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冊語文《人是能思想的葦草》知識點整理

字號:

【背景知識】
    《思想錄》原是帕斯卡爾一部未完成的手稿,部分已大致成章,有些則僅有題目或提綱。書中并沒有嚴(yán)密的思想體系,屬于一種人生哲學(xué),集中了帕斯卡爾對于人生和宗教等問題的沉思與感悟,但它卻以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筆的流暢雋永成為思想文化的經(jīng)典著作。
    【閱讀指導(dǎo)】
    本文節(jié)選自《思想錄》的第六編“哲學(xué)家”,側(cè)重于對思想價值的體認(rèn)。
    第l段即是帕斯卡爾的一個核心觀點:人之偉大源于他擁有思想。
    第2—3段,寫思想能使渺小的人變得高貴和有尊嚴(yán)。帕斯卡爾先把人放在闊大浩瀚的宇宙背景下,用只能在風(fēng)中無力搖晃的葦草作喻,形象寫出人本身的脆弱、渺小,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擊,這是人悲劇性的一面。然而作者更看到人脆弱表象背后的東西,那就是人又是高貴的,比能毀滅他的宇宙高貴得多,因為他有思想。宇宙的浩大,能毀滅脆弱渺小的人;人卻因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嚴(yán)。作者曾說過,可以想像人沒有手、沒有腳,然而,不能想像人沒有思想。這里,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為人及人超出其他萬物的主要標(biāo)志。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著絕對的優(yōu)勢,他的優(yōu)勢表現(xiàn)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質(zhì),可以通向無限,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嚴(yán),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這就是我們存在于世界的意義,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作者更把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層面,換言之,人若不能努力思考,就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即喪失了人之為人的起碼的條件。
    第4段,寫人心靈追求與實際表現(xiàn)的矛盾。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存在狀態(tài)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樂。人,即便他墮落了,但也沒有完全泯滅心中的靈性之光,所以,他才會想表現(xiàn)為天使;但這個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顯意識,而在這一個顯意識的冰山下蠕動的,常常是連禽獸都不知的邪惡,而人又常常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漠視這些邪惡。有一句老話:善良的愿望有時把人引導(dǎo)到地獄中去,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等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義等描繪,但在歷,有多少的罪惡都是借著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
    第5—7段,寫思想的偉大和卑賤。 思想是偉大的,因為它是獨立的、自由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可驚嘆的、無與倫比的東西。正是它使人如蘆葦一樣脆弱的生命變得有力;是它使人高于其他萬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強悍的對手,成為萬物靈長; 是它使人擁有尊嚴(yán);是它形成了人的偉大。然而它又是卑賤的。帕斯卡爾認(rèn)為“欲念和強力是我們一切行為的根源”, 人們總是被許多虛幻、邪惡的欲念包圍著,它驅(qū)使人們追求享樂、追求安適、追求衣食溫飽,追求天倫之樂,人們永遠不會滿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的更高的來自別人的關(guān)注,所以思想難以超越這些虛榮而真實地生活。
    第8—9段,寫人是可悲與偉大的統(tǒng)一體。人是一個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貴的是,人能認(rèn)識到他的可悲,其他萬物,比如一棵樹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偉大的。帕斯卡爾可以說是深刻地洞察了人類心靈的辯證法。他不像憤世嫉俗的人那樣,只看到了人性的黑暗;也沒有如那些浮淺的樂觀主義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對著人的心靈,他敏銳地覺察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東西莫過于我們在一切事物里都發(fā)現(xiàn)相反性。人的偉大和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點。
    第10段,以“偉大君主”、“失了位的國王”類比,仍然強調(diào)人是偉大與可悲的統(tǒng)一體。
    文中“能思想的葦草”這一的比喻,不僅確立了思想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也蘊含著帕斯卡爾對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與激情。揭示兩種相反的真理的關(guān)系,是帕斯卡爾思想的重要特點。帕斯卡爾認(rèn)為只有同時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軟弱無力才能看到真理。 他在《思想錄》中,反復(fù)地論述了這一人的悖論:即人是偉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達到幸福的, 又是處于十分悲慘的狀況的。所以認(rèn)識你自己,認(rèn)識自己至少是認(rèn)識人的一部分,偉大與卑微的統(tǒng)一,高貴與貧賤的統(tǒng)一,幸福與不幸的統(tǒng)一。我們對自己越是認(rèn)識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個真實的人。
    帕斯卡爾深受蒙田的影響。蒙田獨創(chuàng)《隨筆》散文體在法文中寫作essai,即試驗的意思,目的在于嘗試記錄自我內(nèi)心的獨自,這種內(nèi)心獨白帶有強烈的個性與自由的色彩。由于采用了這種獨白式的寫作方式,因此本文思想精練,充滿了思辨的色彩;內(nèi)容豐富,展示了內(nèi)心的世界;文字雋永,蘊含了文學(xué)的意味?!鞠嚓P(guān)資料】
    《人是能思想的葦草》解析
    帕斯卡爾是17世紀(jì)法國啟蒙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另一位法國啟蒙思想家和文學(xué)家蒙田的影響。蒙田認(rèn)為思想很難保留和捕捉,“我想把思想寫下來,可是,我寫下的卻是思想逃逸了”(《思想錄》)。因為人的記憶能力差,念頭過多,要捕捉到有價值的思想全靠運氣。因此,他也追隨蒙田寫《隨筆錄》的方式,用《思想錄》來記錄偶然閃現(xiàn)出的思想并保持它們的原貌。這些零星無序的思想,或許比邏輯演繹的思想更加真實、細致,是一種智慧而不是胡思亂想。蒙田獨創(chuàng)的“隨筆”這種散文體裁在法文中寫作essai,即試驗的意思,目的在于嘗試記錄自我內(nèi)心的獨白。這種內(nèi)心獨白帶有強烈的個性與自由的色彩。什么都敢想,什么都值得懷疑,自我內(nèi)心的一切都敢暴露給自己看,哪怕違反正統(tǒng)的道德。在這樣的寫作過程中,思想家們不斷地在剖析自己的內(nèi)心,認(rèn)識到對每一個個人和其內(nèi)心思想的尊重應(yīng)該超過對基督的尊重;人們?nèi)绾握f、如何想以及自由言論等是人的權(quán)利。于是,基督教中認(rèn)為人是生來有罪的,應(yīng)該在基督面前懺悔的宗教道德受到質(zhì)疑和批判,人的個性得到張揚與解放,人道主義、人文精神、理性、自由、平等等一系列啟蒙主義的思想得以建構(gòu)。不僅是蒙田、帕斯卡爾如此寫作,后來的法國啟蒙家盧梭,也是采用了獨白式的寫作方式。由于采用了這樣的寫作方式,帕斯卡爾的《思想錄》思想精練,充滿了思辨的色彩;內(nèi)容豐富,展示了內(nèi)心的世界;文字雋永,蘊含了文學(xué)的意味。
    啟蒙是對人類精神空間的拓展,其意義起源于古希臘柏拉圖的比喻,即人類從黑暗的洞穴中走出,見到光明,從蒙昧變?yōu)橛兄?。啟蒙思想家就是要將人們從對神學(xué)的盲目服從和對神性的迷信崇拜中解脫出來,讓人們認(rèn)識到只有人才是能思想的生靈,認(rèn)識到自我的思想價值,認(rèn)識到人性的光輝。人不是上帝制造的產(chǎn)品,人的一切不是上帝決定的,人的思想不來自于上帝的賜予,而是與生俱來的、自發(fā)的對于外部世界的感受。簡單地說,只要是個人,他就能思想、有思想。思想是人的生存方式。帕斯卡爾說:“我很能想像一個人沒有手、沒有腳、沒有頭(因為只是經(jīng)驗才告訴我們說,頭比腳更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像人沒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塊頑石或者一頭畜牲了。因而,就正是思想才構(gòu)成人的生存,沒有思想我們便不可能設(shè)想人的生存?!?《思想錄》)當(dāng)然,在帕斯卡爾的《思想錄》中,他并不武斷地反對基督教,他是以啟蒙思想的立場來理解宗教的。在他看來,真正的信仰屬于思想,與迷信完全不同。他說“虔誠與迷信不同”,“維護虔誠到了迷信的地步,那就是毀壞虔誠”,“我要說:真正的基督徒是罕見的,即使就信仰而言。確乎有很多人是在相信著,然而是出于迷信;也有很多人不相信,然而是出于放浪;但很少有人是在兩者之間的”。在兩者之間的人,既不是因為迷信而放棄思想,也不是自暴自棄而不去思想的人,而是能思想、會思想、有思想的人。這樣的人,才是具有人的意義的人。
    人依靠思想獲得對宇宙與自我的清醒認(rèn)識。
    首先是對人與宇宙關(guān)系的認(rèn)識。人依靠思想清楚地知道自我與一切生物一樣,在宇宙中顯得如此渺小、短暫、可悲。但與其他生物不同的是,因為人有思想,所以人能夠認(rèn)識到自我的渺小、短暫與可悲。這一點,又恰恰是比他強大甚至主宰他的造物主都不具備的能力,造物主的強大必須依靠人的思想才能存在。在這樣一個真實的歷史與空間坐標(biāo)中,正是能夠思想的人為無知的宇宙賦予了意義。在生物意義上渺小脆弱的人正是依靠能思想,依靠思想的啟蒙脫離了附庸于上帝或匍匐于造物主的地位,自立而偉大,獲得了自尊。所以帕斯卡爾說:“思想形成人的偉大?!彼€說:“人顯然是為了思想而生的;這就是他全部的尊嚴(yán)和他全部的優(yōu)異;并且他全部的義務(wù)就是要像他所應(yīng)該地那樣去思想。”(《思想錄》)
    他發(fā)明了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即自然意義上的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但人卻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翱v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yōu)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所以他說:“人的偉大之所以為偉大,就在于他認(rèn)識自己可悲。一棵樹并不認(rèn)識自己可悲。因此,認(rèn)識(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認(rèn)識我們之所以為可悲,卻是偉大的?!薄斑@一切的可悲其本身就證明了人的偉大。它是一位偉大君主的可悲,是一個失了位的國王的可悲?!币虼?,思想的意義與價值在這個比喻中被放大為與宇宙平等的地位,被定義為人的全部意義與價值的所在,“我們?nèi)康淖饑?yán)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們所無法填充的空間和時間,我們才必須提高自己?!彼?,在帕斯卡爾看來,“好好地思想”是人們必須遵守的道德原則。帕斯卡爾不僅指出人類的思想給人和宇宙帶來的價值和意義,還揭示了只有思想才使人類克服有限與無限的矛盾,得到超越,而不是靠至高無上的上帝的拯救或?qū)ξ镔|(zhì)世界的不斷占有:“能思想的葦草——我應(yīng)該追求自己的尊嚴(yán),絕不是求之于空間,而是求之于自己的思想的規(guī)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會有用;由于空間,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沒了我,有如一個質(zhì)點;由于思想,我卻囊括了宇宙。”
    其次是對人性的認(rèn)識。帕斯卡爾更富有啟蒙意識的睿智是對人性的理智觀照。人性不像上帝那樣完美,人性天生有缺失,也正是這種缺失,構(gòu)成了人性之所以為人性的根據(jù)。沒有這些缺失,人便不成為人。并且,他指出,人性不僅有缺失,而且人還有意識到人性中的缺失的能力,并由此產(chǎn)生自愛護短的情感,即對展示人性缺失的真理有著仇恨心理。他在《思想錄》中這樣描寫人類:“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獸;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現(xiàn)為天使的人卻表現(xiàn)為禽獸?!彼种赋鋈颂幱谶@樣的狀態(tài)之中,即“他要求偉大,而又看到自己渺小;他要求幸福,而又看到自己可悲;他要求完美,而又看到自己充滿著缺陷;他要求能成為別人愛慕與尊崇的對象,而又看到自己的缺點只配別人的憎惡與鄙視。他發(fā)現(xiàn)他自己所處的這種尷尬,便在自己身上產(chǎn)生了一種人們所可能想像的最不正當(dāng)而又最罪過的感情;因為他對于在譴責(zé)他并向他肯定了他的缺點的那個真理懷著一種死命的仇恨?!炔荒苋淌軇e人使他看到的這些缺點,也不能忍受別人看到這些缺點?!?BR>    那么,人如何擺脫這種最不正當(dāng)而又最罪過的感情呢?是依靠上帝的拯救,還是依靠自己呢?帕斯卡爾認(rèn)為還是依靠人的思想,才能使得人類不僅能夠意識到自身的缺失因而自愛護短,而且能夠意識到自身的缺失而肯大膽地承認(rèn)、剖析自我的真實面目,不自欺欺人。因此,人雖然天生有缺陷,天生可悲、可笑,但由于他對自我的可悲可笑具有反思能力,依靠這種思想,人類實現(xiàn)了自我超越與自我解放。這種思想的反思能力,構(gòu)成了人性的光輝與人的全部尊嚴(yán)。他說:“毫無疑問,充滿了缺點乃是一件壞事,但是充滿了缺點而又不肯承認(rèn)缺點,則是一件更大的壞事;因為它在缺點之上又增加了一項故意制造幻覺的缺點?!?《思想錄》)他還說:“絕不可讓人相信自己等于禽獸,也不可等于天使,也不可讓他對這兩者都忽視;而是應(yīng)該讓他同時知道兩者?!?BR>    值得注意的是,帕斯卡爾對思想也進行了反思。他認(rèn)為人的思想也充滿缺陷,而且是出奇的與荒誕的,思想和愚蠢相依相存。所以他說:“思想——人的全部的尊嚴(yán)就在于思想。因此,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種可驚嘆的、無與倫比的東西。它一定得具有出奇的缺點才能為人所蔑視;然而它又確實具有,所以再沒有比這更加荒唐可笑的事了。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地偉大啊!思想又由于它的缺點是何等地卑賤啊!然而,這種思想又是什么呢?它是何等地愚蠢啊!”
    那么,思想所具有的出奇的缺點是什么呢?即思想經(jīng)常會服從本能與情感而違背人類的理智。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指出:“本能與理智,兩種天性的標(biāo)志?!薄袄碇侵钗覀?,要比一個主人更專橫得多;因為不服從主人我們就會不幸,而不服從理智我們就會成為蠢材?!彼阉枷氡瘸伞爸髟兹耸赖膶徟泄佟保暗@位審判官的精神也不是獨立得可以不受自己周圍發(fā)出的最微小的噪音所干擾的。并不需要大炮的聲音才能妨礙他的思想;只需要一個風(fēng)向標(biāo)或是一個滑輪的聲響就夠了。假如他此刻并沒有好好地推理,你也不必驚訝;正好有一只蒼蠅在他的耳邊嗡嗡響,這就足以使他不能好好地提出意見了,如果你想要他能夠發(fā)現(xiàn)真理,就趕走這個小動物吧;是它阻礙了他的理智并且干擾了他那統(tǒng)治著多少城市和王國的強大的智慧。這里是一位惡作劇的上帝啊!”
    所以,帕斯卡爾進而提出了理智與情感之戰(zhàn)。他在《思想錄》中說:“人的理智與情感之間的內(nèi)戰(zhàn)。假如只有理智而沒有情感,……假如只有情感而沒有理智,……但是既有這一個而又有另一個,既要與其中的一個和平相處就不能不與另一個進行戰(zhàn)爭,所以他就不能沒有戰(zhàn)爭了;因而他就永遠是分裂的,并且是自己反對著自己。”
    總之,在帕斯卡爾看來,人類“要好好地思想”這一道德原則,就是讓人們正確認(rèn)識宇宙,認(rèn)識自我,從而能夠遵從理智的指引,追求真理,這才是充滿人道精神的信仰。
    【練習(xí)題】
    1.下列加紅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發(fā)酵(xiào) 揩油(kǎi) 犯而不校(jiào)
    B.諂媚(xiàn) 款識(shī) 櫛風(fēng)沐雨(zhì)
    C.跛腳(pǒ) 愴然(chuànɡ) 卷帙浩繁(yì)
    D.祛除(qū) 熨帖(yù) 橫沖直撞(hé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