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文章:“殘月”中秋,思鄉(xiāng)愁

字號:

哭秋
    淡漠愁
    飛塵哀葉揪
    獨思憂
    淚漬流
    星辰壓心頭
    望空月夜
    愁更愁
    今日失眠,只為月圓。它圓了,心卻"殘缺",只是偶爾有時也會在傳統(tǒng)中順理成章地張羅著意思下。在這樣的夜晚,和家人一起坐在庭院觀看明月大致是一件閑情雅致之事。只是,獨自品嘗這份蕭瑟卻也是更多異別他鄉(xiāng)闖蕩江湖的一番灼隱之痛。
    離家時,千言萬語的叮囑是抵擋不了沖動的,畢竟年幼。當年月圓之夜總會有爸爸悄悄遞上的月餅,要知道這是他們不舍得吃一塊的月餅在此時“它們”——這圓圓的月餅卻寄托著父親所有愛與希望。月圓了,因愛而圓。
    不顧一切尋求的夢被年幼碰得支離破碎,就象那在狂風颼颼中"殘敗"的月影。愛告訴一切,失敗并不意味著遍體鱗傷更多的是喜悅的收獲,千古名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不正是證明了這一切嗎?
    那時,正是情竇初開之時,也是這個秋,這個月夜。生活就象游戲的砝碼奪取了生命中最燦爛寶貴的金錢,只是在誘惑與欺騙中卻始終不敢相信此時發(fā)生的戲劇是自己演繹。但,事實證明了一切,是淚水與荒唐交織著這皎潔的月光來了一場名副其實地命運交響曲。月冷了,在陰暗的夜晚。獨望空月,反復咀嚼著徐志摩的《半夜深巷琵琶》卻發(fā)現自己早已黯然淚下。
    又被它從睡夢中驚醒,深夜里的琵琶!
    是誰的悲思,
    是誰的手指,
    象一陣凄風,象一陣慘雨,象一陣落花,
    在這夜深深時,
    在這睡昏昏時,
    挑動著緊促的弦索,亂彈著宮商角微,
    和著這深夜,荒街,
    柳梢頭有殘月掛,
    啊,半輪的殘月,象是破碎的希望他,他
    頭戴一頂開花帽,
    身上帶著鐵鏈條,
    在光陰的道上瘋了似的跳,瘋了似的笑,
    完了,他說,吹糊你的燈,
    她在墳墓的那一邊等,
    等你去親吻,等你去親吻,等你去親吻!
    愛凝聚著希望與夢想,在親情、友情與愛情中歷練。它是神圣的卻又是偉大的,就象這圣潔的月光女神,永遠象征著一段不老的傳說。
    如果凄冷月夜能洗滌沉痛的心碎,那不妨在中秋讓愛的力量救活一個生命。但,他的確走了,走的時候還沒有來得及吃上一塊月餅。也許,他吃過了,那是曾經孩子剩下的殘渣。那不是中秋,是"殘月",一個罪惡的夜。
    拾起喜悅,漣漪著海的呼喊。在地平線的黃昏,是否能卷起愛的狂潮?……
    桂花香,獨思方,一段惆悵惆悵。
    月圓鄉(xiāng),家燈煌,兩端思鄉(xiāng)思鄉(xiāng)。