成。“黃土地”
    (3)長江中下游平原:河湖眾多、物產(chǎn)豐富,有“水鄉(xiāng)”和“魚米之鄉(xiāng)”美譽。
    6、我國的四大盆地:(1) 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的盆地。
    (2)準噶爾盆地:我國緯度的盆地。
    (3) 柴達木盆地:世界上海拔的盆地,有“聚寶盆”之稱。
    (4) 四川盆地:內(nèi)部低山丘陵起伏,僅成都平原較平坦,但物產(chǎn)豐富。稱為“紫色盆地”。 7、我國的三大丘陵:東南丘陵、山東丘陵、遼東丘陵。
    8、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是:氣溫、降水。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地勢、洋流因素、人類活動。
    9、一般來說,在一天當中,陸地氣溫值出現(xiàn)在14時,最低值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
    10、在一年中,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氣溫出現(xiàn)在7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1月。(南半球相反)
    11、我國冬季(1月份)的氣溫: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溫差很大。 1月份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緯度影響)
    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最熱的地方在海南省。
    我國夏季(7月份)的氣溫: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溫差不大,青藏高原較低溫(地形影響)。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最冷的地方在青藏高原。
    12、中國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和青藏高原垂直溫度帶(也叫青藏高原氣候區(qū))
    15、我國的年降水量空間分布不均:東多西少,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逐漸減少。
    我國的年降水量時間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中國年降水量:⑴最多:臺灣火燒寮 ⑵最少:新疆吐魯番托克遜 降水:主要為鋒面雨
    16、我國四類干濕地區(qū):濕潤區(qū)、半濕潤區(qū)、半干旱區(qū)、干旱區(qū)。
    17、判斷天氣和氣候:時間不足一個月的為天氣,一個月以上的為氣候。
    18、一般來說,在衛(wèi)星云圖上,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團。云團越白,表示云層越厚,云層厚的地方一般是陰雨區(qū)。
    19、我國的氣候特征: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緯度、海陸位置、地形)(氣候簡圖)
    20、夏季風:(東南季風、西南季風)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帶來高溫多雨。
    冬季風:(東北季風、西北季風)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帶來寒冷干燥。
    21、我國的五種氣候類型:(1)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降水總量多。如:海南島、云南南部西雙版納。(2)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如:中國南方地區(qū)。(3)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如:中國北方地區(qū)。(4)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少。如:新疆、內(nèi)蒙古一帶。(5)高原、高山氣候:氣候垂直變化。如:青藏高原。
    22、我國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界限: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為界。(與400mm等降水量線大致相同)
    23、我國主要的災害性天氣:
    臺風:在東南沿海一帶影響比較明顯,帶來狂風和特大暴雨;主要出現(xiàn)在夏秋季節(jié)。
    寒潮:我國北方一帶影響比較明顯,帶來急劇的降溫。主要出現(xiàn)在冬季。
    24、我國主要河流的分水嶺:1、黃河與長江的分水嶺:秦嶺 2長江與珠江的分水嶺:南嶺
    25、塔里木河是中國最長的內(nèi)流河,青海湖是我國的第一大湖,是一個咸水湖(內(nèi)流湖),分布在青海省。鄱陽湖是我國的淡水湖,分布在江西省。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分布在湖南省,太湖分布在江蘇省。世界最長的人工河---京杭運河。注入北冰洋:額爾齊斯河 注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怒江
    26、長江:(1)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注入東海,全長6300多千米,是我國第一大河。
    (2)干流流經(jīng)11個省區(qū):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主要的支流有岷江、嘉陵江、漢江、贛江等。流經(jīng)的地形區(qū):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3)長江上、中、下游的分界點為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
    上游---落差大,峽谷多,水流急,水能豐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水流平穩(wěn),江闊水深,有利于航運。“黃金水
    道”
    (4)水電站:三峽、葛洲壩、二灘、丹江口
    27、黃河:(世界上含沙量的河流)
    (1)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是中國第二長河;
    (2)干流流經(jīng)9個省區(qū)(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
    主要的支流有:湟水、汾河、渭河。流經(jīng)的地形區(qū):青藏高原、內(nèi)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3)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為內(nèi)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的舊孟津,
    上游---多峽谷急流,水能資源豐富,
    中游---流經(jīng)黃土高原,多泥沙,
    下游---流域面積狹窄,形成“地上河”。
    (4)水電站:龍羊峽、三門峽、小浪底
    (5)塞上江南:寧夏平原、河套平原
    (6)治理黃河的關(guān)鍵:做好黃土高原地區(qū)的水土保持工作,減少輸入黃河的泥沙。
    主要措施:在上游進行水能開發(fā),修建水庫,在中游黃土高原地區(qū)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進行加固堤壩,疏通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